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打“擦边球”者戒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6:36 解放军报
孙焕英

  众所周知,“擦边球”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偶然现象,虽非故意为之,却有得分奇效。你看,打出“擦边球”者,首先会使对手造成误判,以为是出界而不做回应。结果,误判者输了分、打“擦边球”者得了分。其实,就算是不发生误判,明明知道是“擦边球”,你也很难应对。

  近些年来,大量的文艺官司证明:时下的文艺创作在某种程度上盛行打剽窃抄袭的
“擦边球”。有的作家的作品,明明是和别人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受众一听一看就能辨别出来。然而,当别人通过法律程序起诉他们剽窃的时候,却不一定打得赢官司。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创作是“擦边球”。

  但文坛艺坛毕竟不是体坛,创作“擦边球”也不是技术。可以说,那是一种小聪明,或曰投机取巧。打创作“擦边球”的人,他们对法律漏洞研究得非常透彻,对剽窃理解得非常到位。他们在创作时,虽然主观故意对别人的作品实行“拿来主义”,但绝对掌握分寸,让别人抓不住把柄,判不了侵权甚至上不了公堂,他们搞的是“绕着湖边走就是不湿鞋”。

  令人不齿的是,如此创作其实是作者欠缺创作能力的表现。古人云:“文贵自立机杼”。文艺创作好比织布,人人足机手杼,优者就在于他能够织出自己特有的纹路和花样。按照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编制“新程序”。要使文艺作品有独创性,当然就要求作者有着他人没有的创作能力。有的人,本来缺少这种能力,偏偏又想出名成家。怎么办?最简单的,就是长出第三只手,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可是,这剽窃抄袭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擦边球”。由此看来,创作“擦边球”,绝对是欠缺创作能力的表现,至少是在一时一作上欠缺创作能力。

  剖析创作“擦边球”的人,多是不求进取、坐享其成、无羞耻心的懒汉。创作能力并非天生,那些佳作名篇也不是像贾宝玉的那块宝玉一样是从娘胎里衔来的。能力不高不要紧,只要勤快努力、科学得法,能力完全可以后天培养。可怕的是又想成名家、又不想费力,那就只好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条路。力气是省了,可上进心、羞耻心却没了。

  其实,勇于、勤于在文艺创作上进行试验、探索、开创、标新,是作者有出息的标志。虽然往往会引发争议,也难以预料成功与否,但毕竟是值得人尊敬的好事情。唯独作者、作品引发剽窃官司,最后虽然不判侵权但属于“擦边球”的情况,却最终算不得荣耀事情。而如果再把创作“擦边球”当作技术来尽心操练,那就是文艺误区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