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展示近代中国人民废约斗争的悲壮画卷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9:09 光明日报 | ||||||||
展示近代中国人民废约斗争的悲壮画卷--读《中国废约史》 郑大华 不久前,中华书局出版了李育民教授的新著《中国废约史》。这是继《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后,李育民教授完成的又一重要著作。除绪论外,该书分为4编22章,共77万字,较
一是论述了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后废约斗争的全过程,既阐述了政府交涉,又记叙了民众奋争;既叙述了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又探析了各种不同的思想理论;既详述了高潮阶段的成效,又论及了低潮时期的努力;既对明显的交涉成果作了肯定,又对实际的斗争成效作了阐扬。这种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弥补了以往有欠完整、且主要注重政府交涉的缺陷,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现了这一伟大斗争的内涵以及取得胜利的各种因素。 二是揭示了废约斗争的主体,政府方面,除了详述北京政府、南京政府的废约努力之外,还详细地记述了清政府的废约尝试。后者此前研究极为薄弱,该书则系统作了探讨。各种进步势力和社会力量方面,如维新派、革命派的修、废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和主张,民众的废约运动,以及南方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废约斗争等等,书中都有研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此前的相关成果少有涉及,而该书则对此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全面研究,对其所作贡献作了客观的评析。 三是在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理论分析更为深入。对各废约主体的思想主张、理论策略主张、政府交涉与革命运动及民众运动的关系、废约过程中平等条约与不平等条约的区别、反动政府投靠帝国主义的本质与废约外交的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与放弃条约特权的关系、废约的法理依据及国际法发展变化的影响、废约实现的程度和原因以及各种势力在各个阶段的作用等重要问题,该书以史实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和剖析,弥补了此前忽略或较为薄弱的缺失。 四是深化了对对手即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英、日、法等)的研究。西方列强对中国反对、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的立场、态度、对策、手段和实质,有一变化的过程,起初强硬坚持条约特权,继而改变态度,最后终于勉强放弃,同时它们之间在此问题上亦存在差异矛盾。该书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清晰地勾勒出西方各国态度演变的脉络,并对其实质作了客观剖析,较之此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更为全面、细致、深入。 五是资料更加翔实充分。除一般资料外,该书充分发掘和运用了已有研究成果未曾运用的大量资料,如各种档案、报刊尤其是外交期刊、人物文集、外文等方面的史料,同时也借鉴了已有研究论著。例如,米勒德著《治外法权在中国的终结》(1931年)、费希尔著《治外法权在中国的终结》(1952年)、吉尔伯特著《不平等条约》等英文著作,该书是第一次引用。在资料的占有方面,该书确实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也是该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