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东亚60年: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和谐合作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4:28 新华网 | |
新华网消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就日本二战投降60周年纪念发表社论指出,尽管东亚地区的现实与过去那段战争越来越远,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有关国家对历史责任的定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分歧。近年来,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日本政治领袖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在中韩等邻国引起的强烈反应,就是这一重大分歧的直接反映。它妨碍了这几个大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合作,而且还给本区域的稳定蒙上了阴影。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宣言》,承认战败投降。以此为标志,亚洲战事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最终结束。 战后60年来,亚洲地区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历史性巨变。从摆脱殖民统治到战后重建,一直到工业化进程,亚洲人民几个世纪以来第一次以真正当家作主的姿态,在战争废墟上开始追逐民族兴旺与国家富强之梦。 从70年代起,当日本开始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之时,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也开始展现其特有的生机和巨大潜力,并且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在一穷二白的艰难条件下,亚洲的政治家和人民凭借着自己的远见、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战后第一个经济奇迹。 紧接着,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这个巨龙也从内乱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苏醒,并且继“四小龙”之后,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又一个奇迹。不仅如此,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面貌也在相应地发生演变。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亚洲另一个巨人印度也开始了经济起飞的进程,并且和中国一样积极参与东亚经济的大循环。一边有中日印韩四大单一经济体,一边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亚细安,彼此之间的经济融合进程,正在使东亚地区迈向崭新的繁荣境界。 战后60年,亚洲安全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国家的现实利益取代了虚幻的意识形态,政治互信取代了战略猜疑,原本相互敌视的国家之间,逐步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亚细安与中国之间、亚细安与中日韩之间的安全对话,以及美国、印度等国的相继参与,不仅增强本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互信,而且还为未来东亚安全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雏形。各种双边和多边的战略对话,使本地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和谐局面。 然而,尽管东亚地区的现实与过去那段战争越来越远,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有关国家对历史责任的定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分歧。近年来,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日本政治领袖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在中韩等邻国引起的强烈反应,就是这一重大分歧的直接反映。它妨碍了这几个大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合作,而且还给本区域的稳定蒙上了阴影。 除了战争遗留问题,本区域还存在着其他潜在的冲突和危机,包括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以更广的视野看,崛起的中国和世界唯一超强美国将如何相处,已经成为牵动亚洲稳定与安全局势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回顾世界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发现有些战争并非是不能避免的,而一个新兴强国的出现,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世界秩序就会受到挑战和威胁。只要有关国家愿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而不是在战略上诉诸遏制和围堵,在经济上设置障碍和壁垒,那么,任何利益冲突都不可能导致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已经给人类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现在,各国政治家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地积累预防战争而不是发动战争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