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孙子兵法专题 > 正文

李元龙:对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哲学再认识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0:38 舰船知识网络版

      声明:本文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孙子探讨战争问题的观点与方法为后世研究战争以及军事辩证法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精辟论述,揭示了战争指导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成为整部《孙子兵法》的精华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解“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的含义,特别是理解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我们在军事实践中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在战争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体现

  对于战争问题,是从主观出发进行认识并加以解决,还是立足实际认识并加以解决,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战争观。无数事实说明,从主观出发,不顾客观实际的做法,往往会将战争引向失败;依据客观规律指导战争实践,必然会取得胜利的结果。孙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立足于实际来研究战争,一切结论都从现实出发而得出。

  应该说,把战争放在“唯物”的基础上对待,是孙子对中国军事科学的伟大贡献之一。他在《用间篇》里写道:“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明确提出对于敌情的了解,不能建立于祈求鬼神、类比推测、运用度数的基础之上,而必须经过人的实际调查得出。他还对那些不主动去了解敌情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认为“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孙子的这些论述,都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的唯物论作了精彩的注释,凸显了其在整部著作中所具有的地位。

  毛泽东十分推崇孙子的这句名言,在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的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认识论意义

  军事实践作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离不开观念的指导。在战争中,从事活动的主体,特别是战争指挥员,为保证行动中的主动权,必须在脑海中构思一个较为清晰的实践结果,必须对实践方式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定。头脑中的实践结果与实践方式,来源于军事认识,是军事认识的产物。贯穿于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军事认识不仅为主观指导提供素材、分析素材,而且根据军事实践的效果不断对已有的认识进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军事实践活动按照其内在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必然会带来“百战不殆”的战果。正确的军事认识结果,来源于对敌方情况和己方情况的准确把握,即“知彼知己”。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战争中的“知彼知己”是军事主体达到“百战不殆”这一战争极高境界的必要前提。

  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 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步骤。军事认识的感性阶段只是获得了对于军事客体表面的、初步的印象。只有把各种感性认识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把己有的军事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所得到的抽象认识才能够反作用于军事实践,对其产生指导价值,也才能够促成军事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就此而言,理性认识阶段的意义更加重要,是关系到“知彼知己”能否彻底实现的关键。与感性认识相比,理性认识更加复杂,需要军事主体在头脑中采取军事概念、军事判断、军事推理等一系列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内在本质的把握。这时的“知彼知己”指的是从理性的高度去抽象地认识自己、认识敌人,认识与敌、我有关的一切,以及认识敌、我之间的对比情况。

  从特征看,理性认识阶段不同于感性认识阶段。但是,二者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在理性思维的同时,军事主体又在继续着感性认识。它们交错进行,直至战争结束。所以,“知彼知己”包含着军事认识上的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才能够构成完成的“知彼知己”,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知彼知己”。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想

  首先,作为激烈的敌我双方的对抗过程,战争集中表现为战争主体与战争客体的矛盾运动,表现为战争主体与战争客体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从性质上看,它可分为两个阶段:认识阶段和实践阶段。实践阶段即作战行动阶段,认识阶段则包括侦探敌情、收集分析情报、定下结论、制定计划等环节,是实践的必要前提,因而也就成为实践结果的必要条件。“百战不殆”是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的统一。它的实现建立在对敌情、我情的正确认识与充分理解之上。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认识,便很难有正确的实践,也很难保证有预期的实践结果。在战争中,如果不了解己方与敌方的情况,或者只了解己方的情况而不了解敌方的情况,那么必然导致行动中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影响预期效果的达成。

  然而,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并不是截然区分开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分水岭”,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实践阶段中包括认识阶段,认识阶段中也包括实践阶段。因而,这个“知”不是单纯地去了解,不是纯粹地用战争主体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各种器材设备去观察、打探敌情我情以及后来的分析情况、修正情况。在这个“知”中,穿插着行动的过程,即作战的过程。因此其中就含有军事主体对于战争行动的主观指导。就这一点来说,“知”应等同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方面。

  之所以作此解释,是因为,战争是一个过程,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当中。敌方的情况、己方的情况不是固守不变的,战争过程中的情况必然与战前的情况有区别。一般讲,敌方情况的变化与己方情况的变化是一致的。所以,要想了解敌方的情况,即“知彼”,就必须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的跟踪。同时,也必须对己方已经变化的情况和即将变化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而己方的变化,不是一种机械的变化、单一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同时,应把握住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优势条件,去主动地打击敌人,让敌人的军事态势向着不利的方向转变。当敌方试图摆脱不利局面而对其布置、谋略等不断作出调整时,己方亦应作出积极反应,进一步巩固并发展自己的有利地位,并继续造成敌人的劣势。只有这种“知彼知己”,才会带来“百战不殆”的结果。反之,如果只是停留于知道“己知”,不去采取有效措施去了解即将到来的“未知”,那么,原有的优势未必能够保证有利局面的继续出现。

  其次,从字面看,孙子所论述的“知”的对象只包括“己”和“彼”两个方面,似乎有失片面,因为,战争是与各种各样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远不止己方与敌方的情况。实际上,尽管“知彼知己”看似片面,实则“知”的对象中包含了制胜的所有条件。在《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里,便有“五事七计”之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体现了整部《孙子兵法》的精华,是对孙子军事思想的精练概括。故而,对它不能作表面的理解,必须深入透彻地进行哲学分析,才可使其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对军事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所以说,在孙子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知”是“全知”与“知全”的结合。所谓“全知”,是指全程的“知”,就是从战争准备起到战争结束止,都要去主动了解敌方的情况与己方的情况,是“知”的延续性,即在时间上的表现;所谓“知全”,就是不仅要知道敌方、己方,而且要知道与敌方、己方作战有关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自然的条件,也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条件,是“知”的广延性,即在空间上的表现。因而,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知”联系着行动,联系着认识的全部对象,联系着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

  古人云:“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对后世军事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用博大精深形容其军事思想并不为过的话,那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则成为其中最漂亮的注脚。

注释:《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6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