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军事历史纵横谈: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7:22 浙江日报

  王作化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红军的历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青
年朋友不禁要问,作为长征这一人类最伟大壮举的实践者——中国工农红军,其名称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许多军事资料和历史学家均有不同的论述和相关说法。军事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事实上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

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伐军一部3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然而,当时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同年9月9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已彻底失去民心,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和代理人,国民党的旗帜在人民中已完全没有什么号召力。因此,秋收暴动部队在起义中第一次公开响亮地打出了人民武装的旗号——“工农革命军”。与此同时,党在各地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人民军队的初创时期。但此时各地革命武装的名称却较为混乱,称谓不一。

  同年11月13日,党在湖北领导发动了数万人参加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当时统称为“农民自卫军”。起义当天,经过激战一举攻克敌人盘踞的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二天清晨,原国民党县衙门前挂起了绣有镰刀、铁锤的红旗。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情不自禁地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的大门上,上书:“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此联一出,很快在当地引起反响和传诵。于是,人民群众便把农民自卫军称为“红军”,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喊出“红军”的称号。

  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撼国内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起义不久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1928年初,“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曾先后明确提出:要在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党所领导的红军部队。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苏维埃的区域之中,要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并且要努力建立红军”。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

  同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武装“割据区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毛泽东、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各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便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1931年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队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其中包括远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我党直接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1936年2月后开始改称“抗日联军”)。

  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随着国内外进步报刊对红军长征传奇般英雄事迹的宣传,“中国工农红军”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荣名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由于以后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红军先后改名为“

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但“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史诗却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