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孙子兵法专题 > 正文

库桂生:全球化中的称胜之道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5:28 舰船知识网络版

      声明:本文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全球化,是一个时髦的概念,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之内的一种趋势。其实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经济资源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这种发展过程,既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又可能给发展中
国家带来巨大风险。面对全球化,世界各国家都在努力寻求对策。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全球化来势凶猛

  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上。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80年代具有雏形,90年代则成加速发展之势。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全球的渗透和冲击。以经济为中心的全球化,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更广阔的条件。但同时又将自己置身于范围更大、对手更强的竞争环境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其速度之快,影响之烈,出人意料。在本世纪初,世界GDP总额还不足600亿美元,而现在已达到30万亿美元;本世纪初,世界商品贸易总额只有200亿美元,现在已经高达6万亿美元,每天即达1.5万亿美元之巨。目前,世界有近4万家跨国公司及28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40%,贸易额占50%,国际直接投资占90%,技术转让占75%

  来势凶猛的全球化,使很多发展中国家措手不及,大受其害。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政治研究所名誉所长博戈莫洛夫指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如果有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状态,得不到国际间联系所带来的利益,不平等、不对称的不良后果将引发国际矛盾。自1980年以来,有60个国家的国力日渐衰落。”

  现任马来西亚副总理阿卜杜拉更是痛心疾首地说明了全球化给亚洲国家带来的恶劣后果。1997年首先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使东亚损失了3万亿美元的财产,造成1300多万人失业,大批青少年失学,使部分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之而来的是富国和贫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国中各个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规模扩大。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通过现代媒体、娱乐业、旅游、贸易等途径,把西方国家的一些肮脏、颓废的文化传向四方,挤压本地文化,造成“文化入侵”。全球化借现代金融手段、现代信息手段而大行其道,以致人们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化”了。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泰国先锋农业公司董事长拉曼军说:“国外资本像开闸后的洪水一样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一段时间过后,发展中国家这个盆地出现了严重的资本泛滥现象。所有农田、建筑物以及牲畜被大水吞没。一切被毁灭之后,盆地很快干枯了,干旱随之到来。

  经济专家们的切肤之感表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全球化中既能得到利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必须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多的辛劳和代价。

  二、善战者,求之于势——把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战略地位

  中国是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中国要在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进行慎重的战略选择。而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认清我们在全球化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从经济发展的指标看,中国1998年GDP总量为9289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而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左右,居第100位之后,其中上海、深圳等地接近世界中等水平。1998年商品贸易出口1837.6亿美元,居世界第9位。市场资本总量2313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经济竞争力1999年居世界第32位,比1998年下降了4位。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中国在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00位之后,其中,西藏为147位,贵州为130多位。而上海和北京却居于高水平,分别为24和27位。这充分说明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距。从知识发展指标来看,中国整体水平不高,但东部地区却相当高,类似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西部地区则是人均知识水平较低、人均自然资源较高,类似于中东的落后地区。

  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中国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资源优势。中国劳动力数量众多,门类较全,层次多样,文化技术水平良好,成本低廉。1998年,仅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有2000多万人,是世界上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工资较低,新产品开发成本只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40-1/80。1998年仅批准的专利即达67889件。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营业额达101.34亿美元。

  2、地理、气候、物种资源多样化优势。中国背靠大陆,面向海洋,有山泽之阻,渔盐之利。幅员辽阔,有陆地和海洋;有平原和高原;有草地和森林。同时具有大陆与海洋、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形成了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资源比较丰富、品种比较全的国家之一。这些,为我们发展新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海洋工程技术等提供了物质基础。

  3、地缘、人缘、传统文化优势。中国处于太平洋西岸,有港、澳、上海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金融都市作桥梁,沟通中国与亚太各国和地区的联系。华人、华侨遍及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地联系。

  4、植根中国传统的产业比较优势。从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水平比世界发达国家相差较多,但也有部分产业有我们的区位优势,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产品:纺织、皮革、玩具、箱包等产品,每年出口都有数百亿美元之巨;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和产品:航天发射、飞机制造、计算机外设、部分电器等;部分具有我国自然资源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茶叶、药材、生猪、三鸟及种植技术等;具有中等技术的部分产业和产品:家用电器、造船、五金机械等。这些都是中国在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5、广阔的市场优势。中国人口多,市场潜力大,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垂涎的“肥肉”。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正处于增长期,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中国入世后,西方国家的产品可以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中国发展前景广阔,外资利用潜力巨大。1979-1998年的20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406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孙子兵法·势篇》)如果把握了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区位优势,就可以象在高地向低地滚石头和圆木一样,达到我们预定的目的。

  三、数生称,称生胜——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战略选择

  孙子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对于孙子的这一论述,理论界多将之解释为:国家幅员面积的“度”,决定国家物质资源的“量”;量决定武装力量的“数”;数决定综合国力的“称”;称决定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安危。有的则将“称”解释为“敌我军事实力的强弱”,有的将“称”解释为敌对双方力量的对比。这些都是从兵法的角度加以理解的,无疑都是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似乎可以将“称”理解为“有利的态势”,。在比较的双方中,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或是经济实力,只要处于有利的态势上,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得自己的胜利,而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或经济实力都不一定绝对地强。因此,“称胜”战略似可理解为:在自己所控制的地域内,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相对优势,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取得胜利。

  基于上述理解,我认为,在全球化中,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该是“有限目标,站准位置,扬长避短,逐步发展。”在实施“称胜”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应该把握两点:选准自己的战略区位,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认清中国东西部差距,发挥各自的优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地域、资源、人文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中,最大限度地吸纳全球化的利益,又要防止世界资本大潮将我们冲入“盆地”并遭淹没。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还是综合国力,与世界强国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可能谋求在短时期内整体上赶超世界强国,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先谋求局部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当前,必须综合发挥我国大学、科研单位、企业的共同优势,建立创新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造就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群体,并促进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点的跻身于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形成中国的“经济航母”;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东盟、亚洲、欧洲等地区各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外交等方面合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注释: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等

         参见《人民日报》2000622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