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大西洋坟场”捞“鳄鱼”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5:53 中国国防报
李学华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海特拉斯岬附近海域,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鳄鱼”号正静悄悄地躺在一处不为人知的泥沙中,等待着寻找它的人们。从1862年“鳄鱼”沉没至今的近150年时间里,美国海军打捞它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一直也没有找到“鳄鱼”的踪迹。

  撒网百年一无所获

  对美国海军来说,“鳄鱼”号标志着其潜艇时代的开始,是一艘极富传奇色彩的军舰。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海军军人为把它从海底捞出来,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但都徒劳无功。

  从2002年开始,美国海军联合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海军研究室组织了一项名为“寻找‘鳄鱼’”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打捞工作。这次,军队不再单打独斗,向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出邀请,请求专家、学者们提供协助。

  2003年5月,美国一位海洋研究专家在法国巴黎发现了“鳄鱼”号的设计者在1861年手绘的设计图。借助这张图,科学家们可以建造出“鳄鱼”号的计算机模型,再利用模型模拟出潜艇失事时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大致圈定潜艇沉没的区域了。“寻找‘鳄鱼’”计划仿佛胜利在望。一番精心研究和准备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军研究室和东卡罗来纳大学于2004年8月派出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联合探险队,信心十足地奔赴海特拉斯岬附近有“大西洋坟场”之称的海区。但事与愿违,他们没能在预先研究出的区域找到那条14米长、绿色外壳的“鳄鱼”。探险队铩羽而归。2005年9月,闭门研究了一年的探险队卷土重来,但仍无功而返。

  打捞活动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150年前的“鳄鱼”

  1861年秋天,美国联邦海军为对付当时南方邦联海军铁甲军舰的威胁,与法国发明家布鲁特斯·维拉罗伊签订合同,要求他在40天内为海军制造一台“潜水机器”。为此,海军将付给布鲁斯1.4万美元。这便是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一艘潜艇“鳄鱼”号。

  建成的“鳄鱼”号外表有些像鲸鱼。艇背上有36只玻璃圆窗,光线可以透过这些圆窗进入艇内。艇腹有一扇舱门,潜水员可以由此进入水中执行任务,比如捞取落水货物,或者把水雷贴在敌人军舰底部。潜水员为了在水下呼吸,嘴里必须叼一根与潜艇联在一起的软管。这根软管就像脐带一样,把潜水员和潜艇紧紧联系在一起。

  最终,“鳄鱼”号用了180天的时间才在费城的海军船厂建成。海军当局欢欣鼓舞,认为这台“潜水机器”必将在战术上给自己的舰队带来优势。但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被寄予厚望的“鳄鱼”就让海军当局失望了。

  1863年4月2日,海军拖船“驼马”号拖着刚刚在切萨皮克湾执行完任务的“鳄鱼”号穿越大西洋的某处水域,准备攻击南方军队的查尔斯顿港。不幸的是这支小小的舰队遇上了暴风雨。拖船船长不得不下令切断拖曳“鳄鱼”的缆绳,任其自行漂流。他的打算在风雨平息后再来把“鳄鱼”拖回去。

  几天后风平浪静,但来找“鳄鱼”的“驼马”却怎么也找不到那艘可怜的潜艇了。几个小时后,拖船上的人们推断,“鳄鱼”号肯定沉入了海底。

  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美国海军一直在想当年“鳄鱼”号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100多年的搜寻也可以说是人们为了给心中的疑问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鳄鱼”纪念币问世

  就在2005年的最后一次寻艇活动失败后,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中的3位军官建议铸造“鳄鱼”纪念币。一方面,铸造这枚纪念币可以纪念这次“寻找‘鳄鱼’”计划;另一方面,大量出售纪念币还可以为将来的搜寻活动筹集资金。这则不错的建议得到了官方认可。美国西北地区铸造厂得到了纪念币的制造合同。

  “鳄鱼”纪念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海军为纪念这艘传奇潜艇而创作的一幅

漫画:一条穿着全副海军军装的卡通鳄鱼手里抓着一支象征着海权的三叉戟。鳄鱼漫画的下面是“鳄鱼”号潜艇的想象图。

  如果说纪念币正面构思精巧的话,那么背面则胜在简洁有力。“鳄鱼”纪念币背面没有图案,只雕铸着寥寥数字:

  “我向您推荐一种新的战争武器!”

  这句话摘自1862年“鳄鱼”潜艇建造者布鲁特斯·维拉罗伊写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的一封信。精练、直白的话语会让人一下子醒悟过来:不管卡通形象多么可爱,鳄鱼毕竟是鳄鱼,是凶残、野蛮和战争的化身。

  至今,“鳄鱼”纪念币仍在出售,源源不断地为潜艇的搜寻工作聚拢着资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