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成绩斐然(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08:49 解放军报
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成绩斐然(图)

    全国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7.8万名;其中计划分配6.3万名;中央国家机关带头安置850名。(仓小宝插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经验选登

  湖南省创造性实行军转安置工作目标管理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两年来,湖南省圆满完成了7500名转业干部和随调家属的接收安置任务,基本实现了地方、部队、个人“三满意”。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湖南省创造性
地实行军转安置工作目标管理,把军转安置工作成果作为衡量和考核一个班子、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双拥模范城”的重要条件。

  湖南省委常委会强调:“军转安置任务是铁任务、硬指标。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敢于为军转安置工作讲硬性、表硬态。”他们结合当前实际,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做实做细,确保中央赋予的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为此,湖南省明确提出了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感情投入到位、协调配合到位、思想教育到位的“六到位”工作思路。

  为确保师团职转业干部这一安置重点,湖南省多年来一直采取先进后出、预留职位、带编分配、不占职数等办法,几年来师职转业干部一步到位、明确领导实职的比例均为100%。近两年,任职满三年的团职转业干部一步到位明确领导实职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4%、93%。各级党政机关还充分挖掘自身安置潜力,做带头接收军转干部的模范,为全社会树典范,营造良好的安置氛围。省军转安置部门采取按编分配配置计划,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安政法系统采取预留自然空缺、腾挪工作岗位等办法,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5047名,分别占当年安置总数的76%、78%。他们还保持和发扬公安政法系统挑大梁这一好传统,每年挑选约占当年转业干部总数三分之一的转业干部充实公安政法系统,保证了安置主渠道的畅通。

  军地密切协调配合是湖南省多年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主要做法。军地军转部门的同志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一起到地方和部队,了解地方各单位的人员需求、编制超缺情况及转业干部的特长、意愿,在目标管理的预分阶段就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进入分配阶段后,军地军转部门坚持合署办公,在充分尊重转业干部本人意愿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进行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在定职定位阶段,军地军转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各用人单位的转业干部定职定位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遇有重点、难点问题,检查组现场办公,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政策落实到具体个人。

  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人民子弟兵,动真情,办实事。在制订分配计划时,他们尽量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单位多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前与每名转业干部见面谈话,全面了解和掌握转业干部思想状况、主要特长,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他们还积极为转业干部排忧解难,两年来先后帮助和协调600多名转业干部解决了举家搬迁时遇到的子女上学、购买住房等实际困难,真正使广大转业干部都能实现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湖南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求所属各军分区(警备区)结合实行军转安置目标管理,不仅要做好本系统转业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主动帮助地方人事(组织)部门做好其他转业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各级采取集中授课、个别谈心、上党课等方式,围绕增强转业干部的党性观念,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突出的思想问题,切实做到把事实弄清,把道理讲透,把情绪理顺。

  南京军区切实加强与地方协调配合

  为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南京军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较好地实现了在体制编制调整期间“师团职领导干部安排质量不下降、转业干部进党政机关比例不下降”的目标。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每年进华东六省(市)的转业干部数量比较多,地方安置压力逐年加大。南京军区各级把向地方宣传军转安置政策,宣传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宣传转业干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作的贡献,作为贯穿转业安置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军队领导参加地方会议和双拥共建活动,都要介绍部队全面建设情况,让地方领导充分认清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不仅直接关系转业干部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现役干部队伍的稳定和部队全面建设,更关系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这个大局。

  各部队还充分利用地方领导走访慰问部队、到部队过“军营一日”、军民共建等时机,向地方领导展现部队现代化建设成果,介绍军队干部的牺牲奉献精神和面临的各种困难,进一步加深地方领导对部队的了解和对军队干部的感情。驻地六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把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作为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2004年以来,六省(市)安置转业干部30500名,进党政机关的占84%,大中城市的占78%,师团职干部平职和低一职安排的占75%,任职满3年的师团职干部中平职和低一职安排的94%,27名转业干部直接安排进市县领导班子。

  驻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军转安置工作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转业干部安置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南京军区领导对此十分关注,强调把做好新形势下转业安置工作,作为各级党委重点研究解决的10个新情况、新问题之一,要求各级认真研究,拿出实在管用的办法。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南京军区积极与六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协调,在部分省(市)垂直管理单位和一些地方实行了功绩制分配、考试考核、积分安置、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安置办法,逐步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用机制。江苏省对进省直和南京市安置的师职干部全部实行量化积分、择优选岗,对团以下干部采取考试考核、双向选择、保底安置,实现了安置工作的“阳光操作”。福建省军区主动与福州和厦门两个市有关部门协调,一起研究工作措施,推行了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积分选岗的安置办法,两个市安置转业干部数量每年都占全省总数的60%左右。安徽省军区协调地方制定“安置五公开”,即公开政策、公开原则、公开办法、公开程序、公开分配结果,保证了转业安置公开公正。为进一步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长干短不一样的安置导向,确保军队转业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点安置,去年南京军区开展了推荐优秀师团职转业干部活动,研究制定了推荐的标准和条件,遴选了63名优秀师团职干部作为推荐对象,商请地方给予优先安置和组织照顾。

  在军转安置工作中,南京军区各级和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组织、人事部门逐步建立了情况互通、联席会议、军地互访等协作机制,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好传统好作风,遇到矛盾和困难坚持共同协商解决。

  河北省切实抓好转业干部培训

  “人才兴冀”是河北省人事人才工作的一项主体战略。军转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他们紧紧围绕“人才兴冀工程”的实施,合理配置军转干部人才资源,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军转人才,切实抓好转业干部培训工作,有效发掘、提升军转干部的职业能力,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好评。

  3年来,河北省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1873名,安置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军转干部作为重要人才资源,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想方设法把军转干部接收好、安置好,为部队解忧,为河北蓄力。

  各级坚持把军转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严格按照《河北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河北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军转干部的接收条件、安置去向、工作安排、职务待遇、专业培训等规定。各级军转部门本着“专业对口、优者优分”的原则,紧密结合军转干部在部队期间从事职业、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转业分配志愿,合理配置军转干部人才资源,实现军转干部与工作岗位的最佳配置。3年来,计划安置军转干部9346名,对口安置近8000人,转业对口率达到了80%以上。

  河北省委、省政府认为,军转干部是一支有着巨大开发潜能的特殊人才群体,要使他们成为再生人才资源,持久发挥人才作用,就必须不断进行开发、锻炼和提高。为此,河北省各级认真搞好转业干部培训,坚持把加强培训作为建设军转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适应性培训上,努力使军转干部了解地方政治、经济概况,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尽快适应地方改革和建设需要,实现角色转换;针对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紧缺技术培训力度。

  为加大培训力度,各用人单位积极结合每一位军转干部的素质优势、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努力做到慧眼识才,量才适用。通过继续教育和放手使用,从根本上培养军转干部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与工作技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各级坚持“靠感情留人,为事业用人”,破除重学历轻才能和重管轻用、重养轻用等观念,努力把军转干部放在关键、重要的位置上,促使他们长才干、创业绩,成为地方建设的栋梁之才,实现创造价值的最大化。据统计,近5年来,河北全省有7000余名军转干部被安置在行政执法部门,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事厅共有军转干部91人,占全厅干部总数的41%,其中处级以上军转干部72人,占全厅处以上干部的46%,担任处长、主任领导职务的29人,占全厅的66%。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日益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得人才者得发展。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河北省各级积极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空间,引进军转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各级军转部门认真分析和研究人才竞争的新态势、新特点和兴冀人才需求,既着眼军队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的新特点,为军队干部中的高技术、高智力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施展才能、建功立业搭桥、铺路,又着眼全省人才引进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选贤荐能,搞好引智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军转工作的磁力效应。

  安徽省拓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就业安置渠道

  2003年以来,安徽省共接收了430名随调家属,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安置任务仍显较重。面对地方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严峻形势,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做好随调家属就业安置作为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力争使每一名随调家属得到妥善安置。

  在安置中,他们坚持及早进入情况,扎实做好安置准备。安徽省军地军转部门密切配合,注重在摸清底数、加强宣传、制订方案上及早着手,力求做到情况了解到位、教育引导到位、方案细化到位。有关部门仔细审阅随调家属档案,对每位随调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简历、单位鉴定和技能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类登记造册;针对部分随调家属就业观念滞后、害怕参与竞争的实际,他们坚持每年利用地方新闻媒体开设军转工作专栏,广泛宣传就业安置政策,介绍地方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状况、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信息,宣扬随调家属中自谋职业、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军地军转部门积极协商,并根据个人随调前职务等级、从事的职业和地方用人需求,按照“就近安置、对口安排”的原则,对每个人制订不少于两套安置方案。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拓宽随调家属就业安置渠道。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转安置部门,在用足用活现行政策的同时,广开就业渠道,不断探索完善新的安置办法和途径:第一,强化计划分配力度。全省各地普遍采取“先上岗、后竞争”的办法,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为随调家属合理安排就业岗位。规定街道和社区招聘工作人员,要优先从随调家属中选拔录用;经济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每年必须接收安置一名随调家属;对安排到实行

劳动合同制、聘用制企业事业单位的,上岗后给予两年适用期,在此期间不参与竞争,无特殊理由单位不得随意辞退、解聘或作为富余人员令其下岗待业。第二,稳步推行双向选择。从2004年起,安徽省参照组织转业干部进行双向选择的做法,先后在合肥、
马鞍山
芜湖
等地市对随调家属就业安置进行了双向选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安置过程中,安徽省加强统筹兼顾,努力推进安置落实。与转业干部相比,随调家属虽然人数少,但同样面临一些矛盾,有时甚至比转业干部安置难度还大。对此,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随调家属与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捆在一起抓,坚持做到“三个同步”:一是坚持同步筹划部署。利用每年全省军地军转工作座谈会、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会和全省军转安置工作会议时机,科学筹划和部署军转安置工作,做到在研究部署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同时,对随调家属安置一并分析安置形势、一并研究安置措施、一并部署安置任务、一并明确标准要求。二是坚持同步检查监督。省军转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随调家属安置情况纳入军转安置工作检查监督范畴,采取电话查询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听取汇报与座谈了解相结合、全面督察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察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各项安置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同步发出报到通知。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随调家属安置要与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安置,同时发出报到通知,并制定了相应的制约措施,采取一次性划拨安置费的形式,敦促接收单位尽快安排随调家属上岗。由于这些措施得力,一些影响和制约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的矛盾和困难得到有效缓解,有力促进了全省军转安置任务的顺利完成。

  黑龙江省认真做好师团职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黑龙江省通过不断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出台多项军转安置优惠政策等办法,积极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已连续3年保持转业干部进党政机关的比例达80%以上。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局出发,无条件地、如数地接收安置好转业干部。

  近年来,围绕保证师团职军转干部这一安置重点,黑龙江省在全省各地市坚持实行“四个纳入”制度:一是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开好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议军会、市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会和全市军转安置工作会,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对师团职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进行统一部署。二是把军转干部安置纳入市、县(区)两级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之中。三是纳入人大、政协视察“双拥”工作和评议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四是纳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评比活动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师团职干部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军转安置的重中之重,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和职务,是全省各级领导和军转部门的共识。近两年全省接收的17名师职干部都得到相应安排,并保留了原部队职级,其中8名正师职干部都安排了副厅职,9名副师职干部安排了副厅职或正处职。坚持采取带编分配、预留位置、增加非领导职位、推荐进县(处)级领导班子等方法安排师团职干部。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牡丹江市连续5年坚持选拔部分优秀的团职干部进班子,先后有9名团职干部被安排到县(区)政府任副县(区)长,进了县(区)级领导班子。

  黑龙江省军转部门想方设法搞好安置计划协商对接,根据各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综合分析历年来接收安置转业干部的实际数量及接收安置能力,合理地制订安置计划。并将安置计划报省委、省政府主管领导签字,以指令性文件形式下达,确保了安置计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省人大、省政协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省直机关带头接收转业干部,国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等“热点”部门也克服困难,接收了较大数量的转业干部。过去没有接收过转业干部的12所大专院校也向转业干部敞开了大门。

  在确保师团职干部这个安置重点的同时,黑龙江省对功臣模范的转业安置政策不断放宽。对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优先安置,一直是黑龙江省的一个优良传统。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一等功臣可在安置计划内任选单位,二、三等功荣立者,军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荣获过师级以上抗洪抢险、拥政爱民先进个人以及参加过抗击非典斗争的转业干部,在参加进中央和省直单位的考试考核时,分别给予加分。近两年,7名一等功臣分别被安排到省国税局、省财政厅、省公安厅和牡丹江海关等单位,53名二等功臣和51名在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工作过的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

  陕西省军区为转业干部安置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陕西省军区在协调转业干部安置过程中,把协调安置功臣模范、边远艰苦地区转业干部作为工作中始终把握的一条主线、安置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军地合力持续不懈抓落实,收到明显效果。

  陕西地处西北,是兵员大省之一,每年接收安置转业干部数量占到西北五省(区)一半以上,加之进陕转业干部中70%集中在关中地区安置,接收安置区域集中,安置渠道狭窄,安置压力明显增大。近年来,每年进陕安置的转业干部中,功臣模范、尤其是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呈上升趋势,占年度接收安置任务的30.7%。面对地方新的安置环境和移交安置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陕西省军区着眼新的形势,坚持发挥职能作用,始终以功臣模范及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妥善安置为重点,想方设法为转业干部妥善安置创造良好环境。在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把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纳入功绩制分配范围,实行量化打分,政府指令性分配;把符合职务安排、进入功绩制分配的师团职干部纳入年度市(县)级领导班子配备计划优先安置的机制。近两年来,他们先后使982名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109名师团职干部进入了市(县)级领导班子。

  为了严格实施功绩制分配制度,真正使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在安置中的优待落到实处,陕西省军区主动与组织、人事和转业部门反复协商,规范安置标准,确保安置质量。他们从功绩制分配条件、接收单位、分配办法、计分标准、具体要求等9个方面作了明确规范,做到量化有依据、打分有细则、程序有规则、安置有着落。在省军区积极协调下,始终坚持“凡是行政单位和财政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均作为功绩制分配单位”,较好地满足了功绩制分配军转干部对选择接收单位的需求;并明确规定,凡按功绩制分配选择进入的接收单位,未经本人同意,接收单位不得出现“二次”分配,从接收落点上保证了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干部的安置质量。

  在实施功绩制分配过程中,为了确保“公开、公正、公平”,陕西省军区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严格制度措施,对符合量化打分人员、打分情况、分配结果张榜公布。对计分办法从立功受奖、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时间、年龄、任现职时间、学历等13项内容明确分值标准,由军地军转职能部门联合计分,共同签字;由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把关监督。省军区还会同组织、人事及军转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功绩制分配转业干部的安置情况跟踪问效,跟进督导,抓好落实,对发现定职定岗不到位的现象定时限,及时纠正。近两年,功绩制分配的转业干部定职定位率、职务安排率、离队报到率均达到100%,受到了地方、部队和转业干部的好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