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寻找红军秤引出的故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07:12 解放军报
寻找红军秤引出的故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熊永新

  

寻找红军秤引出的故事

  记者在上湘村见到了被黄家视为传家宝的“红军秤”。本报记者钱晓虎摄在湖南通道采访,记者无意间听说上湘村有一杆身世特别的“红军秤”,于是前去寻访。

  寻找“红军秤”的过程一波三折。由于人生地不熟,记者找上湘村,却到了下湘村
,一字之别,几十里之差。不过,记者在下湘收获了另一个故事。80岁的村民杨光斌回忆:1934年冬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由于

国民党对红军的污蔑诋毁,当时乡亲们都很害怕,母亲带着他和村民一起躲进山里。家里养着一头猪,他们回家后发现猪不见了,母亲当时就跌坐在地嚎啕大哭。杨光斌走进里屋,却发现桌上剩了一个猪头,他把猪头捧起来,一堆银元哗啦啦掉了下来,母亲见了破涕为笑。后来他们听说,邻居家里的柴火少了,柴火堆上放有铜钱。村民们还发现,红军没有在村民家里住,而是用稻草在屋外打地铺,一早起来还打扫卫生,把村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侗族小伙子陈波引着我们赶往上湘。途经黄寨时,陈波指着寨前洪州河与独坡河交汇的地方说,红军曾经在这里搭桥过河上贵州。正在河边闲坐的老人黄定兴对当年经过这里的红军印象深刻:“他们穿着灰色军衣,绑腿打得老高,从河上的木排走过去。”为了方便马匹通过,红军借用了一些老乡家的门板搭在木排上。老乡们说门板就送给红军吧,可没想到马匹通过后,红军又把门板送了回来,并且一扇扇重新安装好。黄定兴那年11岁,刚刚识了些字。他告诉记者,当时红军在村里留下了许多标语,他记得最清楚的一条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线。”

  一番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湘,见到了“红军秤”。

  秤是当年常见的16两制杆秤,秤砣却不寻常,竟是一颗废手雷,手雷表面已被摩挲得近乎光滑。主人黄继忠、黄进能叔侄俩向记者讲述了“红军秤”的来历:红军在上湘宿营时,一位指挥员受了伤,警卫员想买一只鸡给指挥员补补身体。找来找去,在一位老婆婆那里找到了一只鸡,又找到一杆无砣的秤。怎么称?警卫员灵机一动,用一颗废手雷当秤砣,一称:“整3斤!”警卫员向老婆婆付了钱。后来,红军走了,手雷秤砣却留了下来,这杆秤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红军秤”。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红军之所以能够得到老百姓全心全意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拥有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红军有严格的群众纪律。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在老百姓的心里面才有分量啊!

  (本报湖南通道7月2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