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家渠有条“将军街” 因52位将军扬名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09:16 中国国防报 | |
郑文法 窦宗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师部所在地五家渠市的“将军街”,因52位将军而得名。 农六师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起义,后来起义部队先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这支部队,曾转战太行、太岳山区,挺进冀鲁豫平原;曾参加过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等上千次战役、战斗;曾粉碎过日军的“铁壁合围”,发明了震惊中外的“麻雀战术”。1949年,十七师一路西进,进驻新疆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发展生产,繁荣经济。1953年,执行毛泽东主席命令,该师集体转业,组建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 从黄麻起义始,至一兵团六军十七师终,在这支部队历经战火洗礼的军人中,有52人在新中国首次授衔时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八名中将,四十四名少将,其中徐深吉、王近山、徐立清、张贤约等中将都功勋卓著,名扬全军。 今天的五家渠市,当时仅是一个五户人家依一条土渠而居的无名小村。时任十七师师长的程悦长,率部进军阿勒泰剿匪平叛途经这里,看到这片土地一马平川、草丰水足,难掩兴奋之情,说:“有朝一日在这里建一座最漂亮的城市,名字就叫五家渠市……” 光阴如水,岁月如歌。当年和程悦长一起憧憬美好未来的战友们,大都长眠在曾洒下过汗水的地方;当年一同接受毛泽东主席授衔的将军们,大多已不在人世。而这里,五家渠市实实在在地崛起了。 这是一座军人奠基的城市,一座军人后裔和受到军人作风熏陶、锤炼的群体不断添砖加瓦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最初,军人们把它作为军垦城来开发建设;现在,军人的后裔们依然把它作为军垦城加以发展壮大。 2002年改造老城时,人们在市中心大道一公里长的中心段一侧林带中树起了53座灯箱,并命名为“将军街”。 第一座灯箱上书“将军街”三个金色大字,由中国著名书法家赵彦良题写,字迹端庄遒劲;其余52座,每一座正反两面都是一位将军的画像,稳如泰山;画像下方是将军的生平简介,文字简洁凝炼,壮怀激烈……灯箱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与西侧的火炬广场浑然一体,透出浓郁的军垦文化气息。 清晨,阳光给大地抹上金辉时,人们来到将军街边,开始晨练;白天,人们在树荫下的将军像旁打牌下棋;傍晚,三五成群的人们来到将军街流连忘返…… 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不少老人曾是六军十七师的一员,更有不少十七师的后代。让战将精神与今人共存,供后者时常缅怀先烈,鼓舞斗志,承前继后,继往开来———这大约是建“将军街”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