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面向社会开放对国防动员的影响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6:46 中国国防报 | ||||||||
赵玺儒 郭志发 2005年5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面向社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我国军事工业在军民一体化的进程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办法》的颁布实行,旨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我国武器装备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军品市场监管体系。这在促进我国武器装备
扩大国防工业基础,使科技动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科技动员,是指国家统一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随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动员逐渐成为战争动员的“制高点”。国防科技工业面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国家和民间技术基础,促使信誉好的高技术公司,特别是信息技术开发企业进入军品研究生产领域,必将扩大国防工业基础,大大提高科技动员能力。这是因为,根据《实施办法》,非公有制企业得以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使民间新兴科学技术能更好地融入国防工业。而且,突破了仅在技术成果上“民技军用”、“引民入军”的局限,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科研机构、设施、人才、管理模式的全面引进。 提高动员速度,减少动员成本,使平战转换衔接更顺畅 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面向社会开放加速了军事工业军民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根据美、英、法、德等国的经验,在不影响军品整体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的条件下,军品生产标准将最大程度地与民品实现统一。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生产市场向非公有制企业的逐步开放,国标将成为军品的主体标准。其结果是,不仅军事工业“亦军亦民”,而且民用工业“亦民亦军”。国家安全一旦遇到威胁或进入战争状态,可以迅速扩大军事工业的生产规模,还可以利用较短时间动员民用企业转向军品生产。在取得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的民用企业中从事科研的专家,可被迅速动员起来研制新型武器装备;生产技术人员可分散到其他民用企业指导转产工作。在动员物资的征用方面,由于社会产品实现了范围更广的军民通用,可供动员的社会成品资源更加丰富。上述变化无疑能使动员速度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快速动员的要求。同时,由于民用(营)企业由传统动员中的“转产”变为“扩产”,使平时储备在民间的“军民两用技术”直接转向武器装备产品,因而也使动员成本下降,减轻了政府负担。 加快支前力量向专业技术型转变,使战场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高,不仅研制生产需要专家技术力量,操作、维修、保养也无一不需要技术的保障。如“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30天,美陆军器材司令部就组织了350名顾问和技术人员到战区帮助组装直升机和架设通信线路,陆军还雇用了26个地方承包单位的技术专家,前往沙特为部队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维修。近年来我军后备力量中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比重上升,但专业对口率仍较低,与未来战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面向社会开放,有助于缓解这一供求矛盾,使社会保障力量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匹配程度逐步由“相近”过渡到“相同”,“专家上战场维修保养装备”成为可能。实现途径主要有两个:做好民企中从事军品研制生产的专家技术人员的登记工作,将之纳入后备力量序列,战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组建支前保障勤务分队,实施伴随保障。二是在军品定货、采购时即签订合同,建立“从工厂到战场”的保障机制,赋予技术人员战场保障任务。 缓解军事工业供需矛盾,使战后经济复员趋于平稳 由于军工生产同国际形势、国家军事战略、战争发展进程、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关系极为密切,军事工业供求的不稳定性和非均衡性特点十分明显。其显著特征是:平时长期闲置,供大于求;战时大量短缺,拉动军工企业的发展;战后复员,生产能力过剩。军事生产由军工垄断的弊端还在于当战争爆发时,大批民用工业不得不耗费大量资金转产,导致国家出现物资奇缺、通货膨胀、黑市猖獗等混乱状况。当战争结束后,已转产军品的民企又需要改变产品结构恢复生产民品,整个社会资源亦需要重新配置,造成极大浪费。 允许部分民用高新技术企业投产军品,会加速我国军事工业形成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使军工生产规模保持适度弹性。在军事需求扩张的情况下,可将从事民品生产的军工生产能力转向军品生产;在军事需求压缩的情况下,可将多余的军工生产能力再转向民用生产,从而有效缓解军工生产的供求矛盾,使战后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经济复员工作趋于平稳。 模糊军工与民用生产企业界限,使动员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广泛使用,特别是远程精确打击兵器的使用,使战场空间逐步扩大,前方与后方的界限日渐模糊,军事工业已完全暴露在敌方高技术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走寓军工生产于民间企业之路,使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以民用工业的面貌出现,一方面,可以使军工技术打开国际交流的路子,广泛吸收其他国家最新技术精华,更好地发展武器装备生产,提高战时动员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军工生产披上民用工业的“外衣”,减小被敌方打击的概率,提高动员生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