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肝胆为人民 生死赴国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6:37 解放军报
原唐山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连指导员 李卫平

  编者的话

  1976年7月28日,一场瞬间发生的灾难,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一座重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这就是唐山大地震,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30年过去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奋然崛起,一切伤痛似乎都已经远去。然而,每当“7·28”来临之际,总有一些记忆在人们的心海中泛起,像昨日的经历一样清晰,或者让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怀念……

  在唐山大

地震曾经的废墟里面,埋藏着永远不会被时间淹没、永远值得我们记忆的人民子弟兵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奋力抗震救灾的故事。期待见证了20世纪那场惨烈灾难的朋友,写下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广大读者分享。

  时间引领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生存空间却没有因此改变它的“坏脾气”,这个地球并不安宁。倘若对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纪念,能够使人们在安逸中思考危机,在幸福中不忘痛苦,在自由中有所约束,使人们的心智更加成熟,更能团结一心从容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那么,我们的纪念将成为一笔永恒而宝贵的财富。

  来稿请寄: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时事部国内组邮编:100832;电子信箱:sszk@jfjb.com.cn

  岁月可以淡去许多记忆,却也随时唤起许多记忆。那些一再被唤起的记忆,是已溶进血液的往事。

  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亲历上个世纪最为惨烈的地震灾难的幸存者,让我永不忘却的是,在猝然袭来的巨大灾难面前,我们的军队与人民间的血肉深情和由此折射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魂魄。

  30年前,我20岁。在北京军区驻津唐地区某部任步兵连指导员。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一场相当400枚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大地震,在唐山市地下16公里处的地壳中产生。顷刻间,我所在营区和这座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247619人罹难,160000人重伤。与我朝夕相处的通信员、营长,还有一位蹲点的军首长等500多名官兵被夺去生命。

  梦魇中,我被轰然倒塌的房屋砸在废墟下。我没有死,是因为我睡在一张木制双层床的下铺。睡在我上铺的通信员被沉重的房梁砸中前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活泼的四川籍战士小白留给我最后的话是:“指导员,快跑啊!”罹难时他刚满18岁。

  我挣扎着爬出废墟后,和战友们在自救互救的同时,意识到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作为军人还有着更大的责任。我和双腿被砸断的连长决定,要去救群众!我们迅即组成一支救灾突击队,共26人,全部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我带着大家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冲向离营区最近的村落。

  战士们带着伤、赤着脚,仅穿着背心、裤衩,在夜色中循着哭声、喊声,在倒塌的房屋上用双手扒开砖石瓦砾,用肩膀扛起房梁石板,奋力抢救群众。强烈的余震不断袭来,没有一个官兵退出抢救现场。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时间就是生命!连卫生员小王是个湖南兵,他连续为7个救出的群众做人工呼吸,最后口吐鲜血一头晕倒在废墟上。一排长张景树背着一位救出的老奶奶走下废墟时,右脚掌下竟拖着一块带着铁钉的木板条……

  抢救一直到7月29日中午。我们共救出19名群众。战士们已经十几个小时水米未进。当炊事员抬来一行军锅大米粥时,没有一个人上前。他们把这锅粥让给了群众。后来这锅粥被灾区群众称为“爱民第一粥”。我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战士们从废墟里找来各种可盛食物的器皿,用手抹去上面的尘土,盛满粥端到灾民手上。一位基层干部紧握着我的手说:“有你们在,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不怕!”

  7月30日上午,我们掩埋好罹难群众遗体后,又奉命奔赴新的救灾现场。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目睹了十余万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旗帜下,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的战斗精神,用最快的速度,从空中、陆地,从四面八方奔赴唐山的壮举。真可谓“肝胆为人民,生死赴国难”。

  我们这批最先投入救灾的部队,由于缺少救灾工具,主要靠铁锹、钢钎挖撬废墟上坚硬的水泥构件。为了避免利器碰伤废墟中的群众,抢救中更多的是用双手扒刨,到最后许多战士的指甲都脱落了。地震后的几天几夜里,暴雨接连不断。战士们把自己的雨衣、帐篷全部让给了群众。挂着篷布的军车上挤满了灾民,很多战士钻到车底下避雨。没有地方遮雨的战士们,就三个人一组背靠着背,坐在废墟旁打盹。尤其令我不能忘记的是,在一辆辆军车驾驶室里,看到最多的是那些手里拿着食品、失去了家人的孩子。此时的驾驶员们,便成了他们的亲人,昼夜守候在车外。

  ……

  3个月后,官兵们在为灾区群众搭建好御寒过冬的简易房后,撤离灾区。

  离别的那天上午,唐山人民扶老携幼,围着一辆辆启动待发的军车送行。当时有人说:“大地震后的唐山人已经流干了眼泪,已经没有了眼泪。”可那一刻,我看到的是,每一位乡亲的脸上都挂满泪水。有的女孩子竟抱住我们的战士放声大哭。此时,我不禁问身旁的一位战友:“你看到了什么?”战友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力量!”的确,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在危难时相互激励、彼此支撑的力量!这力量是互动的、也是无穷的!

  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我以“栗亮”——“力量”为主人公,撰写了一篇纪实报告文学,发表在《十月》杂志上。文学前辈刘白羽老师读后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类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最为真实的,因为他来不及掩饰。这种精神最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珍视。”

  唐山大地震已过去30年了。昔日废墟上的唐山,早已重生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

化工业新城。在纪念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我们为罹难的同胞祭奠、祈祷,在祭奠中感悟他们的尊严,在祈祷中把握我们的明天。我们应铭记英雄的唐山人民和子弟兵,在灾难面前所呈现出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在时代发展变化的今天,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伟大进程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被世人所崇尚。

  (作者现为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