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训士兵被企业辞退之后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6:14 解放军报 | ||||||||
5月25日,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团专业训练比武正在紧张进行。 几个回合下来,九连预备役班长陈新华带领全班一举夺得炮兵专业考核第一名,再次成为官兵关注的焦点。面对掌声,陈新华激动地说:“预备役军人的价值就应该体现在练兵场,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回报军地领导对我的关心厚爱。”
从去年被企业辞退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发生在陈新华身上的这场“辞退风波”在某预备役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该预备役师党委以维护基层预备役官兵利益为切入点,依法规范基层训练秩序,不断提高部队训练质量。6月初,该师整组训练结束后的一项调查统计数据表明:预编复退军人率达到85%,专业对口率达100%,均比去年有大幅提高。 不该发生的辞退风波 去年6月2日,上海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员工、预备役士兵陈新华接到新场镇武装部下达的通知,要求他参加为期52天的预备役部队演练。陈新华拿着通知书,急匆匆地找公司经理请假。 “你的岗位谁来顶替?公司不能批准。”面对经理的答复,陈新华急了:“我是预备役班长,怎么能不参加训练呢?”经理不耐烦地说:“企业讲的是经济效益,我不能破例给长时间不上班的职员发薪水,要不就辞退你!” 新场镇武装部王部长得知该公司领导态度后,先后3次上门协调解决,均无功而返。 坚持参训就会丢了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怎么办?陈新华毅然做出选择:“辞退就辞退!我即便丢掉工作,也要履行一个预备役士兵的职责!” 演练期间,陈新华刻苦训练,以全优成绩完成了任务,被团队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上海电视台突出报道了陈新华的事迹,不少企业老总看了后,给团领导打来电话:“这样的好青年,令人敬佩,我们公司要!” 去年8月,走下演练场的陈新华被上海市某织衣厂“抢走”了。 以国家利益为重 陈新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此事在该师掀起不小的波澜。 师团领导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像这样上了练兵场就换岗、甚至下岗的现象并非个别。其中原因也很简单:预编单位领导的国防观念强,问题好解决;相反就会出现“你搞你的战场、我搞我的市场”等不协调现象。 对此,部分企业法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企业讲的是经济效益,企业出人支持预备役部队训练,没得到相应补偿不说,还存在“多编兵多负担”的问题。 部分预备役官兵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很好保障,也影响了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积极性。如:上海某化工厂生产一线职工月奖金600元,平均奖是150元,而参加预备役训练的员工只能拿平均奖。即使在训练中表现突出,厂里也没有什么奖励措施,导致预编士兵参训热情不高。 预备役官兵履行参训要求是法律赋予的义务,为何少数单位领导却积极性不高?该师预备役副政委、上海市委副秘书长陈旭认为,预备役官兵在依法参加训练、担负战备勤务任务时,政府和社会应保障他们享有相应待遇,但对拒不参训的预备役人员以及预编单位如何惩处,没有具体规定,今后必须通过立法或出台地方配套法规予以细化和明确。 企业自身利益要不要考虑?如何依法维护参训官兵利益?随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师党委“一班人”谋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个原则不能丢! 依法兴武才能迈大步 演练的硝烟散尽,“辞退风波”似乎画上句号。然而,师党委机关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采取措施,依法加快兴武步伐。 去年以来,他们借助上海市信息传媒优势,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设《国防天地》、《预备役知识》等栏目,不断加大国防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法人认清履行国防义务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责任,着力调动预编单位参与部队建设的积极性。师党委还报请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警备区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治建设、战备落实、编组工作等18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军地双方的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他们商请上级与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等6个部门联合制定《预备役军官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预备役军官管理教育。同时,他们积极建议地方人大依据《国防法》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给预编企业相应的补偿。 该师还协调地方联合出台有关预备役官兵集训、福利待遇等规定,做到有功则奖、有过必究。去年,所属某预备役团实兵演练前,奉贤区专门研究制定了演练考核奖励实施办法。演练结束后,该区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30多名预备役军官被提拔使用,18名待业预备役士兵被安置上岗,4名表现一般的预任干部被免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