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祯:《孙子》明代版本初探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1:17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孙子》明代刊行的版本甚多,此等版本,上承宋本,续传清代,在学术传承上,有一定的功用。《孙子》明代版本概可分类为:《魏武帝注孙子》、《武经七书─孙子》、《武经七书直解―孙子》、《孙子书校解引类》、《孙子集注》等,其中以《孙子集注》系列 一、《魏武帝注孙子》 魏武帝曹操注《孙子》,为典籍所见最早的《孙子》注本。现存明代版本有: (一)明嘉靖四十年(1561)临海陈锡刊本。藏于台北中央图书馆,在《武经七书》二十五卷内,分上、中、下三卷,每页八行,每行十七字,小字双行,桀误颇多,有微缩影卷可供查考。(1) (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何允中刊《增订汉魏丛书》本。(2) (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梦麟校,文锦堂刊本,亦在《武经七书》内,已编入《孙子集成》(3) ,每页十行,每行十八字,编排大致与陈锡刊本同,部份内容已校正,如〈行军〉篇名颠倒,同篇墨渍缺字两处已补正;〈九地〉篇厉于“廓”庙之上已校正为“廊”。 二、《武经七书─孙子》 《武经七书—孙子》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由武学博士何非受诏校勘,国子司业朱服审定,并由国子监刊印颁行的官书,(4) 采用魏武帝注(5) 。现存明代版本除前节所述外,尚有: (一)嘉靖十年(1531)施恒齐(一德)刊本,台北中央图书馆藏。 (二)嘉靖二十二年(1543)刊本,天启元年(1621)重刻王阳明(守仁)手批本,朱墨版,中华战略学会1988年有彩色复印本。 (三)嘉靖三十二年(1553)郑廷鹄刻本,《孙子集成》第二册有复印本。 (四)嘉靖三十四年(1555)薛应旗《孙子说》,内容系参考刘寅《直解本》(见次节),《孙子集成》第二册有复印本。 三、《武经七书直解─孙子》 本书系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太原刘寅所撰,序文中说:“此书但直解经文而授人以规矩准绳耳。”本书引用张贲注与订正军争、九变篇之错简,对《孙子》各篇有详细之解题,每篇逐句逐段直解。现存明版甚多,请查考《中国兵书总目》(6) 、《孙子学文献提要》(7) 。 其中保存状况最好的是明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保定知府赵英刻刊,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本,已影印收入《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第73册,同一版本齐鲁书社亦影印收入《孙子集成》(8) 。 四、《孙子书校解引类》 本书系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赵本学所撰,于凡例中说明注释分校、解、引类三种,所谓校以订误,解以训义,引类以证实,颇为可观。其主要内容可参考《孙子学文献提要》(9) 。现存版本有: (一)明隆庆二年(1568)蓟辽总督谭纶刊本,原藏于北平图书馆,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书前有赵本学序,卷末有隆庆二年王朝相跋,全书字迹清晰,影印本已收入《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第75册。 (二)明万历七年(1579)梁梦龙保定刊本三卷六册,存台北央图,另浙江、河南及湖南省图书馆亦各存一部(10)。 (三)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湖广巡抚梁见孟刊本,台北中华书局1970年出版铅字排印本。 五、《孙子集注》 《孙子集注》一称《十家注孙子》,其源流应系《道藏本―孙子批注》。现存明代《集注》版本亦有多种(11) ,择要简介如次: (一)《道藏本―孙子批注》 道藏之编纂早在唐玄宗天宝七年(748)诏令纂写《开元道藏》。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凡4565卷,以〈千字文〉叙列函目,始于“天”字而终于“宫”字,共得466字。明代重修《道藏》,英宗正统十年(1445)刻成5305卷,计480函,是为《正统道藏》;神宗万历年间,续刻180卷,分32函,是为《万历续道藏》,计5485卷,512函,分藏于北京白云观及各地道观,幸得留传(12)。 《道藏本―孙子批注》在《正统道藏》中的序目为:〈太清部〉,序号384─性字号(卷一至八)及序号385─静字号(卷九至十三、魏武帝序及郑友贤遗说各一卷)共十五卷(13)。 相关资料可参阅陈国符《道藏源流考》(14)及明李杰注之《道藏目录详注》(15)。 《道藏本―孙子批注》已影印编入《孙子集成》(16), 由《道藏本》之成书年代及编排可以得知,其源流系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仅将本文夹注之字体放大,请参考比对《孙子集成》第一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谈恺刻本。已编入《孙子集成》(17) 依其体例及编排,可证此书系据《道藏本―孙子》刻印,惟其中行军篇因所用《道藏本》各页拆散待刻时,部份前后错置,产生“错页”现象(18), 计有八处。仅举一例:行军篇“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后应接批注“曹操曰不得已¨¨”,《谈恺本》则接“辽中陈而立有顷即定此则能持重也¨¨”。“错页”计二叠二十张四十页(19)。 (三)明隆庆六年(1572)李隶校本(20), 系据谈恺本翻刻,因体例及桀误均同(21), 已编入《孙子集成》(22)。 (四)明万历十七年(1589)黄邦彦校刊本,已编入《孙子集成》(23), 亦系据《谈恺本》翻刻,错误未改(24)。 六、《孙武子十三篇本义》 本书为郑灵于明正统三年(1438)所撰(25) ,现藏于台北中央图书馆,序文不全,用间篇缺三页,部份字体漫漶。郑灵于序文后有〈读孙子即是孙子法〉专章,论述学习《孙子》应有之心态与文法,其中有谓:“孙武子乃权变谲诈之书,不得已而用之以定祸乱之术”,另要求“读之之法,先熟读十三篇正文,务令记得,纔读灵之本义”。文中并提及“乃取十一家之注以参考之”,足见郑氏作《本义》时候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作参考与标准。本书之缺页等,可由明成化二十年(1484)陈道刻本(中央民族学院、社科院及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收藏)补足之(26)。 注释:(1)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11、12、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第235条,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七册,第631-693页,齐鲁书社1993年版。
(4)杨炳安、陈彭:《孙子兵书源流述略》,《文史》第二十七辑。
(5)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2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第962、964条,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48-4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8)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二册251-534页,齐鲁书社1993年版。
(9)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6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第1053条,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38-3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李远扬《重编影印正统道藏》,(叙录),第4页。
(13)同上书,(目录),第2页。
(14)陈国符《道藏原流考》,中华书局1992年4月。 (15)李杰:《道藏目录详注》,台北广文书局。
(16)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三册,齐鲁书社1993年版。
(17)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四册,齐鲁书社1993年版。
(18)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58-5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请参考《孙子集成》第三册《道藏本》538页末行至579页首行,并对照第四册《谈恺本》457页第8行及第9行。 (20)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四册,齐鲁书社1993年版。
(21)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64-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六册,齐鲁书社1993年版。
(23)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七册,齐鲁书社1993年版。
(24)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71-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第953条,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第49-5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