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关于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考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6:05 解放军报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的。新形势下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是一种正常现象。承认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可以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此来引领和整合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20世纪即将落幕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遥遥领先,高居榜首。之所以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共运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评选结果?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久弥真,虽然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依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个民族的团结振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和一贯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思想出现多样化的社会实际,如何有效地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是实践的呼唤。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思想五花八门,各种社会思潮诸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流派纷纷登台表演,都是昙花一现。唯独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很快就以其真理性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吸引到这面旗帜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毛泽东同志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发动各次运动均告失败,自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用以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辛酸、被践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包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举世惊叹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只要把它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就是颠扑不破的,就能不断巩固不断加强。

  越是社会思想多样化,越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如有的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中国这条巨龙,尾巴还在农业社会,躯干则处在工业社会,龙头却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发展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必然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包括事业观、利益观、金钱观、幸福观、爱情观等等以至更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导致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是一种正常现象。应该看到,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不同观点的争鸣切磋,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承认社会思想的多样化,承认价值取向多元,鼓励营造浓厚的学术探讨研究的氛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以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管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多样,我们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来引领和整合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为从历史上看,在阶级社会,历代统治阶级都是力图用他们的指导思想来主导整个社会的思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我们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也就是说,我们的多元文化,必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就能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如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不到保证,在多元文化中缺少了这个主心骨,这样的多元化只能是一种无序的多元化、混乱的多元化,最终必将导致我国文化的变质和转向。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情势下,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一些负面因素的挑战。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会扰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在世界当代史上,因意识形态问题导致国家兴亡和政权丢失的例子屡见不鲜。1991年7月苏共决定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果很快导致执政党倒台、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传媒数字化的进展,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间既有吸纳又有排斥,既有渗透又有抵制,既有融合又有扬弃,这本来都是正常、积极的现象。我们借鉴、博采各国文化之长,革除、摒弃本国文化之弊,也是确定无疑的。问题在于西方敌对势力凭借本国经济政治实力带来的文化强势,通过各种方式、采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企图冲垮我们意识形态防线,让我们抛弃中华民族优良

传统文化,进而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犯,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所谓“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意识形态的安全。文化安全,是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等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安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没有文化安全、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往往会自乱阵脚,不打自败。当然,我们说的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绝不是要把学术上的不同观点、艺术上的不同风格、生活上的不同习俗和爱好等等“泛意识形态化”,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而是说,必须正视、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下有一种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已诞生一个半世纪,世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一些话今天看来也不全对,现在我们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有些不合时宜?这种看法显然有着许多误解。

  看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不能看它产生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是否正确。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科学、最严密、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不少改变,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它的基本原理依然是正确的,特别是它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深刻揭示,对人类历史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清晰阐明,都是颠扑不破的,依然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坚持。当然,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与实践同步,与时代同行,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活力。今天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要指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这是引领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中的一切困难,胜利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的光辉旗帜。(执笔:卢冀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