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再认识”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6:04 解放军报 | |||
一位回乡探家的士兵,抱着“放松情绪”的心态走进一家网吧。没想到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惊心动魄的枪战游戏,让他深陷其境、难以自拔,一连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泡在那里。直到父亲找到网吧,告诉他“该归队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到部队后,他仍然对网络世界念念不忘,总是想方设法溜出去上网,直到有一次因为归队迟到受到了连队的处分。这位战士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是网络成瘾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上网成瘾?网瘾是不是病?又需要用什么方式治疗呢?带着这些问号,笔者走访了北京军区总医院戒 网络成瘾是不是病? 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疾病,它就是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成瘾。这种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尚疾病是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及人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根据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可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病两大类。临床表现有:1、视上网为生命活动的必需部分,产生严重的心理、生理依赖;2、由精神依赖发展到躯体依赖,产生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免疫力降低,可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等;3、强令中止上网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坐立不安、情绪紊乱,甚至有暴力冲动,丧失学习和工作能力。 陶主任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有严格标准,要用三种方法评估:一是按八项医疗指标进行患者自评;二是采用心理学已经公认的测量方式逐项评定;三是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化验数值评价。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注意区分网迷与网络成瘾的性质。一些官兵虽然迷恋网络,但不能定为疾病。对一些上网倾向较强的战士,应当加以合理引导,却不能随意扣上网络成瘾的“帽子”。但如果一个青年每天上网四成时间以上,连续一个月不停,则要引起警惕。 网络成瘾需要治疗吗? 治疗网络成瘾在医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有专家认为这纯属心理疾病无需吃药;有专家认为网瘾受体内的某种“系统”支配,必须进行药物治疗。陶主任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可取之处,但并不成熟,他提出自己总结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手段。他说,半年前医院门诊开展了网络成瘾治疗,主要是以心理辅导为主,但成功率只有10%。而且患者一般很难坚持一周三次的治疗,回到家以后仍然旧病复发。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深思:网瘾患者单纯靠心理治疗行不行?他总结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翻阅了大量资料文件,将300多例典型病历用电脑排序,归纳其中的规律,大胆提出了新的网络成瘾病因理论:大脑中有个“奖赏系统”,如果某个区域长期定时受到刺激就会兴奋,产生化学物质——五羟色胺。它是大脑中管理心理和情感的最主要物质,过多就会产生精神及躯体障碍,诱发各种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发泄疏导,患者就会到网上寻找平衡,而长时间的上网刺激又会导致更多的五羟色胺产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手心出汗、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按照这一理论,中心用“三合一”医生(心理医生、成瘾学医生、精神科医生)进行“三合一”治疗模式(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人情绪、思想、身体都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康复后,完全不需要再吃药。 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更精彩 面对军营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成瘾者,陶主任说,在部队严格的管理制度之下,个别官兵即使对网络有所迷恋,也都是一些初期症状,一般并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为我所用,则如虎添翼;错误地陷入歧途,则有害人生。军营的战士正处在青春期,对网络有着探索的冲动,这是正常现象。部队的各级领导不能因为怕战士染上网瘾而断绝他们与网络的关系,应当加强科学引导,注重对他们的人生观教育、科普教育和情商教育: 1、针对青年人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办电脑学习班等业余课堂。电脑知识非常广泛,可以利用青年官兵对电脑的热爱,教授打字、平面设计、多媒体、动画等多种知识,争取让他们从中学到一技之长。 2、针对青年人争强好胜的性格,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及比赛。让青年人有一个发挥特长的舞台,互相竞争、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展示他们的才智。 3、针对青年人心理活跃的特点,建立宣泄情感的有效渠道。开展读书演讲活动、谈心交心活动等,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把生活的压力变成动力。 青年官兵是网瘾的易发人群,作为个体,应当对网瘾的危害有所认识。已经迷上上网的官兵应当学会控制自己,有步骤地减少上网时间,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训练中去。确实上网成瘾、无法自拔者,则应当寻求医生的专业治疗。最后,陶主任为广大官兵送上了一句话:克服网瘾的根本之道,在于热爱生活,须知“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更精彩”,我们切不可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水中花”、“镜中月”,而浪费大好的年华,自毁如锦的前程。(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