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探寻军人的精神高地——长篇小说《高地》创作谈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9:31 解放军报

  徐贵祥

  作为一个军队作家,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厚土,同自己的创作对象水乳交融,才能最大程度地燃烧创作激情,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创作能量。

  很久以来,准确地说是在开始军事文学创作以来,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那就是
人与职业的关系,有没有天生的军人?我的感觉是没有。我记得我曾经在一部作品里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任何一匹马是为战争而生的,但是如果把一匹骏马投放在战场上,它就有可能成为一匹骁勇的战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可以列举无数个战争人物,他们像星斗一样璀璨,映照在历史的长河上。可是,他们是天生的吗?没有。只能说他们拥有的胆魄、智慧、勇气、意志等等,适合在战争舞台上表演。因此我得出结论,没有天生的军人,军人是在战争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我们说军人是从战争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战争土壤都能生长出军人,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种子撒在战争的土壤里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那些投身战争、在战争中找到了生命的感觉,在战争中展示了生命的艺术,以战争为终身职业并为之献身的军人就尤其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需要这样的军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把这样的军人视为本民族、本国家的脊梁,我们中国人把他们称之为栋梁,称之为

长城,称之为血肉屏障。

  我是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军人,尽管后来成为作家,但在“作家”二字前面总是冠以“军旅”二字,这就决定了我的创作触角始终在战争的领域里游动。在《历史的天空》里,我写过像梁必达这样偶然走向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最终成为卓越的战争实践者;在《仰角》里,我设计了继承传统军事文化、深谙带兵之道的韩陌阡这样的超凡脱俗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八月桂花遍地开》里,我塑造了沈轩辕、霍英山这样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战争智者。这些作品和人物都受到了读者的认可,获得许多褒奖。然而我意犹未尽,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总觉得我的触角还不够深入。

  缺什么呢?我苦思良久,迷茫多日,终于有一天,在一个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的日子里,我想到了两个字:艺术。不是文学艺术,也不是表演艺术,甚至还不是指挥艺术,而是人生艺术——把人的生存态度同职业行为水乳交融的生命运转艺术。我的心灵为之一振,似乎茅塞顿开。我们书写战争,怎么能忽视人的内在的艺术潜质?

  在那个雪地里徜徉之后不久,我便启动了十多年前的一个构思,起源是我的老部队一位师长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过去我的思维一直在个人恩怨的圈子里扫描,十多年都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支撑点。正是“艺术”这两个字给我极大的启发,我把他们放到了一场戏里——一场贯穿生命始终的大戏,这就是长篇小说《高地》。

  我在这部作品里叙述了两个军人、两家军人、两代军人几十年围绕着荣誉和责任展开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友情与爱情、智慧与胸怀,在貌似个人恩怨的故事结构里,蕴含着我对于军人职业和战争文化的思考。作品的主人公严泽光和王铁山在解放战争中怀着“打天下坐江山”的雄心参军,初出茅庐便各显神通,一个成为战术专家,一个成为攻坚英雄。然而战争很快结束了,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被突然勒住缰绳,惯性使他们猝不及防地从事业的巅峰滚落下来,生活、爱情、工作……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满足他们特别是严泽光内心的渴望。没有了战场,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他的生命便黯然失色了。于是乎,王铁山成了他的假想敌,准确地说是陪练的标靶,成了他最大的障碍和最能心心相印、“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铁杆搭档。严泽光的一生是幸运与不幸交替进行,有幸地参加了战争,却不幸地很快失去了战场;有幸地成为战术专家却很快地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依托王铁山,只能依托地图和沙盘以及演兵场,在战争准备的平台上,在虚拟的战争里,偶尔青春再现。最终,战争艺术成为他生命的主体工程。

  我之所以说这是一台人生的大戏,是因为我们不能用常规的观念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去诠释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那些貌似个人恩怨、矛盾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军人的深层品质。他们捍卫集体荣誉更捍卫国家利益,他们对于旧事耿耿于怀而绝不影响他们履行军人的职责,因此他们之间的争论乃至斗争、抗争,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当我写到他们的生命的终点,也是小说的结局的时候,我同我的读者一样恍然大悟,我看到了真正的军人和男人应该有的胸怀,应该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应该有的爱国之心和职业精神,应该有的精神高地。

  在创作《高地》的日子里,我感到我进入了最佳的状态,我把我的理想赋予了我的作品人物,我的作品人物成了我表达理想的载体,我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我发现,作为一个军队作家,一个有社会良知和职业道德的军人,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厚土,只有将自己的触角穿透生活的核心部位,同自己的创作对象水乳交融,才能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燃烧创作激情,最大程度地擦亮创作灵感,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创作能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