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对“练为战”的逆思考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22:22 解放军报

  张国育

  训练和作战都是以人为主导的实践。如果经过人的努力,可以“像打仗一样训练”,那么,再经过人的努力,“像训练一样打仗”并不违背规律。“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两者高度的同一性,表明训练与打仗的关系可以互动。把训练场当作第一战场,到实战中按训练方案打仗,可以让实战进入自己擅长的步调,增加胜算——

  训练场上,大概再没有比“像打仗一样训练”的口号更让人耳熟能详了。海湾战争后,美国人在这句话后面又添了一句——“像训练一样打仗”。两句话的词序一颠倒,一场训练革命迅即卷起风暴。

  美军崇拜孙子。据说打仗时,前线美军还带着《孙子兵法》。这令孙子的后人自豪。美军也喜欢创造。海湾战争前,两个年轻的美国军官突发奇想——能否先设计战争,再打?如果可以,那么靠什么把设计变成现实?回答是靠训练。这一方案被迅速采纳。于是,美军按预先对战争的设计,把部队拉到类似战场的地形上,进行了高强度、高难度、高仿真的极限训练。然后,按训练的程序拟定了作战计划,按训练的节奏控制实战进程。战争打得出奇顺利。

  尝到甜头以后,接下来,美军运用相同的思路又打了几仗。结果,战争过程与训练程序相当吻合,战争结局与演习结果比“克隆”差不了多少。

  用训练引导作战,可谓一场革命。追溯发端,有技术的、装备的、体制的优势,但最关键的还是观念。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数十年不打仗,“仗怎么打”就模糊了,虽然可以学前人的,看别人的,但属于无奈之举。因为,间接实践总不如亲自干那样有切肤感。“仗怎么打”一旦没有了清晰的参照,“像打仗一样训练”就容易“虚”。

  于是,有人用逆向思考提出质疑:训练是否只有尾随实战这一种选择?

  训练是为作战服务的,所以必须追踪实战,实战牵引训练是一条规律。但如果认定训练只有追踪实战一种选择,便会轻而易举地发现它的不足之处:不知道仗怎么打时,怎么追踪?显然,军事训练肯定还有其它功能没有挖掘出来。人们在记住实战牵引训练这条规律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另一条重要规律:人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有时会超常发挥。训练和作战都是以人为主导的实践。如果经过人的努力,可以“像打仗一样训练”,那么,再经过人的努力,“像训练一样打仗”并不违背规律。“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训练”,两者高度的同一性,表明训练与打仗的关系可以互动。把训练场当第一战场,实战当第二战场,按训练方案打仗,可以让实战进入自己擅长的步调,增加胜算。这里,军事训练的功能提前了、放大了,因为人的能动性在起作用。

  有人说,以我军现有能力,还无法设计作战,更谈不上用训练引导实战了。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不全面。力量有两种——硬力量和软力量。前者包括武器性能、操作技能,后者是指思维力、筹划力、决策力。一般认为,武器装备是什么水平,训练就是什么水平,仗也只能打到什么水平。但是,如果一味地以武器性能定训练标准,就把软力量放弃了,难免陷入“硬件决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最先发明了坦克,而德国人没有。但德国人在训练时,把火炮固定在马车上模拟坦克,演练战法,最终发明“闪电战”的是德国人,而不是英国人。这就是软力量的价值。

  在技术功效凸显的时代,人们的兴奋点往往凝固在技术优势上。其实,思维优势恐怕更有价值。当年,毛泽东的一部《论持久战》,把一场军力对比优劣悬殊的战争,导演成一场以劣胜优的威武雄壮的活剧,那是何等高超的战略思维与战略智慧呵!它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思维优势可以驾驭技术优势。

  可以说,三流的训练是被动应付可能的作战,二流的训练是积极追随可能的作战,一流的训练是主动引导可能的作战。

  开发训练引导实战的功能,需要战略思维,需要软力量的能动性,它将给训练带来连锁效益:

  ——让新的作战思想产生于训练场。一种新的作战思想,往往要经过实践才能定型,实践的次数越多,成功的可能越大。用训练引导作战,等于把未来的实践提前了,在这种被提前了的预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新的作战思想,并反复检验它,大大拓展了军事训练的实践空间,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更开阔的平台。

  ——透彻地搞清作战需求。由于不知道“仗怎么打”,作战需求就成了一道争议最多的难题。如果用训练引导作战,训练场的需求与战场需求便高度一致起来,解开作战需求这道难题,自然就有了清晰的坐标系。

  ——及时对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纠偏”。未来战场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在没有打仗的条件下,猜想的成分比较大,武器装备的发展会走弯路。用训练引导作战,压缩了猜想的成分,扩张了真实感,从而大大降低武器装备发展偏离战场需求的几率。

  ——准确把握作战结构优化的新趋势。未来战场上,“模块化编组”是作战编成的突出特点。锁定打击目标之后,快速聚合“模块”,完成攻击后,再迅速分散“模块”,等待下一次攻击。“模块化”是军队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如何组成“模块”?组成何种功能的“模块”?怎样改进指挥方式?都可以在逼真的预实践中找到答案。

  ——快速确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未来作战体系,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影响着作战体系的效能。在与战场“同一”的训练场上,可以最快地发现专业人才配置的“瓶颈”,从而提出人才类型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事实上,通过军事训练引导未来作战,我们已经在不自觉地进行之中,如普遍开展的针对性训练、实案化训练、实验性训练等,都体现了“把训练场变成第一战场”的先进训练观念,只是这种设计还是局部的、短时段的,想定的仿真度不高,缺少战略含义。倘若把训练引导实战的功能提得再清晰一点,我们会对已经相当熟悉的军事训练产生新的期待,获得新的动力。

  发掘军事训练引导实战的功能,科学筹划军事训练,不应再有疑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