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绿营弊案缠身 蓝军高歌西进台工商界人士投奔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21:21 国际先驱导报
绿营弊案缠身蓝军高歌西进台工商界人士投奔

台湾工商界人士纷纷弃扁而去,并为蓝色时代的到来预先押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绿营弊案缠身,蓝军高歌西进,双方的力量消长也在政治献金流向中得到体现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郑震宇报道 陈水扁曾经破口大骂西进大陆的台商“不团结、没纪律”,现在这些“不能有所不为”的商业人士又多了个让陈水扁痛恨的理由:民进党政治献金榜首地位已经动摇,弃绿从蓝成为台湾政治献金流动的新趋势。不但西进的台商们如是,甚至很多原来绿营的“金主”也纷纷寻机拜“小马哥”山头。绿营在民心渐失后,金库大
门也岌岌可危。

  蓝涨绿消,

国民党财源广进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当局“监察院”将于7月底公布“正当收受政治献金2005年度申报结果”,这是台湾第二次依照“政治献金法”将各党派的政治献金摊在阳光下。比较去年公布的2004年度申报结果,蓝军实现了大逆转:2005年国民党与民进党各收到约1.2亿元新台币政治献金,而2004年民进党收到2.6亿元,国民党仅7600万元。蓝军不仅腰包暴涨5000多万,还把民进党甩到了后面,成为台湾吸纳政治献金的头号“储钱罐”。

  实际上直到2005年年中,绿营政治献金账户仍然在具体的候选人方面领先于蓝营,是年5月,“监察院”公布的“第六届立法委员拟参选人收受政治献金情况”中,共有91人收受政治献金逾千万元,绿营更是抢得政治献金排行榜前10席中的7席。其中,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柯建铭收受6200多万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台联的罗志明,3068万元,国民党的吴育升以2675万元屈居第三。

  然而到了去年年底,形势却完全逆转。绿营弊案缠身,蓝军高歌西进,双方的力量消长最终也在献金流向中得到体现。

  追涨杀跌,民进党选情显忧

  造成蓝绿财富榜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陈水扁的两岸政策已经使得台湾商界人士忍无可忍。弃绿从蓝既是商界对所谓“积极管理”政策的抗议,也表明了对国民党力促两岸开放主张的肯定和期待。今年4月国共经贸论坛,台湾商人不分蓝绿争相参加,便是蓝绿财富榜形势逆转的一个信号。大陆在经贸论坛上向台商释放出的善意,使得更多台商相信靠拢国民党将有助其“西进”。

  另一方面,政治献金作为商界人士左右政坛的重要手段,其流向也是选举结果的风向标。政绩糟糕的民进党已经无法让商人抱有太多期许,国民党收入的增加表明在商界人士当中,蓝军2008年夺回凯达格兰大道的行情正日益看涨。本着“追涨杀跌”的原则,工商人士们自然要预先押宝,为蓝色时代的到来做些准备。

  民进党过去的“大金主”张荣发、许文龙等都早已弃扁而去,原本构成政治献金主要来源的中小企业也纷纷改弦更张。按照台湾的“政治献金法”,企业对同一政党一年捐款最高限额300万元,人民团体限额200万元。和去年相比,民进党献金荷包缩水1.4亿元,相当于至少50家企业或者70个团体认为民进党已经成了病马甚至死马。

  按照100年前帮助麦金莱赢得189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马克·汉纳的说法,“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是金钱,第二我就记不得了。”弊案缠身的民进党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前景黯淡。只是不知道素来昧于自我检讨的陈水扁,这回又要把金库的失守归咎于何人。

  能载能覆,政治献金双刃剑

  根据台湾“政治献金法”的定义,政治献金指的是“向从事竞选活动或其他政治相关活动之个人或团体,无偿提供之动产或不动产、不相当对价之给付、债务之免除或其他经济利益。”虽然在理论上,规范完备的政治献金制度可以避免少数拥有大量财富的企业或富豪,借政治献金影响政治权力运作,但理想的献金制度却从来没有存在过。

  2004年2月,标榜“清廉”的民进党首次主动公布了自己的政治献金帐目。同年3月31日,台湾颁行了“政治献金法”,旨在规范献金活动,扫除黑金。但是一部法律并没有能防止台湾的献金变成“黑金”,反而是民进党自己“黑起来”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李登辉时代的蓝军,真可谓“出于蓝而胜于蓝”。陈由豪、SOGO礼券、赵建铭等弊案,都不过是民进党政治献金黑幕的冰山一角。

  正是出于对政治献金副作用的警惕,在政治献金争夺战中初获胜利的国民党并没有表露出过多喜悦。面对台湾商界人士的积极靠拢,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依旧以“不粘锅”策略应对,台湾企业界始终“不得马门”而入。据台湾媒体报道说,若干被视为与马英九关系不错的“立委”,都曾有企业家探询能否要求安排与马私下会面,但这些“立委”往往连提都不敢提,就直接回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