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闪电行动”:“猎鹰”分队32小时侦察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5:38 中国国防报
“闪电行动”:“猎鹰”分队32小时侦察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文/图 韩 光 臧东华 徐 博 王庆刚

  

“闪电行动”:“猎鹰”分队32小时侦察记

  攀登绝壁

  7月10日0点15分,东北某地,5声急促的哨音划破了深夜的寂静。沈阳军区某部“猎鹰”分队一场代号为“闪电行动”的侦察演练开始了。

  官兵们分别跳上3辆侦察车,在队长王俊领率领下向目标地域扑去。此行任务是在37小时内准确地侦察到180公里外的老秃山“敌”指挥所位置,摸清其兵力部署情况,并进行适度袭扰。

  前往采访的我随作训参谋商亮坐在指挥方舱里,尾随其后。

  经过3个多小时的摩托化行军,东方现出了鱼肚白。官兵们已接近目标地域。下车后的官兵立即对车辆进行了仿真隐蔽伪装,随即兵分3路:第一组采取化装侦察的方式从正面秘密接“敌”,第二组从侧翼沿水路泅渡进行侦察,第三组迂回至“敌”指挥所后侧进行侦察。

  “你没有分身术,就在方舱里看吧。”商参谋对我说。为目击此次行动全过程,两天前我就进点了,此刻真想跟随其中一路前去体验一下侦察兵的神勇。但商参谋说得对,方舱里有战场监视屏幕,可以随时切换到所需要的画面,只有在这里才能了解全貌。我随手拿起了高倍望远镜向老秃山望去。此山名曰“老秃”,其实一点都不秃,三面是茂密的森林,另一面靠近一条宽约100米的河。“敌”指挥所隐身其中。“敌”哨兵时隐时现。看来“敌”防范措施很周密。小分队能在限定时间内啃下这块硬骨头吗?

  两辆拉粮食的小车出现在通往目标地域的土路上,突然被两个巡逻的“敌”兵拦住了……

  从切换的画面上看,3个小组正按部署快速而隐蔽地进行接“敌”运动。

  “现在还不到有情况的时候,我给你介绍一下几个组的情况吧。”商参谋说,“第一组组长是王辉,组员都是神枪手,人人能在200米距离准确击中鸡蛋,在100米距离准确击中一元硬币。在军区组织的比武中,王辉取得过射击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他参加全军狙击手和特种射击集训,连拿400米和500米精度射击两项第一……”

  10时许,正当我听得津津有味时,商参谋却不讲了,指着显示屏幕说:“有情况了!”果然,在唯一可通往老秃山的道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侦察一组的队员们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或背着柴草、或拿着锄头,或急匆匆、或慢悠悠地向目标地域走去。

  “看到那两辆拉粮食的小车了吧?他们的武器和侦察设备就装在麻袋里呢。”听着商参谋的介绍,笔者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着。45分钟后,小车被“敌”两个巡逻兵拦住了。一个“敌”兵想去动麻袋。王辉主动上前:“想买高粱吗?绝对是上品,不信可以看看。”说罢将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解开一个麻袋,将里面装着的高粱“哗”一下倒出了小半袋。这时其他几个队员看热闹似的走了过去。“这袋没相中的话,再看这一袋。”正当王辉要解第二个麻袋时,一个“敌”兵不耐烦了:“别倒了,我也没说买呀。”“这事整的,这不白倒了吗?”王辉嘴上不满地嘟囔着,动作却相当麻利地收拾起塑料布上的高粱。两名战士推着小车继续往前走去。接近一片杨树林了,一个战士开始弯腰取枪。一个潜伏的“敌”兵突然现身。可正当他拿着手持机报告情况时,却一头栽倒了。图像上出现了王辉收枪的动作。“瞧,王辉一打一个准!”商参谋说。不一会屏幕出现了盲点。王辉他们像变戏法似的眨眼间“蒸发”了。

  不知泅渡的官兵跟对岸“敌”兵说了些什么,一伙人居然边戏水边向下游游去……

  11时20分,屏幕上显示出第二组官兵的活动情况。他们由队长王俊领率领着在丛林中一路奔袭,来到了大河边。暴雨后,河水湍急,也比往常深了许多。队员们卷起裤腿、袖口,进行武装泅渡。

  从画面上看,身高臂长的官兵们在水里犹如蛟龙一般灵活自如。“每年夏季,他们都要到大海里进行泅渡训练,小组成员的水性都是一流的。”商参谋在一旁介绍道。

  正当官兵游到河中心时,河对面突然出现了3名荷枪实弹的“敌”兵。“坏了!”我不禁小声嘀咕道。“没有问题!”商参谋马上作了回应,“王俊领准有办法。”果然,不知王俊领跟对岸“敌”兵说了些什么,一伙人居然边戏水边向下游游了过去,眼看游出了“敌”兵的视线。大家随即上岸,潜向“敌”指挥所侧翼。等这次行动结束后,我问起王俊领过河经过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敌”兵问:“你们是干什么的?”王俊领心想此时“沉下去”或改变游向都可能引起怀疑,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便高声喊道:“我们是学生,放假了,想到树林里野炊。”“快到了,谁游得快,谁就不用拾柴了……”几个上等兵在水中互相泼水,嬉闹着。“我们是护林队的,不准在树林里野炊!上别的地方去吧。”“你看,‘敌’兵也没暴露身份呢!”王俊领笑道。

  伞兵突降“敌”后,突然一个断崖横阻在他们跟前,绕过去至少要花费两个小时……

  第三组组长是王福强。他们先乘直升机到达伞降空域。机舱门打开了。队员们开始跳伞。“好!”只用了5分27秒,王福强他们就成功地落到了地面。

  “要迂回到‘敌’指挥所后侧,必须翻过3座山。在这3路人马中,第三组的路线是最远的,也是最险的。”商参谋在一旁介绍道。笔者紧张地盯着屏幕,生怕落下一个精彩的细节。他们的功夫真是了得,穿山林、越沟谷如履平地,很快便翻过第一座山。来到第二座山时,山势陡峭险峻。队员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抛绳器抛上山崖,一个接一个沿峭壁进行攀登。只见前面的队员将路探好,蹬落了几块松动的岩石。后面的队员沿着前面队友探好的路攀爬上去。在第二座山和第三座山中间是一个断崖,绕过去至少要花费两个小时。只见王福强将绳索抛向对面的山崖。飞钩紧紧地抓住了山那一侧的岩石。在山的这一侧,他们将绳索紧紧地系在一棵老树上,顺着绳索横渡过崖,一个接一个捷如猿猴。翻过了最后一座山,队员们在侦察地域进行潜伏……

  夜色中,第三组抓“舌头”失利,后面的侦察任务就落在第一、第二组官兵身上了……

  过午,我不知不觉在方舱内睡了过去,一盒清凉油都被抹光了,眼皮还是不争气地打开了架,待到睁开眼时,日已西斜。

  “摸到‘敌’指挥所了吗?”我问。

  “‘敌’方防范甚严。看来他们白天得练藏功了。”商参谋答道。

  从屏幕显示的“敌”活动态势看,“敌”指挥所周围警戒的官兵不下百人。他们不时在指挥所附近进行着搜查。为防被“敌”发现,白天侦察员们不得不严严实实地藏匿起来。虽然偶有“敌人”从前面经过,但他们由于伪装得逼真,没有露出丝毫蛛丝马迹。我不禁暗暗地为官兵的藏功叫绝。

  然而,这一“藏”官兵们可吃了不少苦头。战斗结束后,不少人撸起袖子对我说:“看看这些包,都是蚊虫的杰作。我们一趴下它们就呼地一下围了上来。没办法,我们不敢动,只能强忍着让蚊子吃个够。”

  夜幕降临了。大山里的夜晚分外寂静。屏幕上显示的是3个侦察小组从不同方向“敌”指挥所匍匐前进。

  最先行动的是第三组,最早撤出侦察地域的也是第三组。这个过程画面上看不清,还是让组长王福强来讲吧。“在距‘敌’指挥所100米附近,我们发现了‘敌’哨兵,准备抓个‘舌头’。谁知小李不小心被‘敌’设置的绳索绊倒。这下如同捅了马蜂窝。20多个‘敌’兵恶狼般地扑过来。我们见势不好,只好沿预定路线迅速撤离。幸好撤退果断,行动迅速,我们才没有被‘敌’抓住一兵一卒。”王福强对抓“舌头”失利一事十分惋惜,“有了这次教训,下次我们一定干得干净利索。”

  后面的侦察任务就落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官兵身上了。屏幕画面切换到这两个组潜伏的地域,但除了一丛丛树木在微风中抖动外,什么动静也没有。“敌”方活动更加频繁了。一队队巡逻兵走马灯似的来回走动着。

  “为什么看不到你们?”当我事后采访他们潜伏的经过时,官兵们争着开了腔———

  “我们敢动吗?只能在草丛中继续潜伏,跟‘敌人’比耐力,饿了就吃块压缩饼干。”

  “等到黎明时分,‘敌人’困倦了,放松了警惕,我们才瞅准时机对‘敌’指挥所进行拍照,摸清了指挥所的情况。”

  “我们还抓获了一名出来方便的‘敌’兵……”

  7月11日8时,第一、二小组返回。3个侦察小组随即将获得的情报进行汇总,提前5小时将标定的“敌”指挥所内部编成、警戒情况和行军路线等情况要图上报指挥部。很快,指挥部按侦察得来的情报进行兵力部署,一举端掉了“敌”指挥所。

  “闪电行动”告捷!连续32小时没合眼的“猎鹰”分队官兵们可以回营安心睡个好觉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