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观察:美国“新导弹”引发核战担忧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08:02 新闻晨报

  要给"三叉戟"导弹装常规弹头五角大楼新武器计划遭质疑

  据美国《纽约时报》29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加紧游说国会,要求其批准开发一种新式武器,这种武器能让美国在发现远距离目标后一小时内实施非核导弹攻击。然而,该计划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关于这一做法是否会增加意外核对抗危险的激烈争论。

  据美军官员透露,五角大楼要求开发的武器是通过潜艇发射的“非核版本”的“三叉戟II”型导弹,它可以用于攻击恐怖分子训练营、敌人导弹基地、生化武器或核武器可疑藏匿地点,以及其它潜在威胁。一旦研发成功,这种武器将成为美国用于快速打击数千英里外敌对目标的唯一非核武器,同时也让布什政府在进行“先发制人”打击时多一种选择。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卡特赖特将军表示,非核武器系统在有效限制“连带损害”的同时,将大大增强五角大楼“利用常规武器先发制人”的能力。该项目预计将耗资5亿美元,为期5年,五角大楼目前寻求国会拨款1.27亿美元,用于该项目的初期开发。

  卡特赖特表示,他的目标是研发一种能在一小时内对某种威胁做出反应的非核系统,这一小时还要包括获得总统授权所需的时间。

  卡特赖特在采访中说:“我们一直在构建一小时内快速反应的设想。”轰炸机或巡航导弹均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为据卡特赖特推断,一些威胁可能出现在美国没有设立军事基地或缺乏军力的地区,这样一来,美国就需要几天时间派遣飞机和舰艇前往危机地区。轰炸机虽然能够从美国本土或海外基地起飞,对远程目标进行攻击,但执行这种任务仍需要数小时。

  于是,战略司令部提出了在现有“三叉戟”弹道导弹上安装常规弹头的计划。据悉,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直以来全力支持这一计划。五角大楼希望能在两年内部署这种武器。

  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每艘“三叉戟”核潜艇可以携带2枚非核“三叉戟II”型导弹和22枚“三叉戟”核导弹。每枚非核导弹又能携带4枚分弹头。这便需要开发两种不同类型的弹头,一种可能是能完成诸如摧毁大楼任务的金属弹,另一种弹头可能是飞镖弹,它能像天女散花般地“散发”子弹头,摧毁车辆和防护性不强的目标。

  按照目前的配置,这种武器尚不能摧毁深藏地下的设施。因此,该系统可能会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卡特赖特透露,试验表明非核“三叉戟”导弹能飞行数千英里,将其载荷全部射向目标。

  目前,美国的担忧主要集中于俄罗斯能否将发射非核“三叉戟II”型导弹同核打击区分开来,尤其是在俄罗斯预警系统自苏联解体以来日趋退化的情况下。另外,美国一些人士还担心不断崛起的中国,因为中国已具备探测来袭弹道导弹的能力。

  因此,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坚持认为,布什政府必须在制定出消除危险的方案后,才能得到改造导弹和部署导弹所需的资金。

  对于国会的担忧,卡特赖特表示,为减少产生误会的可能性,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措施是,在美国发射非核“三叉戟II”型导弹之前,美国将通知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另一项措施则提出邀请外国监督其新式武器的试验工作。此外,卡特赖特还称,美国正在研究避免让这种导弹飞向俄罗斯领土的方法,同时,美国也一直在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共享预警数据的美俄通讯中心。但有关这一提议的谈判已陷入僵局。

  尽管卡特赖特阐述了减少意外核对抗的一些措施,这一计划仍然遭到一些议员的反对,他们担心这将增加意外引发核冲突的可能性。

  议员们指出,一直以来,“三叉戟”导弹携带的都是核弹头,而且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不管是改装常规弹头还是仍然携带核弹头,这些导弹都将安装在同类型的潜艇上,不会加以区分。这就导致将来在发射常规弹头的该型导弹时,其他核大国很可能误判为核导弹,从而发动核反击。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罗德岛州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不无担忧地表示:“人们对此(五角大楼的新计划)深为忧虑,这有可能动摇核威慑和核政策的决策。从核潜艇发射的‘三叉戟’导弹,到底是装着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这很难确定。”

  议员们坚持,在新武器生产和部署之前,布什政府必须提交将这种风险降低至最小程度的方案。

  另外,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马里兰州共和党议员罗斯科·巴特利特还指出:“这一项目的争议之处在于,五角大楼始终强调,由于时间如此紧迫,若你无法在一个小时内发动攻击,你将因此错失良机,但事实上这种假设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悉,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已经计划通过削减大部分研发经费的方式,减缓该项目的进展速度。 杨孝文(本报专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