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通讯:青春守望东门礁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9:48 新华网
通讯:青春守望东门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通讯:青春守望东门礁

  新华网南沙5月25日电 通讯:青春守望东门礁

  人民日报记者袁建达郭嘉新华社记者张宝印

  浩瀚的南中国海,岛礁星罗,灿若明珠。

  东门礁,南沙美丽玉盘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地处南沙群岛九章群礁东北部,北纬9°55’,东经114°34’,因礁盘中央泻湖东端有一出口而得名。

  东门礁面积不及足球场大,人称“南海国门第一礁”。

  登临东门礁,只见黑色大理石主权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东门礁”14个鲜红大字赫然醒目,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礁堡上空分外鲜艳。

  “热血甘洒东门风流还看今朝,铁骨捍卫南沙豪情正是我辈”。海军驻东门礁守备连官兵,用青春和热血、爱国和奉献、坚韧和创新,在南中国海铸起了一座坚强的钢铁堡垒。

  东门礁礁长蒋忠泉:“守礁官兵的心是用忠诚铸造的,即使破了,碎了,片片也都是忠诚”

  在我国的版图上,南沙群岛包括200多个岛礁、沙洲和暗沙,海区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据专家估算,南沙石油储量达100多亿吨,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我国通往世界的40多条海上航线,有30多条都要经过这里,享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

  南沙自古属中华。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海洋矿产和生物资源,召唤着一代又一代我人民海军的“南沙卫士”们慷慨赴征。曾先后36次赴南沙守礁和执行任务、人称南沙“守礁王”的海军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龚允冲,这样评价他的部队坚守南沙的价值:“守住南沙的每一寸礁盘,不仅是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更是在坚守中华民族的千秋基业和发展空间。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

  现任东门礁守备连连长的周筹全上任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重重地写下这么一笔:“今天,祖国和人民把东门礁交给了我,从这一刻起,我也就把自己交给了东门礁!”

  东门连着国门。在东门礁官兵的心中,没有什么比守礁责任更神圣。他们说:“如果为了别的什么,让我去南沙守一天也不干;可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利益,哪怕让我在南沙呆一辈子也心甘情愿。”

  在东门礁礁长蒋忠泉的守礁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守礁官兵的心是用忠诚铸造的,即使破了,碎了,片片也都是忠诚。”

  立过二等战功的蒋忠泉,先后13次守礁担任东门礁礁长,期间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病,膝关节严重变形,走路都困难。2001年底,部队批准他转业。他找到部队长:“我请求在脱军装之前,再去守一次东门礁!”

  2002年2月,蒋忠泉揣着转业命令,再次踏上“东门”,第14次担任礁长。3个月后,蒋忠泉完成最后一次守礁任务。

  这一次,他是被战友们含着眼泪抬下礁的!

  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刘常清:“忍受苦只是一种无奈,享受苦才是一种境界”

  新战士宋帅说,初上南沙,一切都觉得新鲜,坐在礁盘旁看漫天霞光,站在礁石边观五彩游鱼,躺在床铺上听涛吟鸥鸣,偎在哨塔里望海空星月。“恍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可不久,一切美好的感觉没有了。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电视经常是雪花一片,一连数月没有家人的一点音讯……他说:“太单调,太寂寞了!”

  然而,考验远不止这些。高温、高湿、高盐;风暴、烈日、狂涛;苍天、瀚海、孤礁……南沙宛若“海上戈壁”。

  在东门礁,记者看到,礁上凡是带铁的家伙,都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油蜡;凡是带电的东西,都要经常放在干燥机里“滤湿”;凡是带绿的植物(除个别耐受的如太阳花等),都要隔三差五罩一下,遮一下,免得晒死。

  在返航的舰船上,刚刚换防下礁的守备四连指导员夏经天告诉记者,他结婚好几年,孩子都有了,还一直未照结婚照。原因简单,就是他太黑了,除了脚趾丫白点外,哪儿都黑,与老婆反差太大了。“这次回家,准备把自己‘禁闭’些日子,养白了,再补照。”他说。

  环境艰苦,生存下来就是奇迹。东门礁官兵靠辛勤劳动,创造了说不完的“生命奇迹”:第一个用炮弹箱成功种植出蔬菜;第一个试验成功用海沙生长绿豆芽;第一个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第一个用色彩斑斓的珊瑚贝壳建起美轮美奂的海上花园……

  如今,和南沙所有礁堡一样,东门礁建设也经历了从“高脚屋”到永久性礁堡的变迁。随着礁堡更新换代,守礁官兵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DVD、音响都已经更换过几批次,电脑在南沙也不再是新鲜玩意,为南沙特制的高效制冷冰箱能让官兵吃到保鲜、保质的食品,新型淡水储蓄池能基本保证守礁官兵饮用洁净淡水……

  物质生活空前改善,精神家园也在守礁官兵的心底和手中得以培植。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刘常清说:“忍受苦只是一种无奈,享受苦才是一种境界。”

  拿体能训练来说吧,东门礁官兵可谓想尽一切招数。比如,用罐头盒当标杆蛇形跑,走鸭子步,在黄豆填充的沙袋上练拳击,扛大米负重下蹲,两手各提25公斤水桶掐时计持久力,折返跑后速记扑克牌的牌色牌点测反应能力等等,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组合训练”。

  在东门礁,记者还看到一块“袖珍篮球场”——巴掌大的场地边立着一块由两根木条支撑的简易篮球架。这是官兵用施工后的下脚料制成的,篮筐则是用废钢筋弯起来的。

  在东门礁守备连,有个新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螺贝文化展厅。螺和贝是官兵在大海退潮时捡回的,连队官兵在上面刻上了东门礁礁训、守备四连连风、诗词、格言等。

  这些螺贝与官兵们评出的礁花、礁园、礁联、礁歌等,一起装点和丰富着“礁堡文化”的百花园。

  守礁战士朱陈辉:“回首自己的守礁生活,岁月无悔,青春无悔,守礁无悔”

  蓝天,碧海;想家,思乡。

  在狭小的礁堡上,南沙军人的情感对象,是朝夕相处的战友,是望眼欲穿的万金家书。

  东门礁原副指导员秦任平,一次守礁期间同时收到远方亲人的两封书信。根据南沙的习惯,他首先向战士们拆读了妻子的来信:“任平,我身体很好,南沙很苦,你要保重自己。这些日子里,我天天都在盼你的来信。盼了3个月了,一个字也没盼到。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求你多写几封信,随船捎回来,让我像看电视连续剧那样慢慢地看、慢慢地想……”

  妻子的爱让秦任平醉了。随即,他又拆开父亲的信。

  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给他捎来的竟是一个巨大的噩耗:他的爱妻已于两个月前患肝癌去世。这位年仅23岁的军人妻子,弥留之际,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写了封信!

  秦任平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扑通跪倒在地,泪如泉涌。部队领导体恤秦任平的丧妻之痛,准备让他随船下礁,他摇摇头:“事先没安排人接班,我走了,礁上怎么办?”言毕,揩干泪水,继续守礁。

  东门礁士官苏亮给绝交的女友回复了这样一封信:

  冬雪,你离开我,我不怪你,都是我不好,是我爱南沙胜过爱你,但你要知道这是无法比较的呀!我爱你,但我更爱南沙,你懂吗?南沙,不是你去就是他去,不是他去就是我去,我去了,别人就不用去,这就会给别人多留一份幸福。我说这些你能理解吗?

  33岁的江苏小伙朱陈辉,22次上礁,66个月的礁盘生活,对东门礁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情结。与家人聚少离多的他,年底将退伍。他在《守礁无悔》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告白:“3个月,3个月,又是3个月,军营生活就在这慢慢消逝的规律性变化中渐渐延长,自己也从第一次上礁时的‘新兵蛋子’变成了如今的老班长……这里流淌着我青春的足迹,这里蕴含着我辛勤的付出,这里就是我的家!回首自己的守礁生活,岁月无悔,青春无悔,守礁无悔!”(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