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滥杀丑闻凸显伊战深层问题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21:20 新华网 | ||||||||
新华网华盛顿5月29日电 (国际观察)滥杀丑闻凸显伊战深层问题 新华社记者杨晴川 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议员约翰·默撒28日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去年11月在伊拉克西部的哈迪塞村滥杀24名平民事件证据确凿,这一事件对美国形象造成的影响会比阿布
自美国媒体披露这一滥杀平民丑闻以及军方企图掩盖真相的做法后,美国朝野为之震动。一些国会议员呼吁彻底查清事件,严惩凶手。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丑闻暴露了美军在伊拉克实施的一些野蛮行为,也促使美国人更多地思索这场战争和政府现行对伊政策。 媒体披露丑闻 今年3月,美国《时代》杂志与一些阿拉伯媒体得到了一名目击者在这起滥杀平民事件现场拍下的录像,披露了这一丑闻。 去年11月19日早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基洛”连的一个车队在伊西部哈迪塞村的街道上行驶,遭遇了一枚路边炸弹的袭击,一等兵特拉萨斯当场死亡。随后,这支美军部队闯进附近居民哈桑家中,连杀7人,包括1名儿童;然后又冲进艾哈迈德家中,枪杀了合住一处的4个兄弟;在尤尼斯家中,他们不顾户主的苦苦哀求,将一家8口全部打死,其中包括4个年幼的女孩,最小的才1岁;接着,在大街上,他们又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射击,车上4名大学生和司机无一幸免于难。 对于这起迁怒无辜平民的血腥滥杀事件,美军在次日发布的报告中却将其描述为美军与武装人员的一场“激战”,称美军阵亡1人,“打死8名武装人员”,另有15名平民被“不长眼的子弹”误杀。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媒体披露后,血案震惊了世界舆论。 “冷血杀戮”难以掩盖 尽管目前美国军方尚未公布正式调查结果,但根据目击者的证词、美国媒体的披露以及参与调查的美方官员的讲述,事件的基本事实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媒体报道说,这不是“交火事件”,因为仅有美军在开枪,被打死的均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美军杀人时显然知道对方是平民,因为有的美军士兵使用的是苏制AK-47步枪,以制造与武装人员“交火”的假现场。根据尸检报告,不少死者都是头部中弹,一枪毙命。另外,驻伊美军事后百般遮掩,先是发表不实战报,后来又试图用钱封住死者家属的口,按每名死者发给1500美元到2500美元不等,企图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一直主张美国政府及早认清形势、从速撤军的资深众议员默撒是军人出身,他根据证据断定,这是一场故意杀害平民的“冷血杀戮”。他28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质问军方:为什么要掩盖真相?谁下令掩盖真相?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进行调查?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军方最高层对此负有责任。同是军人出身的共和党众议员克莱因说,这是一起“丑陋的事件”,一定要追查到底。 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沃纳表示,他将按处理虐俘丑闻的方式处理这一事件,包括召开听证会,要求军方负责人到场说明真相。他表示,将着重调查军方高层在获悉事件真相后的反应。 相对于国会议员的强烈反应,美国军方对事件的反应却显得有些“超脱”。海军陆战队出身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29日在美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称,现在对这一事件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而一旦查明事实,将采取“适当行动”。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时,他说,他从历史中找不到答案,也许将来能找到。美国国防部新闻秘书拉夫日前表示,调查尚在进行中,而最终结果出来,恐怕还要再等一个月。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军方采用的是“冷却法”,试图以此减轻来自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但虐俘丑闻表明,这类事件往往是欲盖弥彰。 暴力行为并非偶然 据美国媒体报道,很多伊拉克人对美军滥杀平民的暴行并不感到特别惊奇。伊拉克逊尼派穆斯林学者协会发言人库拜西认为,“滥杀无辜已成为美军的一种行为模式”,常常是伊拉克平民或车辆一接近美军车队,便会遭到美军射击。什叶派报纸《阿达巴》的主编哈桑说,美军打死伊拉克平民不足为奇,“因为找不到武装人员,美军常到处开火”。 此外,美国一些专家认为,这次滥杀事件的发生,也不是孤立现象,说到底还是美国现行对伊政策的副产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作战参谋特纳说,由于政策失误,美军在伊拉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目前,美军撤军之日遥遥无期,士兵天天经历的都是血腥杀戮,暴力行为并非偶然。据悉,曾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军士兵三分之一以上有心理问题。特纳说,只要美军在伊拉克多驻留一日,这样的事情就仍会不断发生,美国国际形象不可避免地要不断受损。 事实表明,伊拉克战争已给美伊两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据最新统计,美国在伊死亡士兵已接近2500人,而伊拉克无辜民众死亡人数最少恐怕也有几万人。但布什政府至今仍然不愿确定撤军时间表,仍在表示要“坚持到底”。 目前,美国一些媒体评论员已将此次滥杀事件与1968年美军在越南美莱村屠杀全村几百人的惨案相提并论。当年这一事件触动了很多美国人,反战呼声更为高涨。此间有媒体人士在问,终究还需要美国和伊拉克民众再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对伊拉克的占领才能结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