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变篇》史证之一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8:40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孙子兵学大典》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文: 圮地无舍 释文: 在难于通行之地不可安营。 例证1: 公元679年(唐高宗调露元年)10月,东突厥起兵反唐。11月,大将裴行俭奉 例证2: 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达川西,由于国民党军控制了各主要通道,红军要北上陕甘必须通过松潘草地。松潘草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气候变幻莫测,时晴时雨,狂风、冰雹肆虐;方圆数百里内几乎荒无人烟,偶尔遇到为数极少的藏族牧民,粮食十分匮乏,补给困难;草地上没有道路,到处是腐草覆盖的沼泽,稍不留意便会深陷其中;沼泽中的水也大多有毒,不能饮用。为了尽快通过草地,红军指战员团结一致,以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奋勇前进。许多人把有限的粮食让给别人,自己吃野菜;后面的部队找不到野菜,就煮皮带、马鞍充饥;了就背靠背的在潮湿的草地上坐上一会;晚上有时连御寒的篝火也没有。经过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红军终于以最短的时间成功地走出了草地。 例证3: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王亨利五世率军在塞纳河口登陆,向加来进军。法军在加来以南库尔要塞附近的道路上布阵拦截。10月25日,双方进行会战。英军以弓箭兵布置在各集团两侧成楔形阵,并在阵前设置尖头栅栏,以阻挡法国骑兵冲锋。法军在骑兵被击退后,以重装步兵再次冲击,又遭英军弓箭兵大量杀伤。其后,双方展开肉搏战,由于法军的布阵挤在两片森林之间的狭小地段上,兵力优势无法发挥,加上其重装步兵行动迟缓,结果经3个小时的厮杀,法军大败,而英军却损伤甚微。 例证4: 苏德战争初期,德中央集团军群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军集团。苏军西方面军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宽的边境地带。6月22日当天,德军在突破苏军防御后,一路由苏瓦乌基方向向明斯克发展进攻,一路迂回布列斯特要塞向明斯克快速推进,苏军实施反突击失败后,面临被合围的危险。但苏军此时仍固守突出部,并将大量预备队前调至突出部。6月28日,苏军被合围。至7月3日,被围苏军大部分被歼,损失近33万人。 原文: 衢地合交 释文: 在四通八达之地要尽力结交其他力量。 例证1: 公元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7月,关羽举兵北攻襄樊,曹操派于禁、庞德增援襄樊。8月,天降暴雨,曹军遭水淹。关羽乘机进攻,曹军败退。关羽进围襄樊,同时派兵威胁洛阳、许昌,形势对曹操极为不利。曹操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蒋济等劝阻道: 刘备、孙权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可以把江南封给孙权作为条件,让孙权出兵攻击关羽后方,则可解襄樊之围。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一面派人联络孙权,一面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救援樊城。在曹操的诱惑下,孙权出兵袭占关羽后方,迫使关羽撤军,解除了襄樊之围。此战,曹操采纳司马懿等建议,利用孙权、刘备之间的矛盾,暗中联络孙权,破坏孙、刘联盟,解除了襄樊之围。 例证2: 1935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彝民聚居区。为取得彝民的支持,红军做了大量工作: 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传红军宗旨,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根据彝族的习俗,刘伯承与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友修好;帮助沽基家族成立“中国红军沽基支队”;争取老伍家族中立;对受敌利用、与我对立的罗洪家族则向其耐心解释党的政策。这些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红军得以顺利通过彝民区,并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例证3: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当时,古巴比伦处于诸强的夹缝之中,为求生存时常向邻邦俯首称臣。为改变国家的屈辱地位,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汉谟拉比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广结盟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首先向亚述称臣,并联合拉尔萨消灭了伊斯和乌鲁克。接着,又同玛里结盟北击亚述,使亚述一蹶不振。在解除了北方的威胁之后,他联合玛里回头向昔日盟友拉尔萨开战。击败拉尔萨之后,汉谟拉比把目标又指向了玛里。这样,到公元前1759年,汉谟拉比征服了最后一个邻国埃什努那,实现了统一两河流域的伟业。 例证4: 1944年秋,随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已逼近德国本土。为挽救即将灭亡的厄运,希特勒决心在阿登地区发起一次反攻,扭转战局。阿登地区盟军的防御十分薄弱,由此突破后可直趋安特卫普港,切断盟军的补给来源。12月16日,德军开始进攻。防守阿登地区的美军猝不及防,很快便丢失了阵地。至12月25日,德军已向盟军阵地纵深推进90公里。整个西线的局势急转直下。在这种情况下,英法盟军被迫向苏军求援。1945年1月,苏军在东线提前发起冬季攻势。德军腹背受敌,战场形势又发生了逆转。于是,希特勒下令部队后撤,取消了阿登反攻计划。 原文: 绝地无留 释文: 在难于生存之地不要停留。 例证1: 公元1894年(清光绪十年)8月,中日黄海海战以后,北洋舰队退至旅顺修整,9月返回威海卫军港。10月25日,日军占领旅顺后,决定进攻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海军。当时,停泊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有铁甲舰、巡洋舰等舰艇20余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日军对北洋舰队的实力也仍有戒心。但李鸿章把北洋海军看成个人私产,一味消极避战,舰队进入威海卫以后,不许舰只出港。日军攻打旅顺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主张北洋舰队出援,遭到李鸿章的严厉斥责;日军攻打威海卫、港口和舰队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丁汝昌又提出以舰队出海迎战敌舰,再次遭到李鸿章的拒绝。这样,舰队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困守港内,坐以待毙。在日军的凌厉攻势面前,北洋舰队于次年正月17日全军覆没。 例证2: 1940年12月下旬,蒋介石调集8万余人的兵力,对新四军皖南部队构成严密包围,该部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皖南部队迅速北移,以脱离险境。1941年1月4日,该部9千余人从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北移。时雨大路滑,河水暴涨,有些部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被迫在茂林地区停留1天。7日拂晓,遭到国民党主力部队拦击。在星潭附近,又遭敌阻击。下午,军部召开会议,决定从原路返回,改向西南方向突围。8日,又因前进受阻,被迫折回里潭仓。新四军在山谷隘路中反复转进,极度疲惫。10日,在石井坑复遭敌5个师合击,该军陷入敌重重包围。至14日,该军终因寡不敌众,除约2千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此战,迟疑犹豫,没有抓住北移有利时机,是该军未能摆脱困境、招致惨重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证3: 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率起义军转道意大利半岛南端,准备渡海前去西西里,因缺乏舰只未果。克拉苏乘机率罗马大军追击而来,在起义军背后的布鲁提乌姆半岛地峡处修筑了一条横贯半岛的大壕沟,并派重兵加以防守,企图将起义军困死在半岛上。为粉碎罗马军的阴谋,斯巴达克下令在军营内竖起稻草人,并四处燃起篝火,作出主力仍在原地的假象,实际上他却率着起义军利用风雪的掩护,巧妙地越过壕沟,突破了罗马军的包围,扬长而去。 例证4: 1914年12月22日,土耳其军队在萨勒卡默什地区对入侵的俄军发动进攻战役。交战过程中,土耳其以第3集团军之第11军从正面牵制俄军,以第9、第10军向北经奥尔图、巴尔德兹,对俄高加索集团军主力萨勒卡默什支队实施深远迂回。1915年1月19日,战役结束。此役,俄军伤亡约2. 6万人,土军伤亡约9万人。土军未能达成战役目的。战役期间,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双方都因冻、饿原因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仅土军即有3万人死于冻伤。 原文: 围地则谋 释文: 对进退不便、易被包围之地要设法加以利用。 例证1: 公元前627(周襄王二十六年)初春,秦军偷越晋国南境袭郑。因顾虑郑国预有准备,于2月决定班师。晋国君臣得知秦军回师,迅即商议对策。执政之卿先轸力主抓住战机以除数世之患,得晋襄公首肯。晋襄公偕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地势险要的崤山,联合晋南部边境的姜戎设伏以待: 以晋军为主力,正面阻击秦军;以姜戎断秦军退路,配合晋军攻击。4月,秦军返至崤山地区。秦军以晋值新丧而轻敌麻痹,更因东出途中未遇任何抵抗而疏于戒备。13日,孟明视率秦军进入崤山谷地。晋军及姜戎军突然封锁峡谷两头,并从两面山上向谷地冲击,襄公身着黑色丧服督战。晋军将士深恨秦军欺晋新丧,个个奋勇攻杀。秦军陷于隘道,惊恐大乱,进退不能,抵抗无力,全部被歼,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亦被俘。 例证2: 1935年10月,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3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长征到达陕北,蒋介石集中5个师兵力企图消灭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11月初,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会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决定集中兵力打击来犯之敌。20日,敌第57军第109师进至直罗镇。直罗镇三面环山,北依葫芦河,东面山坡有土寨子,一条东西大道穿镇而过,地形险要,利于设伏。红一方面军决定抓住该敌冒进突出之机,利用直罗镇有利地形求歼该敌。当晚,红1、红15军团将敌第109师包围于直罗镇。次日,红军发起攻击,歼其大部。余部于23日午夜突围,被全歼。 例证3: 1240年,德意志十字军进逼俄国境内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当地军队在涅夫斯基率领下奋起抗击。德意志十字军在进展不利的情况下,派出1个骑兵团改道楚德湖,试图由此取捷径向前开进,并合围守军。涅夫斯基在得知敌军的行动后,立即决定利用楚德湖冰面开阔、春季冰层较薄的有利条件陷敌于死地。涅夫斯基率部先敌赶到楚德湖,将主力部署在有利地形。次日拂晓,敌军从中央实施突破。当其主力刚到湖岸时,立即遭到俄军从两翼的攻击,十字军被压缩到一块面积很小的冰面上,因人多冰薄,冰面破裂,许多士兵掉入湖中溺死、冻死,仅有少数人突围逃跑。俄军又沿湖一路追击,最终将其全歼。 例证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俄两军于1914年11月在库特诺举行会战。会战初期,德军以主力向俄第2、第5集团军右翼和后方迂回,企图将俄军合围并予以歼灭。11月底,德军切断俄第2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的联系,基本完成对俄第2集团军的合围。在紧急关头受命统一指挥俄军的普列维仔细研究了战场形势后,采取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动,他下令第5集团军在原地坚守,而第2集团军则放弃阵地主动出击,对德军迂回部队实施反迂回、反包围。战场的攻守形势突然间发生逆转,一心要合围俄军的德军现在自己也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德军大本营只好下令部队后撤,免遭合围。俄军被围困的危机迅速被解除了。 原文: 死地则战 释文: 在走投无路之地要死战以求生存。 例证1: 公元428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2月,北魏司空奚斤率军赴安定(宁夏泾川北),与丘堆、娥清等会师,攻打夏主赫连昌,结果为夏军所困。监军侍御史安颉建议议定破围之策。奚斤认为,魏军骑兵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以步兵与夏骑兵作战,难以取胜。只有等待救援骑兵到来,方可出战。安颉则以为,魏军兵疲粮尽,危在旦夕,只有决一死战,或许有望摆脱困境。并自告奋勇地要求集中战马、招募勇士出击。奚斤犹豫不决。安颉无奈,只好私自与平北将军尉眷准备迎战。不久,夏军攻城,安颉率勇猛之士奋力冲杀,夏军败阵,夏王赫连昌被活捉。夏军余部退回平凉。 例证2: 1934年11月下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以后,进至蒋介石在湘江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军20余万人昼夜兼程赶往湘江两岸围追堵截红军。能否迅速过江,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架设了浮桥。此时,军委纵队距渡口仅80余公里,但由于辎重过多,行动缓慢。敌追兵陆续赶到,向红军发起攻击。红军在湘江两岸与优势之敌血战数日,终于在12月1日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渡过湘江。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3军团各一部被敌阻于湘江以东,大部壮烈牺牲。此战是红军长征以来打得最艰苦、激烈的一仗,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的企图,但自身也付出惨重代价,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例证3: 俄土战争期间,1770年7月,鲁缅采夫率俄军取得拉尔加河口大捷之后,准备继续发动攻势。就在此时,土耳其援军赶至卡古耳与守军会合,兵力一下猛增至15万,而另有8万克里木军正在俄军后方行动,威胁俄军的交通线。当时,鲁缅采夫的部队只有不足4万人,进退维谷,似乎是死路一条。此时,鲁缅采夫认为,如果坐守或退逃,无异于自杀,惟一的出路是抓住时机,主动进攻。这时,鲁缅采夫注意到土军的营地设在一处狭窄不便机动的地域内,犯了兵家大忌,同时有情报表明土军将于8月1日发动进攻。于是,鲁缅采夫立即组织部队于7月31日夜主动向土军发动袭击。土军没有想到俄军会抢先杀来,只好仓促应战,糟糕的地形又使土军完全陷入被动。上午10时,土军被击败,四散溃逃。俄军绝处逢生,以损失1000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歼敌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例证4: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德第2装甲集群在航空兵掩护下,渡过布格河,一举合围苏布列斯特要塞。苏军依托要塞堡垒、壁垒等工事,顽强抗击德军的轮番冲击,并多次向德军实施反冲击,给德军以大量杀伤。28日,德军凭借强大的兵力、火力优势强占了布列斯特要塞,但幸存的苏军仍坚持在废墟和地下室中同德军坚持战斗,直至7月23日弹尽粮绝才组织突围。此役,苏军在被合围的情况下同德军作战一个月之久,钳制了德军部分兵力,为掩护苏军主力在西方向展开创造了条件。 原文: 途有所不由 释文: 有的道路不要去走。 例证1: 公元4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武陵(今湖南常德西)蛮人反汉。汉先后派刘尚、李嵩、马成等率军讨伐,均未获胜。49年7月,汉复派马援率军四万进击武陵蛮人。汉军到达下隽(湖南沅陵东北)以后,有两条道路可以前进: 一条是水路,路程较近但要渡过水势凶险的河流;另一条是陆路,路程偏僻遥远但较平坦。汉将耿舒主张经充县(湖南桑植)走陆路以扼敌咽喉;为免耗时费粮,以赢得时间尽快破敌,马援主张经壶头(湖南沅陵东)走水路。两种意见上报朝廷,刘秀赞成马援的主张。于是,汉军向壶头开进。蛮人据险守隘,途中水流湍急,汉军战船无法上行。又适逢盛夏,酷热难当,许多士卒患瘟疫而死,马援本人也病逝军中。汉军不得不暂时停止了进攻。 例证2: 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广西通道县境内。红军原拟北上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但此时,蒋介石已判明我军意图,在前方布下重兵,张网以待。红军如果继续北上,势必与敌20万重兵展开决战,这对红军是极其危险的。在这生死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北出湘西的计划,转进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博古、李德虽然反对,但政治局的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建议,中革军委决定西进贵州。次日,在黎平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继续坚持西进主张,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提议被通过。这样,红军放弃北上计划,改道西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 例证3: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取得伊苏斯之战的胜利后,没有取直线直接去进攻波斯帝国的心脏巴比伦,而是沿着叙利亚海岸线一路南行,拔除波斯在腓尼基的海军据点,从而确保远征军与希腊本土的交通线。当远征军攻占腓尼基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一路攻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迂回路线,沉重打击了波斯帝国的海外势力。直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确信可以永远击垮波斯后,他才率军掉头北上,结果一举结束了波斯王朝的统治。 例证4: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对日军来说,有三条航线可用于此次偷袭行动,其中部和南部航线无论从距离、气象和补给都优于北部航线,是前往珍珠港的最佳航线。但是,为了隐蔽作战企图,避免暴露目标,日军偏偏放弃了这两条最佳航线,而选择了距离最远、气象较差且补给困难的北部航线,结果逃过了美军的侦察,确保了偷袭行动达成充分的突然性。 原文: 军有所不击 释文: 有的敌军不要去攻击。 例证1: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李世民进军河东讨伐刘武周,江夏王道宗随军而行。李世民登上玉壁城察看敌情,问道宗: 敌人依仗人多势众前来挑战,你看怎么办?道宗回答说: 敌人乘胜而来,势不可挡,我们难以与敌争锋,可以智取。我们应当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以挫伤其锐气。且敌人都是乌合之众,不能持久,等到他们粮草耗尽,就会自动逃散,我们可以不战而擒之。李世民很赞成道宗的观点。于是,唐军采取避战之策,双方长期对峙。后来,刘武周部粮草耗尽,难以补充,被迫乘夜暗逃走。李世民抓住有利战机,迅速挥军追击,刘武周部被歼灭。 例证2: 公元前370年,底比斯将领埃帕米农达率军向斯巴达腹地进攻,当其长途行军逼近斯巴达都城时,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依附斯巴达的各城邦及时将增援开进斯巴达城。在这种情况下,埃帕米农达认识到,如果强行攻城,只能使自己陷入旷日持久的围攻战中,导致最后失败。于是,他命令部队利用伊索米山这个天然屏障,修建了一座城池,以此作为美西尼亚这个新建国家的都城,并把所有不满斯巴达人统治而投奔他的人安置在这座城里,将在战争中获得的全部战利品提供给他们作为基金。这个新建的国家,成了斯巴达进行活动的障碍,它使斯巴达丧失了一半国土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埃帕米农达在伯罗奔尼撒前后奔忙了几个月,没有同斯巴达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交战,却极严重地削弱了斯巴达。 例证3: 苏德战争期间,1941年7月,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方向发动进攻,为粉碎德军的行动,苏西南方面军奉命后撤至旧边界筑垒地域一带组织防御。5日,德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先于苏军到达旧边界筑垒地域,将苏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此时苏军如果放弃基辅,迅速组织部队后撤,则可避免被围歼的危险。但斯大林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基辅,命令苏军坚决制止德军向基辅的挺进。结果到9月15日,苏军西南方面军被合围。此时,斯大林方决心放弃基辅,命令西南方面军组织突围,但为时已晚。至26日,苏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 原文: 地有所不争 释文: 有的地方不要去争夺。 例证1: 公元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割据徐州的军阀陶谦联合阙宣共同起兵,向北攻占泰山郡的华县、费县,并掠取任城。陶谦杀害了居住在华县的曹操父、兄等家人。同年秋,曹操率军讨伐陶谦。华县、费县两城虽小,但比较坚固,而且粮饷充足,短期内难以攻取。有鉴于此,曹操放弃这两地方,转而率军长驱南下,直指徐州,一连攻下14县。陶谦大败。后来,曹操因为粮少退兵。次年,曹操再次出兵攻打陶谦,夺取5城。陶谦兵败后病死。此战,曹操从战争全局着眼,不拘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当机立断,绕过小城,向陶谦之纵深出击,故能取得一系列胜利。 例证2: 1933年2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初期,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提出在敌部署尚未就绪时,以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城和南丰。南丰为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有5个团防守。12日晚,红军第3、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此时,周围各敌纷纷向南丰集结,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22日,红军获悉敌决战企图,鉴于敌兵力密集,打援与决战均为不利,遂决定撤围南丰,以一部调动敌主力,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至东韶、洛口、吴村地区隐蔽待机。此举,红军主动放弃对南丰城的争夺,为下一步歼敌创造了条件。 例证3: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西海湾舰队司令法拉格特上任伊始,就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 运送陆军由墨西哥湾强行北上通过密西西比河,攻占新奥尔良。通往新奥尔良的路上要经过南军两处要塞,要塞内部署有大量重炮,对北军舰队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北军最初的计划是要首先占领这两处要塞。1862年4月18日,法格拉特舰队北上途中受阻于这两处要塞,在久攻不克后,法格拉特决定置这两处要塞于不顾,率领舰队不计牺牲以强行军通过这两处要塞,直奔新奥尔良。4月25日,北军到达新奥尔良,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这个战略要地,将南方邦联一分为二,使其首尾难顾。 例证4: 1944年初,麦克阿瑟指挥盟军西南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实施新几内亚战役。当他指挥部队占领马丹后,根据计划,下一个目标是汉萨湾。但汉萨湾和下一个目标威瓦克有日军第18集团军的5万人防守,是两个坚固据点,一时难以攻克,即使攻下,最远也只能跃进200多英里。因此,麦克阿瑟决定置这处据点于不顾,采取“蛙跳战术”实施越岛进攻,直接进攻500英里外的艾塔佩和荷兰蒂亚。由于美军的行动完全出乎日军意料,结果毫无困难地占领了艾塔佩和荷兰蒂亚,并使威瓦克和汉萨湾的日军成为笼中之鸟,不久也被消灭。就这样,麦克阿瑟以“蛙跳战术”沿新几内亚北岸北进,几步就跳到了新几内亚的最西端,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了新几内亚战役。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