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分区积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0:26 中国国防报 | ||||||||
创新无止境——苏州军分区积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纪事 侯大康 本报特约记者 马骥 王绍云 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军分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2005年,军分区被总部
先富更应先强树立与时俱进新理念 2005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5全国百强县(市)”名单,苏州的昆山市名列榜首。去年底,苏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余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 如何在富裕起来的地区搞好国防建设?苏州军分区党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形成了“先富更应先强”的思想理念。他们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战线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军分区党委向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发出了“创新无止境”的号召,抓住时机,积极利用地方经济、科技、人才等优势条件,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大力实施“同步建设、同步提高”战略,军分区全面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军分区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勇于开拓创新驶上持续发展快车道 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认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就要敢试、敢闯、敢干,创业没有休止符。遵循这一理念,他们乘势而上,接连走出几步棋。 以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战斗力生成模式。他们在高新技术行业成立科技支前保障大队,组建了卫星导航、电子对抗、光纤通信保障、核生化防(救)护等19类112支新型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全面提高民兵信息化参战支前能力;在港口、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要求,人防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拓宽新经济领域民兵组织建设途径。向外资企业延伸,在570余家外资企业建立民兵组织;向民营经济覆盖,1049个民兵组织在民营企业安家落户;向社区渗透,428家“三小”企业有了民兵组织;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全市电子、信息、光电、航空等产业领域的一批硕士、博士走进民兵专业技术队伍。 加强专业兵员和物资技术储备。建立市、县两级预备役兵员储备数据库,坚持退伍军人优先、专业对口人员优先、党团员优先原则,确保储备兵员的经训率和对口率;依托市场建立战时物资技术储备中心,对生产周期长、战时难以筹措的物资技术,采取储足实物、保持生产能力等灵活多变的储备形式;按照优化结构、好中选优要求,选准配强专武干部,全市64个镇和31个街道全部成立了武委会,基层武装部全部做到了机构单设、编制专列。 营造和谐环境保持又快又好势头 去年,经军分区党委多方协调,将驻军部队干部住房保障纳入到苏州市政府定销房开发计划,大大减轻了驻军干部的购房压力;为协调安置好转业干部,军分区主要领导亲自跑相关部门,使13名团职转业干部全部被安排到实职岗位。两件事虽然与军分区工作无直接关系,但却极大鼓舞和教育了广大干部职工。 军分区党委认为,在新的起点上创业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建设的硬条件,更需要人心舒畅干事业的软环境。 近年来,军分区党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环境,焕发了官兵的工作热情,军分区上下呈现出“人少力量大”的喜人局面。他们组织广大民兵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开展了“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共同致富;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扶持贫困学校、贫困学生”的“双带双扶”活动。去年,全市500家“双带双扶”示范企业捐款200多万元,用于援建希望小学,资助特困家庭和特困学生;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党政军合力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意见》等10多项政策法规,形成了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保持了国防建设发展又快又好的强劲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