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计篇》史证之七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8:01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孙子兵学大典》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文: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释文: 不彻底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彻底了解用兵的有利之处。 例证1: 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败越于夫椒(江苏吴县)。越王勾践派人求和,吴王夫差因急于北上争霸中原,准备接受越国的要求。伍子胥极力反对,他指出: 吴、越两国水火不容,与越国和解,无异于养虎遗患,现在不趁机灭之,将来势必反为其所灭。吴王拒不听从伍子胥的建议,多次兴兵北上与齐争霸,后又听信谗言,逼杀伍子胥。越王勾践赢得喘息机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伺机复仇。公元前482年,吴王北上与晋国争霸,越乘机攻吴,破吴都姑苏(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吴被迫与越议和。公元前475年,越再次攻吴。夫差向勾践求和未遂,被迫自杀,吴国为越国所灭。 例证2: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入长征,其主要原因是“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冒险主义者否认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战”,否定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不承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敌之弱点与我之优点,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兵团与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在作战中,他们始则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则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最后又变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正是这一系列的错误指导,导致了红军的失利。 例证3: 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日渐衰落。1068年,多格尼斯被拥戴为帝国皇帝,他上任伊始,没有把精力放在重整军备和训练部队上,而是急于取得胜利,轻率地向土耳其人发动了进攻。最初,罗格尼斯取得几场胜利,进入到亚美尼亚,在那里他遇到了土耳其军队的主力。土耳其人主动提出和谈,因罗格尼斯傲慢地提出无理要求未果,之后,罗格尼斯发动对土耳其人的进攻。但土耳其人不与其正面交战,而是以骑兵和弓箭手不断袭扰拜占庭军。入夜,拜占庭军疲惫不堪,队形混乱,罗格尼斯不得不下令撤退。土耳其军乘机从两翼掩杀过来,拜占庭军损失惨重。此后,拜占庭国势更趋衰落。 例证4: 1942年8月,蒙哥马利初任英第8集团军司令时,隆美尔正率领德意非洲军连战连捷。此时,蒙哥马利发现德意军队因连续作战,补给不足,士兵疲惫,遂决定组织阿拉曼战役,采取以逸待劳的阵地防御,迟滞和消灭敌有生力量。1942年10月23日,阿拉曼战役开始,战役进程正如蒙哥马利所预料的那样,德军遭到严重失败。此时,许多人都亩筛缏砝耸品⑵鹱坊鳎┐笳焦5筛缏砝衔悍绞科驼蕉妨贡冉喜睿氨敢膊徽季杂攀疲橙焕肟蟮刈坊鳎ふ较撸坏┍坏戮プ』峤蟹椿鳎锌赡茏の埽虼讼铝罟系叵铝罱崾揭邸?lt;/p>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释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会一再征集兵员,也不会多次向境外远道输送军粮。出征时,军队的粮饷在国内取用,进入敌国后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可以解决了。 例证1: 公元559年(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 陈出兵湘州,企图夺取该地。北周贺若敦率部前往湘州救援。此时,恰逢秋水泛滥,粮道中断,军心浮动。贺若敦派兵到处抄掠粮食物资补充军需。为了迷惑陈军,隐瞒周军乏粮的真实情况,贺若敦特地命人在驻地堆起许多土堆,上面覆以粮米。然后,召来附近乡人,假装询问情况,再让他们离去。陈军从乡人口中探知周军粮草充足。贺若敦又命令部队增修营垒,做出持久姿态。这样,周、陈两军相持一年多时间。此战,贺若敦在断粮之际,示假于敌的同时,派兵四处抄掠,稳定了军心,争取了固守时间。 例证2: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率迦太基远征军进入意大利作战,在特拉西美诺湖取得胜利后,罗马军采取避免与之正面交战的拖延战术,试图拖垮这支没有后方支援的迦太基大军。鉴于此,汉尼拔放弃攻打罗马的计划,转而向南意大利进军,沿途利用罗马与其同盟者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并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时补充兵员、物资,使罗马的拖延战术没有收到成效,迫使罗马军队不得不寻求决战。结果,双方在坎尼发生激战,汉尼拔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取得古代战争史最著名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统治。 例证3: 在欧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德国,有着战略物资匮乏的先天不足,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十分强调“以战养战”,通过武力征服掠夺战略物资。1939年5月,希特勒就波兰战争讲话时指出“中心问题是要得到粮食供应”。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接收了大批军工厂和军事装备,仅重炮数量就增加了1倍。占领丹麦、瑞典和挪威,主要是为了夺取北欧的战略原料产地。到1941年,德国虽占领了欧洲14国,掠夺了大量物质资源,但还是缺少粮食和石油。因此,希特勒迫不及待地发起侵苏战争,以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释文: 国家因用兵而贫困的原因就是远道运输。 例证1: 秦始皇即位后,听从李斯之议,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前236 年(秦王政十一年),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攻赵,斩首10万。十七年,遣将灭韩,俘韩王安。十八年,秦军长驱攻入邯郸,俘赵王迁。二十一年,遣军克蓟,迫燕求和。二十二年,遣将攻灭魏国。二十四年,灭楚。后两年内相继灭燕、赵、齐。自此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战国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尔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又遣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筑长城,修直道,徙民充实边郡。横征暴敛,恣意享乐,致天下骚动,民不聊生,为秦朝的迅速覆灭种下祸根。 例证2: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渡过梅萨纳海峡,击退迦太基军,占领梅萨纳。迦太基向罗马宣战,战争爆发。战争初期,罗马军在陆战中取得优势,但迦太基在海上占有优势。罗马迅速建立一支拥有120余艘大型战舰的舰队,并发明新的海战技术--接舷吊桥(又称“乌鸦吊”) 。前260年在米拉海战中,罗马海军将迦太基舰队打败。前256年,罗马派出一支庞大军队(约5万人、330艘战舰)远征迦太基本土,在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再败迦太基舰队。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进展顺利,但随着战事的拖延,兵力和粮食补给日渐困难,士兵思乡厌战,被迫撤回部分兵力。迦太基乘机募集大量雇佣军,于前255年发动反攻。罗马军大部被歼。前往支援的罗马舰队在返国途中遇风暴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例证3: 20世纪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于1979年12月全面入侵阿富汗。在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控制后,苏军发动了历时5年多的“扫荡”和“清剿”,但屡屡失利。1986年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迫使苏联从阿富汗脱身。整个战争历时九年多,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严重削弱了苏联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原文: 智将务食于敌 释文: 明智的将领必然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 例证: 公元前281年(周赧王三十六年),秦将白起率军数万攻楚。此时,楚国内政腐败、疏于防范。白起决定长驱直入,直捣楚国腹心。经周密策划,选择经由蓝田,过商地,经丹水流域出武关,再顺汉水而南。既便因粮于敌,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又可出敌不意突入楚境,攻取汉水流域的楚重镇。楚军节节败退,秦军长驱直入,直抵楚别都鄢,遭到顽强抵抗。白起水灌鄢城而取之。随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充实后方。三十七年,秦军直抵楚都郢,势如破竹。楚顷襄王败逃至陈。秦军随即西取西陵,东取竟陵、安陆,南攻至洞庭湖边,夺得楚大别山以西的江汉地区,严重削弱楚国实力。 原文: 杀敌者,怒也 释文: 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当激励部队的士气。 例证1: 公元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攻齐,即墨(山东平度东南)陷于燕军重兵包围之中。为了激励士气,即墨守将田单令城内军民饭前必须在庭院设食祭祀祖先,飞鸟纷纷前来啄吃祭食,田单便宣称这是神灵庇佑的象征;田单还故意声称齐国人最怕燕人用受过劓刑的齐国降卒为先锋来攻城,燕人果然对齐降卒施以劓刑;田单还扬言,齐人最怕燕人挖他们在城外的祖坟,燕军便在城外掘坟焚尸。这样,城内齐军不仅断绝了降燕的念头,而且深为燕军的行为所激怒。田单借助旺盛的士气挥军出击,大破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 例证2: 1947年冬至1948年秋,解放军利用战争间隙,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式整军运动,有领导、有秩序地采用民主方式进行土改学习和诉苦、三查,对部队进行阶级教育,发扬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开展群众性的练兵运动。通过这一运动,广大官兵认清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热爱,巩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那样: “这样使部队万众一心,……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例证3: 公元前321年,罗马军主力在林木丛生的考地峡谷遭萨莫奈人伏击,损失惨重,被迫投降。罗马军队约5万人放下武器,身着短装,排成单行,在两名执政官带领下从萨莫奈人用长矛架成的轭门下通过,因此,“考地轭门”成为罗马国耻的象征。为报仇雪耻,罗马人重组军队,积极备战,在萨莫奈人控制区东西两侧逐步建立据点和修筑道路,形成对萨莫奈人的包围态势,经10余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前305年取得决定性胜利。 原文: 取敌之利者,货也 释文: 要想在作战时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依靠一定的财物奖励士卒。 例证: 战国时,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平原君非常着急。李谈来见平原君,劝说道: 目前,邯郸城已经到了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的危急关头,但您的后宫中却有成百的美人依然穿着绫罗绸缎,享用着美味佳肴。守城士兵的兵器用完了,正削尖了木头当兵器,而您的物品却依然完好无损。如果秦国一旦把赵国灭亡了,您还能拥有这些东西吗?如果赵国转危为安,您又何愁得不到这些东西?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如果您能把夫人以下的家人都编进军队,再把家中的财物拿出来分给士卒,士卒们一定会十分感激您的恩惠,奋勇杀敌的。平原君听从了李谈的建议,果然得到了三千敢死的士卒。李谈率领这支队伍拚死抗击,秦军被迫撤退三十里地。不久,楚、魏援军赶到,迅速击溃秦军,邯郸转危为安。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