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06:18 解放军报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透视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

  进入新世纪后,军旅长篇小说收获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在社会上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针对军旅长篇小说热现象,我们约请部分军旅作家、评论家进行了讨论。——编者

  军旅题材的特质与时代对英雄精神的呼唤,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军旅长篇小说

  王树增:近期的军旅长篇小说得到读者们的喜爱,我认为这和军旅题材本身的特质以及当前社会生活的某种趋向有关。这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当代文化现象。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几乎都充满了对于战争的描写,也都和战争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与人类苦难有关。在血与火的纷争中迸发出的人格与人性的光芒,是当代人审视自身心灵的一面镜子。军事生活的最大特质就是能够把伟大和高贵平民化,离别时的纵情和赴死前的缠绵能使最卑贱的人变得雍容华贵。当代人渴望更新生活状态,在花费金钱去体验诸如爬雪山、走荒漠、进野战营的冒险和刺激之外,阅读军旅长篇小说成为人们体验生活的一种途径。

  黄国荣:近一时期以来,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和值得一读的作品,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军旅题材作品的热度。这与时代对英雄精神的呼唤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大潮荡涤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英雄主义、骨气、节义、人格追求产生了一种怀恋和期盼心理。军旅题材作品的英雄情结、血火搏击、生死较量所表现出的正义气概和英雄精神,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热得益于作家英雄视角的平民化、世俗化

  徐剑: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热,要得益于作家英雄视角的平民化、世俗化。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后,让读者感到有一股英雄的新风扑来,并发现原来英雄有很暖的世俗体热,不再像祠庙里的偶像和神龛一样,冷冰冰,没有表情,只能仰视,只能膜拜,无法接近和触摸。而如今,李云龙、石光荣、姜大牙等一批军旅文学画廊中的人物形象,与读者离得很近。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有情有欲,敢爱敢恨,有世俗生活的苦乐,有平民家庭的温馨,饱蘸人间烟火,伸手够得着,甚至还有人性深层无法突破的缺点和局限,让读者在个体阅读记忆中找到了参照的坐标。这与我们过去创作的主旋律作品迥然不同,是一个很大突破。而最近引发的军旅长篇小说热,确实是由于作家观念的更新和视角的改变,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提升了军旅作品中蕴藏的潜质。

  电视剧的热播使读者对军旅长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

  徐剑:在某种程度上,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热,是由军旅题材的影视热拉动的。央视的开年大戏、春节大戏,军旅题材占了半壁江山。人们在一个喧嚣、浮华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寻找激情;在一个张扬自我、失去英雄的年代,寻找远去的英雄。特别由于地方影视编导的介入,从一个地方作者的平民视角上诠释英雄,给了观众一个崭新的英雄形象,这也大大提升和张扬了军旅文学原创性作品的魅力。许多读者看过影视后,再来寻找原创性军旅文学作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大众文化,热过之后,会被时光流逝而降温,真正成为经典的并不多。因此,如果军旅题材的长篇小说热完全寄托在影视热播的拉动上,就会造成陷阱和误区。一方面优秀的军旅作家会被巨大利益驱动,一进入创作,就按电视剧的戏剧化冲突场景来构思自己的故事内核,或者直接投身电视剧创作。这对我们创作军旅题材的扛鼎传世之作,无疑会造成创作的内伤。

  姜秀生: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鉴赏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影视、戏剧、网络等多种手段的普及,既空前规模地扩大了文学作品的欣赏层面和传播速度,也大大改变了过去以阅读为主的鉴赏方式。可以说,文学作品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但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不重要了,相反,作为一切艺术的母体,文学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好的影视、戏剧作品,总离不开文学的滋养,文学是其有力的支撑。从这种意义上看,现代传媒手段与文学创作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当然,影视等现代传媒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不是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都能受到欢迎,只有那些真正富有创造性的优秀作品才能被看中。这也对作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更新创作观念和手段,潜心打造高品位的精品力作。特别是要从文学的源头上下一番苦功夫,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切不可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作家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功底,又总是单纯冲着市场去写作,就很难在文学上获得进步,也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

  军旅长篇小说繁荣背后也有隐忧

  董保存:在当前军旅长篇小说空前繁荣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军旅题材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在创作上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弱项。由此专家认为,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缺少“悲剧的力量”,应有“更高的美学追求”。以《亮剑》为例,作者都梁开宗明义,在书的封底上写道:“咱老百姓看书,没别的要求,故事好看就行,作为作者,我也这么想。我写出的故事,只要能得到你的认可,我就知足了。如果看了这本书,能让你产生点联想,想说点什么,请跟我联系,我们一定能成为好朋友的。”他的这种“平民情结”使《亮剑》发行范围迅速向两头发展,一头是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另一头是青年学生、打工族、城市白领等。这样一部作品,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被认为是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的“新突破”,但也有专家认为作品塑造的人物仍属于“类型化”的人物,还应有更高的美学追求。对此,作者、读者都不以为然。但我们冷静地分析、思考,《亮剑》是完全可以在艺术上进一步升华,可以再多一些理性的光芒。这也正是军旅作家需要努力探索的。

  姜秀生:近些年来军旅题材文学创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收获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但当我们冷静地检视军旅文学的创作成果时,就会发现,在总体上持续繁荣兴盛的景象背后,现实题材军旅文学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有所不足。现实题材军旅文学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描写过去的生活,尽管也是很有价值的,但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因其带有非常鲜活的泥土气息和生活芬芳,特别能够唤起读者直接的生活经验和心灵体验,往往容易受到关注和青睐。当前,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既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土壤和充足的艺术营养,同时也要求军旅文学创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用优秀的作品为广大官兵启迪思想、鼓舞斗志、增添力量。我们所处的这个崭新的时代,正孕育并呼唤着现实题材军旅文学精品的诞生。

  朱秀海:我一直认为,面对当前军旅题材长篇小说掀起的一轮轮热潮,军旅作家们应当保持清醒,应当谦虚。因为近年来广大读者重新回过头来看军旅小说,不完全是因为我们的作品真的达到了多么了不起的水准,而是他们想读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一个民气上升的年代,我们的读者自己需要这样的作品以与其内心的热情、感觉和思想相吻合,相砥砺。但是,广大读者的渴望与需要也是会变化的,随着这一波作品的繁荣,他们可能正在等待与今天不同的新作品,一批真正富于创造力的、能够引导他们走向更深的革命精神和历史精神、给他们带来更大愉悦的新作品。这样的作品,对于我们这些军旅作家而言,将成为更新也更难逾越的挑战。

  下期论题:如何看待“电子书”与“纸图书”的关系?

  主持人语: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自身的多媒体特性,“电子书”正日益成为众多读者热衷的阅读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纸图书”构成了冲击和挑战。读者朋友,您如何看待“电子书”与“纸图书”之间的关系?您认为“电子书”会最终取代“纸图书”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