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勇士壮歌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06:13 解放军报
勇士壮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勇士壮歌



  编者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烈火面前更见勇士风采。连日来,在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灭火战场上,参战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不怕艰难困苦,不顾个人安危,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连续奋战,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灭火攻坚战,谱写出一曲曲英雄赞歌。他们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忠诚战士,他们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优秀儿女。本版从今天起将陆续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颂扬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火场“装甲兵”———魏海峰

  ■庞志强 李金清 本报记者张建军

  

勇士壮歌

  6月1日凌晨5时,一辆531型灭火装甲车隆隆地向火线边缘驶来。车停下后,从驾驶舱内爬出了一名战士,黑黑的脸膛,眼里充着血丝。他,就是武警哈尔滨市森林支队特种大队装甲车驾驶员魏海峰。

  魏海峰驾驶的这种装甲车是武警森林部队的火场主要作战装备,具有强行穿越密林、履带碾压火线和装载兵员向火线喷射高压水柱灭火的功能。火场作战10昼夜,他驾驶灭火装甲车先后转战于嘎拉山火场西线、西北线、滨南火场东南线等大小9个火场,行程1300余公里,参与大小战役13个,被战友们称为“火场战神”。

  5月26日23时,魏海峰在火线378高地鏖战正酣时,火场风向突变,大火呼啸着向装甲车迎面烧来。车顶上有10名战士,车内有燃油,一旦遇火,后果不堪设想!此时调头已经来不及了,惟一的办法就是迎火突围。车内虽有潜望镜,但为正确判断火情,魏海峰毅然将舱盖打开驾驶战车迎着火头冲了上去。浓烟、烈焰熏烤得他面部疼痛难忍,但他两手紧握操纵杆,腾不出手来捂住脸。他瞪大眼睛选择火势相对较弱的地方,加大油门奋力冲出了大火。

  车停下后,魏海峰的眉毛燎焦了,脸上燎起水泡,眼里全是呛出的泪水,耳朵也出现了暂时性失聪症状。他却说,车上战友没人受伤就好。

  (本报黑河6月2日电)

  火场“突击手”———张明磊

  ■张云生 李金清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勇士壮歌

  6月2日上午,记者终于在黑河嘎拉山火场桦皮窑村,见到了这位赫赫有名的班长———武警吉林市森林支队蛟河大队蛟河中队二班班长张明磊。尽管他刚刚清理火场回来,已经走了20多公里山路,身体十分疲惫,声音嘶哑,两眼布满血丝,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并且始终昂首挺胸。

  5月26日下午,张明磊与战友们作为第一组机降成员,在13号火场展开了战斗。由于火势太猛,大家几次冲上去又被热浪逼回来。张明磊请战:“这样的火我打过,让我上吧!”看到张明磊坚定自信的表情,支队参谋长王德同意了他的请求。只见他手持灭火机,大吼一声,冲在了最前面,在三四米高的火焰前,毫不畏惧。两名水枪手紧跟其后冲了上去,把一股股水流喷射出去,压制住火头。

  5月27日傍晚,滨南林场南线告急,蛟河大队官兵在支队长董自祥带领下奉命增援,张明磊所在班担任尖刀班。18时30分,风向突变,一股巨大的黑烟柱从不到800米的正前方升起,并且翻卷着向这边扑了过来。机敏的张明磊一看烟柱的形状和走势,急命全班人员后撤。刚撤至安全地带,张明磊猛然发现新战士吕宁还在草塘里,他扔下手里的灭火机冲了进去,连拉带拽把吕宁带入安全地带时,瞬间,大火就吞没了那片草塘。

  (本报黑河6月2日电)

  火场“活地图”———郭同海

  ■李金清 张云生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勇士壮歌

  武警伊春市森林支队一支小分队正由机降点向火线开进,准备对嘎拉山火场东线火势进行围歼,联指要求必须在1个小时内赶到火线。从图上看直线距离有2.3公里,而且地形比较平缓。

  “不能直行,前面可能有陡峭山崖,必须绕行。”警务股长郭同海提出的建议,得到支队参谋长李世新的认可。部队绕行多走4公里,比预定时间提前20分钟到达。事后大家发现,果然在前方林子里有一个80多度的悬崖。

  郭同海平时十分注意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各地兵要地志,并研究有关地形、地貌、交通、风情、植被等情况。每次上火场,他都把部队行军路线特点细心地记录下来,战友们形象地说“他的脑子简直就是一个活地图”。近几年来,支队先后20余次参加森林灭火作战,无论在当地,还是跨省市增援,他的建议总是准确无误,无一因山里地形问题影响部队作战行动。在这次泉山火线战斗时,有一条河叫卧都河,从地图上看很宽很深,装甲灭火车无法涉水通过。郭股长通过对近年来水系和当前干旱情况分析研究认为,这条河不远处有浅滩可通过。经现地勘察,果然在不到1公里处有一处河面较窄、河水较浅的地段。部队乘坐装甲灭火车很快通过河面,提前进入火线,一举将大火扑灭,为控制西线火势蔓延打了一场主动仗。

  (本报黑河6月2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