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考出真知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06:05 解放军报 |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当此之时,周新民同志的新著《实践与思考》,作为一本年轻领导干部成长的励志书,对年轻干部如何通过实践和思考砥砺自身、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进而有所作为,升华人生价值,提供了生动注解和鲜明例证。 离开实践的思考是空洞的,扎根于实践的思考才是有价值的。收录在《实践与思考》 身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我感到有以下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一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书中的经验、体会和方法都出于作者本人的亲身实践,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具体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进行系统深入思考,从而走出了从理论到理论的误区,凸显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具有较强的思辨性。作者不满足于对问题的简单勾勒和粗浅分析,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问题,深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体现出深厚的哲学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辑录于“管理纵横篇”中的《竞争合作、共生共赢》也是一篇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好文章。作者运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分析方法,推断出“合则双赢、不合则败”和“竞争合作呼唤诚信、呼唤市场秩序”等结论,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三是由小及大,放眼未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立足现实又不拘泥现实,注重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一些正在或将要发生的问题,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书中不难看到,无论是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还是组织人事部门建设的文章,都能感受到作者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发现。 四是语言洗练,明白如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始终坚持“想不透彻不说、说不清楚不写、人云亦云的文章不做”的写作原则,始终坚持文为心声、有感而发,使该书避免了通常理论文集易犯的枯燥乏味、云山雾罩、板起面孔说教的毛病,行文清新平和、自然流畅、亲切生动。不管是万余言的长文,还是千字左右的短论,作者都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情理交融,使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我与新民同志素不相识,因为编辑这本书的缘故,才与他建立起联系。通过读他的文章与他本人的短短接触,我感到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有见地的年轻干部。军旅生涯造就了他敢打敢拼、勇于实践、雷厉风行的作风,新闻工作锻炼了他善于发现、勤于思考、长于写作的能力。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思考得经验。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把从事的每个岗位都当作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天地。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正因为作者时时、事事、处处做有心人,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