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在整体作战能力上下功夫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0:10 中国国防报 | ||||||||
魏玉祥 贲春志 岳胜军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战时担负着兵员补充、参战支前、应急维稳、支援保障现役部队行动等重要任务。要想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作战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
开展试点,实现积极与稳妥的统一。要围绕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任务,突出自身的特色,积极开展作战能力建设评估试点,制定作战能力建设及检验标准,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提高起点,实现时间与效率的统一。要从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筹划和推进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既要按周期推进,又要按需要建设,尽可能缩短路径,加快步伐,提高质量,确保一有战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 突出重点,实现系统与要素的统一。要把预备役部队人才建设纳入全军人才建设整体规划,统一组织实施;要进一步优化预备役部队编组模式,拓宽编组范围,加大抽编规模,真正把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型人员和精通技术、军地通用的专家型人员吸纳到部队中来;要把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纳入全军军事训练体系,进一步理顺训练领导、管理和保障关系,通过整合训练资源,改革训练方法,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与效益;要加强对预备役人员的动态管理,不断健全制度,积极开展活动,使预备役人员始终处在组织的掌握之中。 弥补弱点,实现扬长与补短的统一。“木桶”原理启示我们,必须抓住“弱点”和“短板”做文章。要完善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机制,建立军地联合领导指挥机构,制定有关政策及动员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器材、物资等的储备。要加强野战指挥手段建设,确保随时随地都能“联得上”、“指挥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