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俄罗斯著名航空学专家比尤什根斯院士访谈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11:24 科技日报

  中俄科技合作的楷模:访俄罗斯著名航空学专家比尤什根斯院士

  5月的莫斯科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处处散发着春夏的清香。

  为配合“中俄国家年”活动,本报记者驱车50公里来到莫斯科郊外,采访了1996年被中国政府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著名俄罗斯航空学专家格-斯-比
尤什根斯院士。

  踏进世界著名的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的会客厅,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的长者自我介绍道:“我是格-斯-比尤什根斯,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

  简短的一句开场白,使人感到长者的平易近人和可敬可爱。

  比尤什根斯教授1916年出生于莫斯科,194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从1961年开始在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先后担任不同职务的领导工作,同时还兼任莫斯科技术物理研究所教授。1981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上世纪90年代后,比尤什根斯不再担任具体领导职务,但仍参加该院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现任该院院长顾问。

  长期担任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期间,比尤什根斯主管飞机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并担负着对俄罗斯重要新型飞机设计的评审工作,为推进俄罗斯新型飞机的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他曾获列宁奖章(1961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和俄罗斯国家奖(2001年)等重大奖项。

  当谈到在航空领域与中国进行的合作时,比尤什根斯院士兴致勃勃地回忆说,1960年他第一次率领苏联航空专家代表团访华,与中国航空专家就中国

超音速战斗机的设计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中国设计的飞机稳定性、控制性和安全性等技术指标进行了修正。30多年后的1991年,他第二次率团访问了中国,这一次访问奠定了他以及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与中国航空领域科技机构的合作基础。在随后的几次访问中,比尤什根斯先后参观和访问了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和成都等地的航空科研单位,与中国专家在军用和民用飞机设计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他说,他先后5次到过中国,时间跨度达40年,在中国参观、访问、工作的时间仅有4个月,但与中国同行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

  中国政府没有忘记这位对中国航空事业有过贡献的友人。1996年,中国政府授予比尤什根斯“国际科技合作奖”,以奖励他在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为推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增进中俄科技界的合作与友谊,为中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国际科技合作奖”是中国政府授予外籍专家的最高奖项,比尤什根斯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该奖的俄罗斯专家。同年6月,比尤什根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谈到这个奖项时,比尤什根斯教授高兴地说,1997年,他偕同夫人专门到北京参加颁奖典礼,时任中国科技委员会主任的宋健为他颁了奖,中国政府官员和航空界同行盛情款待了他们夫妇,他感谢中国政府和同行在双方开展的科技合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比尤什根斯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专家,是俄罗斯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方面的权威人士。他曾先后发表过大量重要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与中国的多年合作中,他将自己的著作无偿交给中国出版,并同意译成中文,为中国航空领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谈到对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建议时,比尤什根斯教授说,在他亲眼看到的4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城市高楼林立,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汽车工业蒸蒸日上;尤其是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指出,不足的是中国在民用飞机的研制上还比较落后,希望中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强大的航空科技工业体系,开展独立自主的民用飞机研制,自己也愿意尽最大努力促进俄中在航空领域的大力合作,为中国航空科学的发展尽一点力。(本报莫斯科6月1日电 董映璧 张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