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人格丰碑(上接第一版)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07:18 解放军报

  ●他为人谦和、温文尔雅,对学术作假却深恶痛绝——

  “医学研究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一定要实事求是”

  一向为人谦和、温文尔雅的华益慰,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发火了!

  作为该学会常务委员的华益慰,针对个别学术作假行为大胆进行抨击,提出决不能让不良的学术风气污染了圣洁的医学殿堂。

  在同事的眼里,华益慰一辈子为人厚道,胸怀宽广,从不斤斤计较。和人在狭窄的走廊里走个对面,不管对方年纪大小,侧身让路的常是华益慰。但是,对那些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搞歪门邪道的行为,他却深恶痛绝,不能容忍。

  从事医学研究,华益慰一生实事求是。他经常对周围的医生说:“医学研究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哗众取宠。否则,图虚名招实祸,害莫大焉!”

  华益慰曾与解放军总

医院一位专家合作,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后来,他又将这一新技术教给了接替他当科主任的吕民生,3人共开展此类手术23例,吕民生依据这23例手术写了一篇论文。

  报奖的时候,问题来了:23个病例明显有点少。有人议论说,如果文章里再增加些病例,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十拿九稳。华益慰听到后说:“23例就是23例,多一例也不行。如果掺杂虚假,就会误导后人,伤害患者,那样的科研成果有什么意义?”

  华益慰当科主任那些年,科里医生不管是谁写了论文,只要让他看到,他就要对论文中的病历和观点严格把关,仔细推敲,不说一句过头话,没把握的就是没把握,拿不准的就是拿不准,一切如实陈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华益慰的学生张新国在他指导下,开展“固态微球血管栓塞剂”研究,采用介入法解决甲状腺机能亢进。

  在全球医学界,这是一个堪称首创的研究。张新国用8条狗做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兴地向华益慰报告。华益慰仔细看了试验报告,沉思片刻说:“8条狗不够,要用12条。”

  “8条和12条有什么区别?”当时,张新国还有些不理解,但随后的一项研究让他心服口服。

  科里研制了一种治疗胃癌的新药,需要作对照检验。医生们把试验对象分成两个对照组,完成了试验报告。华益慰审阅后对大家说:“这个方法不科学。比如,把100人分成两组测体重的总和,不会有太大差异;要是分成20组,差异性就会很明显。因此,必须用更完整全面的检验方式取得数据。”

  在华益慰的指导帮助下,张新国的几项研究相继成功。撰写论文时,张新国特意把华益慰的名字署在了前头。然而,华益慰每次审稿,都要把自己的名字勾到后面。

  像张新国一样,科里的年轻人搞科研写论文,都离不开华益慰的点拨。申请报奖时,他们想把华益慰的名字署上,可每次都被华益慰阻止或划掉。他说:“工作是你们做的,我怎么能署名?”

  华益慰追求的,是医学的进步,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光环。《外科手术全集》是一部鸿篇巨著,获得了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其中,小儿外科卷第一版的一部分是华益慰撰写的,出第二版时由副主任医师郭一滨改写。署名时,华益慰要求把郭一滨的名字放到他的前面。理由是:“郭一滨付出了新的努力和心血,我应该排在她的后面。”

  说起这段往事,郭一滨哽咽了:“有些人为争名利弄虚作假,华主任却视名利为浮云……”

  ●他向年轻人传授医术,更注重教他们学会做人——

  “没有良好职业修养的人,成不了好医生”

  肝胆外科主治医生张冬忘不了:他16年前刚当进修医生时,跟着华益慰查房。第一天上班,他特意提前15分钟上班,可是华主任已经把病房查完了。张冬觉得很不好意思,第二天他提前半个小时赶到科里,看到华主任在洗手。原来,华益慰来得更早,又把病房查完了……

  从此,张冬也养成一个习惯,10多年来几乎天天提前赶到病房。

  华益慰对张冬影响至深。说起华主任的职业修养,他如数家珍:

  ——手术前,他一定到病房和病人聊一聊,让病人消除顾虑,安心配合;每次手术,他总是站在手术室门口迎接病人,让患者在麻醉前看到医生的面容;手术后,他从不急于换下手术衣离去,而是及时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病人醒来后,他总是及时来到病人床边,询问病人感觉,交待注意事项……

  难怪,许多患者对记者说:“在手术台上闭上眼,最后看到的是华主任;回到病房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还是华主任!”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没有良好职业修养的人,成不了好医生。”肿瘤科医生刘慧龙,永远记着华主任的这番话。

  一天,刘慧龙路过一个病房,他一只脚踏在门里,一只脚站在门外,探头问一个病人:“没事吧?”

  这一幕,被华主任看到了。他叫住刘慧龙:“刘医生,建议你以后和病人说话,一定要走到病床前,站稳了脚跟,和病人多说上几句。”

  刘慧龙的脸腾地热了。华主任悄声细语说的一番话,让他一直铭记在心。从此,他每次总是走到病人床前,稳稳当当地站好,耐心和病人交谈。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

  在华益慰看来,外科医生良好的职业修养,绝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同样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1989年,一名医生为一名胃癌患者手术,病人腹腔突然大出血,转眼溢满腹腔,病人血压直线下降。

  险情突如其来,这名医生心里一阵发紧,额头沁出汗珠。就在这时,一把止血长钳递了过来。这名医生扭头一看,华主任站在他的身边。

  原来,华益慰发现病人大出血,马上示意在场的医生和护士冷静,自己抽身来到器械室,找到这种平时并不常用的止血钳,消毒递了过来。在华益慰的指点下,这名医生掀开患者腹壁的褶皱,很快发现了出血点,及时把血管夹住了。

  “好险!”时至今日,这名医生还难忘当时的场景:“那天,华主任等于为我当助手。但是,一般的助手看到我有点紧张,肯定比我还紧张,绝对做不到像华主任这样处变不惊。”

  当外科医生,整天刀光血影,意想不到的险情随时会发生。心里紧张,手下必然忙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于健忘不了,他刚当外科医生时,嗓门大、性子急,遇到紧急情况免不了对助手和护士喊几声。华益慰就让他跟着自己手术,边做示范边轻声说:“主刀医生一定要稳当,你稳当,助手才能稳当。”

  华益慰良好的职业修养,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一位年轻医生一次主刀手术,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把病人的肿瘤完整摘除。这名医生有点兴奋,“咣”地把从病人身上切下的肿瘤扔进手术盘。

  这时,他忽然发现站在一旁的华主任眼神凝重,表情不悦。

  手术后,华益慰对这名医生说:“病人身上的肿瘤是病人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轻视和亵渎,这也是对病人的尊重。”

  从此,这名医生再没有这样做。现在,华益慰已经一病不起,不能再站在年轻医生身边辅导手术了,可医生们深情地说:“我们仍时时感到华主任的眼睛在看着我们!”

  ●他从没有当过“硕导”、“博导”,却桃李满京城——

  “我只想把人才培养出梯次、技术水平发展上去,再选好一个接班人”

  采访中,一个现象令记者怦然心动:华益慰从没有当过“硕导”、“博导”,但是他的许多学生却是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从医56年,他先后带教过200多名学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首都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有11家大医院的普外科主任是他亲自带过的学生。为此,华益慰被北京军区评为“育才有功专家”。

  华益慰1986年担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时,已经53岁。命令宣布那天回到家里,他对妻子张燕容说:“退休前,我只想把科室学科健全起来,把人才培养出梯次、技术水平发展上去,再选好一个接班人。这样,到退休的时候我就安心了。”

  20年后,华益慰的目标实现了。他的“大普外”梦想,已经发展为血管、肝胆、泌尿、小儿、乳腺等专科。当年的外一科,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大集约科室”,手术量占全院的四分之一。

  现任肝胆外科主任吕民生,是华益慰“两下成都”引进的人才。这位全军腹部外科中心副主任,当时在外科界已经小有名气,他给医院带来了“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高位胆管狭窄整形术”、“肝右后叶肿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对此,华益慰从心眼里高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手术的心得和绝活,全部教给了吕民生。“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就是华益慰手把手教会吕民生的。

  “过去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华主任却是无私的,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采访中,吕民生对记者这样说。

  在年轻医生心中,华益慰是一棵大树,为绿叶新枝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他总是把最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医生,把成名的机会无私地让给我们。他在科里较早引进腹腔镜、胆道镜等新技术后,不是自己先学先用,然后写论文、出成果,而是让我们先学先做,让我们写论文、出成果……”说起这些事情,年轻的医生们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医生于健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普外科主要手术技术。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华益慰找他谈话,让他外出学习血管外科新专业。

  于健老大不乐意:“工作刚刚得心应手,我不想去。”华益慰耐心说服他:“血管外科在全国方兴未艾,大有前途。”两年之后,于健学成归来,他“亮相”的第一台手术,就是高难度的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这台手术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于健本人的声誉,也关乎新血管外科的前途。

  手术那天,华益慰站在于健身旁,为于健当助手。这不是一般的“保驾”,外科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上级医生在场,出现医疗事故由上级医生负责。

  整整5个小时过去,手术终于成功。

  “华主任等于是为我‘顶雷’啊!”现在,已是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于健,谈起老主任引领他创业的那段日子,泣不成声……

  年轻的消化内科副主任曹健彪,难忘华益慰对他搞科研的默默扶持。

  2001年他读博士的时候做大

肠癌筛查课题,遇到了搜集标本的困难,华益慰知道后对他说:“你的困难我来帮你解决。”此后,每逢有这类手术,华益慰总不忘留下一份手术标本,提供给曹健彪研究,一直保证曹健彪的课题顺利完成。

  今年6月底,华益慰病重,曹健彪去看望他。躺在病床上的华益慰让护士堵住气管的切口,吃力地问:“你的课题,进展得怎么样了……”

  如水做人,如山做事。华益慰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赢得了无数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景仰。

  大师风范,山高水长。

  人格魅力,有口皆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