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开源•节流•能源安全观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6:36 解放军报
李东航

  近日,关于能源问题的两则新闻见诸报端,一条让世人忧心忡忡,一条又让世人暂时松开皱紧的眉头:

  5月23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明显上涨,纽约与伦敦两大交易所的报价一举登上每桶71美元的台阶。人们不禁要问,原油价格一路飚升,何时才是个头儿?

  5月24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的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七方代表,在经过4年多谈判后草签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这项旨在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开始启动。核聚变能源使用的氘、氚可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中提取,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高放射性核废料,具有资源无穷尽性、环境可接受性和经济竞争性,可谓好处多多。从中,人类看到了解决未来能源安全问题的希望所在。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能源短缺——据有关专家预计,地球上可供使用的煤、石油、

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将仅能继续维持200多年的开采;资源争夺——
伊拉克
、尼日利亚、苏丹等重要产油国发生的战乱或局势动荡,都或多或少有着能源争夺的背景,也直接牵引着国际原油价格在剧烈震荡中持续上扬;环境污染——据统计,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5年底比上世纪末增加了16%,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是由于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而产生的。这三大因素,使得丘吉尔90多年前发出的警语,在今天显得更为振聋发聩。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使用石油代替煤炭作为舰船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丘吉尔就一针见血地提出:“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

  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用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但是人类的发展却要不断持续下去。ITER项目的确是解决能源和环境两大挑战的良方,但其能否成功目前尚属未知数,还需要各国科学家齐心协力加紧攻关。每年的9月22日是“欧洲无车日”,“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曾是风靡一时的绿色生活口号。然而,在发达国家,汽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出无舆”的人们几乎寸步难行。是放弃相当一部分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还是听凭以大排量、高能耗的私人汽车为代表的消费主义文化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两难选择。

  “开源”不易,“节流”亦难,世人只好把目光转回现有能源的安全供应上。但是,采取何种方式确保能源安全,却与一个国家的安全观息息相关。某些发达国家生怕新兴国家分食其肆意享用的能源

蛋糕,抛出所谓的“能源威胁论”来制造对立,压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权益。这种排他性的能源安全观念,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能源安全相互依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其他国家的能源安全而“独善其身”的形势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谋求全球能源安全,就必须加强能源生产国、运输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对话,少谈一些“威胁论”,多进行互利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能源领域树立互利、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念,同样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