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孙子兵法专题 > 正文

《孙子兵法·九地篇》史证之一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8:54 舰船知识网络版

      声明:本文为《孙子兵学大典》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文: 散地则无战

  释文: 在部众遇见危急情况易逃散的地方,不适宜作战。

  例证1: 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伐魏,占领庞城。魏都安邑处于秦、韩、赵三国包围之中。三国人马此时兵势正盛,而魏军士兵则军心涣散,在这种情况下,魏惠王果断地决定不争一时之短长,迁都大梁,以退为进,从而避开了三国的兵锋。

  例证2: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军攻齐国,齐王田广退往高密,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往救援。齐、楚合兵后,欲与韩信交战。有谋士劝龙且说: “汉军深入齐地,作战必然勇敢,其锐势是不可挡的。齐楚之兵,在自家地面上作战,因为眷恋家室,必然容易溃散。应该坚守御敌,拖垮汉军。”龙且骄傲轻敌,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贸然率军与汉军决战,结果遭到惨败,龙且本人被杀,齐王田广也被擒杀。

  原文: 轻地则无止

  释文: 进入敌国浅近纵深地区不宜停留。

  例证1: 春秋时,吴王有一次问孙武: “我军刚刚进入敌国境内的时候,士卒企图返回,前进困难而后退容易;由于后方没有什么威胁,三军都惧怕向前进军;在将想往前进而士卒想往后退,上下不能齐心协力。而敌人却坚守他们的营垒、整顿他们的车马,或者在前面阻拦我们,或者在后面追击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孙武回答说: “队伍进入敌人浅近地区,如果士卒不能齐心协力,不愿前进,就无法作战。这时,我们应当远离敌人的城市,不走大路,通过疑兵、佯动迷惑敌人,向敌人做出我们将要后退的姿态;然后选出精锐人马轻装前进,掠夺敌人的牛马。三军将士见到进军能够有所收获,便可以消除恐惧心理。然后,我们分出一部兵力设伏,敌人如果来追赶,则果断出击;如果敌人不来,就可以收兵。"

  例证2: 1947年7月,刘邓野战军拟在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就地休整半月,于8月15日南进大别山。此时,蒋介石对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意图毫无察觉,仍企图调集重兵依托陇海铁路迫刘邓野战军在鲁西南的狭窄地区背水作战;并准备掘开黄河堤坝,以水助战。此时正连日降雨,河水猛涨,黄河南岸老堤时有决口的危险。在此紧急时刻,刘伯承、邓小平当机立断,于8月6日决定,克服连续作战月余未经休整等困难,乘敌合击部署尚未完成之机,提前南进。7日刘邓野战军自郓城及以南地区南下,11日越过陇海铁路,17日越过了黄泛区,27日,全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挺进任务。

  例证3: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发动对苏联的入侵。战争爆发后,德军凭借其突然袭击、武器装备占有优势、军队预先集结等有利因素,利用苏联判断失误、战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西北方向推进400-450公里,西方向推进450-600公里,西南方向推进300-350公里,夺占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侵入俄罗斯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威胁斯棱斯克和基辅。

  原文: 争地则无攻

  释文: 在对敌我双方都有利的地区不宜贸然进攻。

  例证1: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军攻魏,进抵渭水南面。魏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 诸葛亮肯定会争夺北原(今陕西宝鸡东),我们应该抢先占领这个地方。对此,很多人感到不解,郭淮解释说: 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很不利的。司马懿认为郭淮的意见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主张。郭淮率领人马抢先控制了北原。他还没有筑成营垒,汉军的大队人马已经赶到了。于是,郭淮利用有利地形,率部拒敌,将汉军击退。

  例证2: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在诺曼底登陆,直奔巴黎城郊。在渡过塞纳河和索姆河后,英军在阿布维尔以北克雷西附近高地扎营,准备迎战法军。8月26日傍晚,法军在行进中与英军遭遇,没有作好准备便向英军据守的高地发动进攻。交战中,英军依托有利地形,以弓箭手大量杀伤法军,并乘法军混乱之机出击,以极少的伤亡大败法军,并乘胜直追,占领加来。

  例证3: 1942年初,英军把隆美尔的军队阻遏在托卜鲁克城下,并准备乘胜反击,扭转近一年节节败退的不利局面。隆美尔仔细地分析了战场情况后,认为托卜鲁克易守难攻,不宜强取,而英军被暂时胜利所鼓舞,容易轻率冒进。因此,他命令部队放弃攻打托卜鲁克,在其附近构筑反坦克阵地,并集结装甲部队,待命伏击。英军见隆美尔放弃攻城,认为德军力量已经耗尽,于是立即组织部队发起反攻,结果掉进了隆美尔预设的陷阱,半日之内,坦克损失大半。接着,德军待命坦克迅速出动,很快就攻下托卜鲁克。

  原文: 衢地则合交

  释文: 在四通八达的地方,要结交邻国,争取外援。

  例证1: 春秋时,吴王阖庐准备进攻楚国,向伍子胥、孙武问计。伍子胥、孙武认为楚国素来仗着势大欺侮周围的唐、蔡等国,如欲攻楚,应该说服唐、蔡两国联合出兵,胜利的把握才大。阖庐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与唐、蔡联合发兵攻打楚国,先后与楚军交战5次,每次都大败楚军,楚昭王被迫逃离郢都,吴国取得了重大胜利。

  例证2: 赤壁之战后,刘备积极准备攻取西川。正在这时,曹操突然向东吴发起大规模进攻,孙权向刘备求援。此时,刘备若援救东吴,会丧失夺取西川、发展壮大的良机;若不援救东吴,则唇亡齿寒,最后难免被曹操各个击破。这时,诸葛亮献出良策,一面厉兵秣马,率军入川;一面去信给关中的马超,鼓动他为父报仇,在曹操的侧后发动攻势,从而缓解了东吴正面的军事压力。

  例证3: 1939年至1940年,苏联武装入侵芬兰。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苏联在战前运用各种手段,从外交和军事上孤立芬兰。苏联与邻近芬兰的德国签约,使德国默认苏联对芬兰的入侵。同时,还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签订一系列条约,获得在这些国家建立空军基地的权利。由于苏联的强大压力,中立国瑞典也拒绝向芬兰提供援助。到1939年10月,芬兰已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战争结果,芬兰被迫接受苏联的要求而屈服。

  原文: 重地则掠

  释文: 在深入敌境的地方,应当掠取敌方的物资以供己用。

  例证1: 公元409年,东晋刘裕进攻南燕。4月,晋军由建康出发,其舟师由淮河入泗水。5月,晋军至下邳。这期间,晋军所有粮食补给全靠后方江淮的漕运。晋军进至大岘后,深入南燕腹地,漕运有所不济。刘裕发现南燕的田地上到处都是庄稼,于是改为就地解决补给,在全部停止漕运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粮草充足。

  例证2: 1860年8月,捻军将领张敏行等率4万余众离开皖北根据地,进入山东峄城、临沂等地。9月下旬又进一步深入到鱼台、金乡、巨野等地,直扑济宁城下。其后,又兵分三路,转战山东境内,在获得大量粮食牲畜之后,摆脱孤军深入的不利态势,胜利返回河北。

  例证3: 1943年2月末,苏联红军越过顿涅茨河向亚速海及第聂伯河弯曲处推进,准备切断南部德军的后路。正值此时,天气回暖,河流提前化冻,使苏军长途行军所需的汽油、粮食和弹药供应不足半数。但苏军决定不变更原计划,每突破一个地方,都重视夺取德军的军需品库房和堆栈,从而解决了苏军的供给困难,顺利地实现了战役计划。

  原文: 圮地则行

  释文: 在难以通行的地方,军队一定要迅速通过。

  例证1: 战国时,赵国将军赵奢率军援救阏与。通往阏与的道路非常难走,赵军离开邯郸仅30里,赵奢就命令扎营,并下令: “有敢言前进者,杀无赦!”赵军连续驻扎了28天,并就地修筑了许多工事。秦军见此,认为赵国已准备放弃阏与,放松了警惕。这时,赵奢立刻下令全军轻装前进,向阏与进发,经过两日一夜的急行军赶到了阏与,实现了增援阏与的目的。

  例证2: 1947年8月16日,担负千里跃进大别山任务的刘邓大军到达黄泛区。为了争取时间,摆脱追敌,指战员们不顾泥泞,顶着烈日跋涉前进。部队携带的重武器,不能携带的全部丢弃。指战员学习当地百姓的经验,利用木板、干草乃至身上的衣服垫在脚下行进,同时请来熟悉黄泛区的老乡担任向导,设置路标,以加快行军速度。经过一天的跋涉,部队于第二天上午胜利通过了宽34公里的黄泛区,把尾追的国民党军远远甩在了身后。

  原文: 围地则谋

  释文: 在我方进入道路狭隘、退出道路迂远、敌人可以少击多的地区,必须要想方设法摆脱困境。

  例证1: 公元前719年(东周桓王元年)春,以卫国为主,由宋、陈、鲁、蔡参加的五国联军围攻郑国都城,情况十分危急。对于如何解围,郑国上下议论纷纷。郑庄公认为,卫国国君篡位不久,尚未得民心,他借四国之兵前来攻打郑国,是企图借此树立威信、压服民众。其他四国则各有打算。其中,鲁、陈、蔡三国与郑国没有矛盾,无意与郑国决战;宋国助卫,是因为宋殇公担心郑国支持公子冯回国夺权,如果郑国把公子冯送到其他地方,宋军也会跟着去。这样,只剩下卫国真正想与郑国作战。如果郑国诈败,让卫国君得到胜利之名,他也会因顾虑国内局势而尽早撤军。于是,郑国把公子冯送往长葛(今河南境内),宋军尾随而去;鲁、陈、蔡三国见状,亦于卫、郑二国交战之时作壁上观。战中,郑军诈败,卫军亦不追赶。5天后,各国班师,解除对郑国的包围。

  例证2: 公元263年8月,魏军兵分三路大举攻蜀。魏将钟会率主力10万余人进至汉中,攻破关城,长驱南下。蜀将姜维与廖化会师后,退守剑阁,抗拒魏军。魏将邓艾围地则谋,巧出奇兵,涉险渡过阴平,绕到蜀军侧后,不与姜维所率蜀军主力交战,而是直趋蜀国腹地,蜀汉政权顷刻瓦解。

  例证3: 1940年5月10日,德国集中36个师、3000辆坦克、4500架飞机,闪击西欧。5月21日,德军迅速前进到英吉利海峡沿岸,将英法联军约40个师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联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实行大撤退。在9天时间里,联军动用各种大小船只从敦刻尔克撤退英军22万人、法军8万人、比利时军3万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继续进行保存了有生力量。

  原文: 死地则战

  释文: 在不奋战就不能求生的地方,要殊死战斗。

  例证1: 商朝末年,周武王率军伐纣,大军渡过孟津,直奔商都朝歌而去。商纣王闻讯,急忙征集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击。双方兵力对比明显不利周军。周武王背济水列阵,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同时,在阵前声讨商纣王的罪行以激励将士。战斗开始后,周军士兵无不奋勇当先,以一当十。商军毫无斗志,许多奴隶倒戈,一会儿就土崩瓦解了。

  例证2: 1126年,南宋将军韩世忠率军平定李复叛乱。韩世忠兵至临淄河,全军加起来不过千余人,而叛军却数万之众。宋军不仅在实力上远逊叛军,而且因长途行军,上下疲惫,与叛军作战无异于虎口拔牙。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韩世忠摆下了一个与敌决一死战的阵势。他将部队分成4路突击队,作好猛冲敌营的准备,同时在队伍后面架设铁藜蒺,自断退路,陷全军于只可进不可退的死地。将士们见此情形,自知不死战决无生还之理,因此,军令一出,人人死力拼杀,勇往直前。战不多久,宋军就连破敌阵,击毙叛军首领李复。

  例证3: 1805年10月,英法主力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角发生激战。当时,法西联合舰队的兵力和舰炮数量都远远超过英国舰队。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对此毫不畏惧,为激励士气,在战斗开始前,他写好遗书,并亲自上阵作战。海战开始后,纳尔逊亲率1个纵队快速冲向法西联合舰队前卫中央,切断敌舰彼此间的联系。在激烈的战斗中,纳尔逊中弹负伤,但他拒绝救治,带伤作战,最后以身殉职。在纳尔逊的激励下,英军最终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性海战的全胜,巩固了英国的制海权。

  原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释文: 情况有利就采取行动,情况不利就停止行动。

  例证1: 战国时,魏国攻打韩国,韩国请求齐国出兵援助。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此事。邹忌主张不出兵,田忌则主张早日出兵相救。孙膑认为,在韩、魏两国军队还没有遭到重创以前,齐国出兵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军的攻击,反而要听从韩国的指挥。况且在这次战争中,魏国有玉石俱焚的决心,韩国很快就会灭亡,因而才来向齐国求援。齐国可以同韩国结交,但不要急于出兵。待魏、韩两国交战之后,魏军元气未复,齐国出兵则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齐王听从孙膑的建议,于魏、韩五战之后出兵援韩,大败魏军于马陵。

  例证2: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扩大胜利,发起第三次战役。至1951年1月2日,敌第一道防线全面崩溃,实施全线撤退。由于敌无意组织坚决抵抗,志愿军军决定乘胜扩张战果,于3日转入追击。4日,志愿军进占汉城。8日,志愿军已将敌驱逐至北纬三十七度线附近。此时,鉴于敌虽遭我沉重打击,但主力尚未明显削弱;战役发起后,敌不作有力抵抗,有计划地组织退却,有保存实力、诱志愿军深入、伺机反击之企图;同时,志愿军继续南进,势必造成东西两海岸防御空虚,给敌以可乘之机,一旦敌从侧后登陆,志愿军将处于极端被动地位等情况,志愿军果断地在三七线附近停止了追击行动。

  例证3: 公元451年初,匈奴王阿提拉联合东哥特人、格皮德人及其他一些部族,率50万大军攻入高卢,于5月初围困奥尔良城。西罗马帝国统帅F.埃提乌斯联合西哥特王国等部,集结50万-60万大军于6月14日驰援奥尔良。匈奴联军被迫退到适于骑兵作战的卡太隆尼平原。20日,两军布阵时,双方骑兵为争夺一高地发生战斗,匈奴前卫部队受挫。随后,匈奴联军向对方中军突击,并与西哥特骑兵交战。西哥特军在左翼西罗马军的配合下实施反突击,与匈奴联军展开肉搏战。激战至夜幕降临,匈奴联军败回营地,翌日后撤。此战,双方损失惨重,匈奴人西进高卢的势头受挫,退到莱茵河以东。

  例证4: 1943年初,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之后,已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开始走上下坡路。此时,德军的退却已不可避免,如果其立即转入防御,有计划地组织退却,则可消除苏军反攻造成的威胁,保存有生力量,待机反扑。但希特勒不愿接受己方不利的事实,仍然要求部队坚决进攻,贸然发动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攻击,结果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惨败,损失大量兵力兵器,进一步陷德军于不利。

  原文: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释文: 先剥夺敌人最有利的条件,那么它就不得不听从我们的摆布了。

  例证1: 公元397年(晋安帝隆安元年),后凉国主吕光以其弟吕延为先锋,率10万大军征伐西秦。双方交战之初,西凉军先后得手,形势对西秦军不利。但西秦国主乞伏乾归镇定自若,他认为,西凉虽倾全力来战,但国主吕光无庙算之才、前锋吕延有勇无谋;西凉军精锐尽在吕延处,吕延败则西凉败。为败吕延,乞伏乾归诈败,派人诡称秦军退走。吕延以凉强秦弱,秦之败走当在情理之中,遂信以为真,率部直追。秦军大败凉军,吕延阵亡。西凉军遂全线溃退。

  例证2: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蒋介石不顾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调集5个军,企图消灭红军于海原、靖远地区。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前指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对不愿打内战的东北军进行统战工作,而对其中反共最积极的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第1军以歼灭性打击。是月底,红军向东转移,至11月15日,分别进至萌城、甜水堡、豫旺堡以东地区。此时,胡宗南第1军咬住红军不放。17日,敌第1军分左、中、右三路前进。中路之敌第1师第2旅在萌城以西被击溃。21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孤军深入山城堡之敌第78师第232旅另一个团发起攻击。战至次日上午,全歼该敌。同时,敌第1师第1旅也被击溃于红井子。胡宗南其余各部仓皇西撤。此战,红军集中力量打击蒋嫡系部队,停止了敌对陕甘苏区的进攻。

  例证3: 1793年法国大革命初期,革命军围攻被王党分子和英国舰队占据的土伦港,几攻不下。这时,年轻的拿破仑被任命临时担任这支革命军的指挥。拿破仑分析形势后认为,土伦守军主要倚仗的是港口内英国舰队的强大火力,欲克土伦,必须先解决英国舰队。在拿破仑指挥下,革命军首先向港口西岸的制高点发起进攻。之后,利用该处的两个炮台居高临下向港口内的英国军舰开火。英国舰队见势不妙,慌忙夺路出逃,向公海遁去。失去英国舰队庇护的土伦王党惊慌失措,难以对革命军的进攻实施有效的抵抗。结果,革命军顺利地攻下了土伦,拿破仑也因此战一举成名。

  例证4: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为确保制空权,以色列空军准备首先解除叙利亚防空导弹基地的威胁。9日下午,以军出动93架各型飞机在预警机的协助下,以高度的冒险行动,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顺利地躲过叙军雷达的追踪,奔袭设在贝卡谷地的叙军萨姆导弹阵地。叙利亚空军仓促出动战斗机拦截以军飞机,双方展开了中东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交战。由于以军行动突然,近60分钟的空战结束后,叙军被击落飞机29架,设在贝卡谷地的19个萨姆导弹发射营全部被摧毁,而以军一架飞机也未损失。由于摧毁了叙军的导弹基地,使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从而牢牢掌握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

  原文: 兵之情主速

  释文: 用兵的道理在于神速。

  例证1: 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 ,投降魏国、任新城太守的蜀将孟达又暗地联合吴、蜀,准备谋反。屯军于宛城的司马懿得知消息,准备征讨。宛城距洛阳约800里,往返需半个月;宛城距孟达起事地上庸城1200里,也要走十多天。当时,魏军的兵力是孟达的4倍,但魏军的粮食不够吃1个月,孟达的粮食却足以支持1年。按惯例,司马懿出兵需要先上报洛阳魏主,接到旨意后才能行动。如果这样,魏军只有在孟达起事后1个月才能开到上庸,那时面临的情况将是魏军粮草用尽,而孟达则做好了充分准备。时间成了双方争取主动的关键。司马懿当机立断,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上报魏主,同时暗中率军向上庸疾进。魏军昼夜兼程,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上庸城下。孟达闻知,惊讶不已: “我举事之日,而兵至城下,何其速也!”魏军不失时机地发起强大攻势,孟达因准备不足,工事未固,军心动摇。部将邓贤、李辅开门投降,魏军乘势杀入城中,斩杀孟达,俘虏万余。此战,司马懿抓住战机,火速出击,赢得了时间,从而赢得主动和胜利。

  例证2: 1935年5月25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但这里水深流急,全军只有4只小船,不可能在几天内全部渡河。此时,敌薛岳部紧追不放,情况十分危急。惟一的办法是夺取上游160公里处的泸定桥。泸定桥守军为川军一个团(欠1个营),为加强防守力量,蒋介石又急调川军2个旅沿大渡河左岸增援泸定桥,意欲前后夹击,全歼红军于大渡河地区。为挫败国民党的企图,中央军委决定红军一部继续在安顺场渡河,并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从安顺场出发,在“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的口号下,2昼夜强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赶在敌援军前面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是日,大渡河左右两路红军密切配合,夺取泸定桥和泸定城,主力顺利越过天险大渡河。蒋介石处心积虑地要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计划终成泡影。

  例证3: 公元前171年,罗马向马其顿宣战,出兵希腊。初期,罗马军数度受挫。前168年,执政官埃米利乌斯·鲍鲁斯率罗马军主力开赴希腊。佩尔修率马其顿军撤向彼得那,罗马军跟踪而至。两军沿劳卡斯河隔岸设营。6月22日,马其顿军渡河进攻,罗马军退向山地。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马其顿方阵因不能保持严整队形而出现缺口,鲍鲁斯抓住战机率军反击。马其顿军大败,2万人战死,1万人被俘,佩尔修被擒后死于狱中。罗马军死伤约百人。

  例证4: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先发制人,占领马尔维纳斯岛首府阿根廷港(斯坦利港),试图以武力解决英、阿马岛争端,马岛战争爆发。阿方主观上认为英国远隔万里,鞭长莫及,在军事上不可能有大的反应,不曾想英国在战争的第二天即成立战时内阁,组建特混舰队,征用商船开赴战区。5日,英国首批舰船出航,空军1个大队转场至南大西洋阿松森岛。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为禁区。12日,英特混舰队先头部队到达南乔治亚岛海域,实施海上封锁。28日,舰队主力进入马岛海域。30日,完成对马岛的海上封锁。由于英国抓住战机,果断决策、迅速出兵,在阿军尚未充分完成战备任务之前即掌握了马岛地区的主动权,改善了远洋作战造成的不利局面,为其后来的作战行动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军通过封锁、登陆等作战行动,最终重新控制马岛。至6月14日,战争以英方的胜利而结束。

  原文: 乘人之不及

  释文: (用兵作战)要利用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例证1: 公元974年,宋将曹彬率水陆军10万人攻打南唐。南唐后主李煜认为宋军距自己远隔千山万水,不可能马上就到,因而防守懈怠。宋军在曹彬指挥下,由荆南沿江而下,乘着唐军疏于防范之机,越过湖口,由池州上岸,迅速歼灭南唐沿江各地守军,攻占池州、铜陵、芜湖、当涂等地,直接威胁到南唐国都金陵。

  例证2: 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兵围山海关,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秘密降清,约定夹击李自成军。次日,吴军与李军在石河激战。时值午后,东北风大起。清军乘机由角山秘密迂回到李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李军猝不及防,阵势大乱,伤亡惨重,李自成被迫率部退回北京。

  例证3: 1968年10月31日夜,以色列派出3架直升机,搭载18名伞兵,从活动于红海的舰艇起飞,乘夜暗以超低空飞行进入埃及领空80公里后降落。执行任务的以军士兵均身着埃及军装,操阿拉伯语,因而未引起方的注意。结果,以军乘埃军不备,顺利地炸毁了埃及纳加哈马迪发电站,并破坏了从阿斯旺到开罗的主要输电线路。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