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计篇》史证之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7:47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孙子兵学大典》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释文: 所谓将材,是指将帅要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卒、勇敢果断、严明 例证1: 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一生以擅长谋略著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蜀汉政治、军事的总方略,影响及于整个三国时期。他善观大势,坚持联孙吴抗曹魏,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善于治军,强调为将明纪、治军严法,赏罚严明。用兵谨慎,避实击虚,奇正相依。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注重革新军械、装具,创制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后人特别推崇他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例证2: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治军方面,他强调纪律高于一切,坚持赏罚分明,维护官兵和群众利益。在战功方面,他一生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在指挥作战方面,他讲求实事求是,强调敌变我变,把唯物辩证法引入军事指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博采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撰写了大量军事文献,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证3: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作为当时的军事统帅,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战略胆识,指挥沉着果断,机动灵活。他强调战争中学习战争,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注意捕捉战机,相机歼敌;善于实施机动,采取迂回包围、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的战术;强调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平时关心部属,战时严厉处罚逃兵。这些,对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证4: 苏联红军统帅伏龙芝早年投身革命期间,曾多次被捕流放,死里逃生。任红军高级将领后,英勇善战。指挥作战时善于集中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和实施正面与翼侧相结合的突击,力求彻底歼灭敌军,多次取得辉煌胜利。1924-1925年,主持苏联军队改革,创立精干常备军和地方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内战经验,研究解决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军事思想和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建立苏联军事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文: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释文: 所谓法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士的职责和管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 例证1: 1864年(清同治三年)底,处于困境中的捻军在赖文光的领导下,参照太平军的组织制度进行整编。整编后的捻军,继承了此前的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但比以前更加严密,改变了过去那种分合不定、组织松散的状态;用太平军的方法训练捻军,使其做到进退有序;为适应北方平原作战的特点,改组步兵为骑兵;改变筑垒守城为主的战术,代之以骑兵奔袭为主的战术。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捻军的战斗力。 例证2: 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江西永新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全军缩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使连队得到充实;同时,在部队建设上采取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等三项重大措施。这次改编,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例证3: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为巩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军事方面,他自任军事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军队编成万人不死军、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四级,以波斯人为核心组成步兵和骑兵,以腓尼基水手为骨干组成舰队;大力修筑道路以便于军队调遣和情报传递。上述措施在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帝国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证4: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期间,为扭转美苏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的被动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 保持高额军费,提高武器装备费的比重;突出研究先进军事技术,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创造条件;加紧发展太空武器,大力落实“战略防御计划”;加强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建设,保持“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的质量优势;全面发展美军常规部队,重视后备役部队建设;增强快速反应和对付中小规模战争的能力;加强动员准备,提高持久作战能力。经过里根政府两个任期的努力,美军重新赢得了与苏联争霸全球的主动权。 原文: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释文: 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求战争的胜负: 哪一方国君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令行禁止?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结局了。 例证1: 公元前628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不顾当时崇尚“礼不伐丧”的用兵道德观,决定乘晋、郑两国新丧之机,出兵越晋境袭取郑国,插足中原,图求霸业。主政大夫蹇叔认为,秦、郑相距千里之遥,劳师远征,郑必知而设备,袭郑既不能成功,又与晋国利益相冲突,晋决不会轻易放过秦军,袭郑之事不可行。穆公求霸心切,不听蹇叔之劝,于当年12月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袭郑。军出秦都东门,蹇叔哭送秦师,再次相谏: 此行必经晋国控制的崤山地区,崤有二陵,山势险绝,谷深委曲。唯有隘道可通,晋军必定在此进行阻击,秦军势将有去无回。穆公利令智昏而拒谏,坚意袭郑,令军东行。次年4月,秦军于崤山地区遭晋军伏击,全军覆没。 例证2: 1938年5月,为反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念,坚定抗日军民必胜的信心,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文章指出了中日双方存在的四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即: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文章认为,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其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的力量较强,但它国土狭窄,物力、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加上其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野蛮性,必然失道寡助;中国虽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但处于进步时代,有共产党及其军队作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加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以及战争的正义性,必然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赢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因此,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分析十分正确。 例证3: 1588年5月,西班牙派出一支强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这支舰队有战舰134艘,多数是炮火猛烈的大型战舰。英国方面派出140艘战舰迎敌,其中多数是稍加改装的商船,还有部分是小型的快速战舰。优势显然不在英国一方。但英国舰队分司令德雷克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西班牙战舰体大不灵活,火力虽猛却多是短程火炮,而英国战舰船体虽小,但航速快,机动性强,且火炮数量较多,射程要远。鉴于此,德雷克在海战开始前,对英国海军的战术战法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以远程炮击取代了传统的接舷肉搏,以纵队战术取代横队战术,结果一举取得海战的胜利。此后,又多次大败“无敌舰队”。当“无敌舰队”最终被迫逃回西班牙时,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战舰,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英国则一跃成为海上强国。 例证4: 1944年,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盟军计划发起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为实施此次战役,盟军组织了一支空前的登陆力量,计有舰艇5000多艘,飞机5000余架,登陆部队150万人。为有效地组织好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确保登陆战役的成功,盟军最高统帅部在拟定计划时,除对双方基本情况作了比较外,还考虑到部队登陆后,盟军的增援速度是否能胜过德军的增援速度。盟军37个师全部上陆需要约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内德军可能有多少援军,来自何方,距战场多远,怎样牵制敌军和阻敌增援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措施,最终取得了登陆战役的全胜。 原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释文: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能够取胜,我就留下来;若不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要失败,我就要离开。 例证1: 战国名将乐毅为燕昭王重用,于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率燕、赵、秦、韩、魏五国军队攻打燕国宿敌齐国,得七十余城,取得决定性胜利。昭王死后,继位的惠王因与乐毅有过矛盾,更由于齐国的离间,便不再信任乐毅。乐毅被迫离开燕国,投奔赵国。此后,燕一蹶不振。后来,燕惠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派人向乐毅道歉。乐毅不计前嫌,在为赵国出力的同时,继续为燕国征战。 例证2: 1948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一个兵团,经两个月休整后,南渡长江,挺进闽浙赣地区执行宽大机动,以调动中原敌人回防江南。4月中旬,粟裕经过慎重分析,认为中原地区已基本具备打较大歼灭战的条件,遂向军委建议,三个纵队暂缓渡江,以配合刘邓、陈谢兵团在中原地区进一步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军委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粟裕的建议。6-7月间,粟裕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10个纵队进行豫东战争,歼敌9万余人,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证3: 公元前217年,罗马军在特拉西梅诺湖之战中惨败后,费边被选为独裁官,全权指挥作战。他针对迦太基军队远离本土、孤军深入、后援困难、不能持久作战的特点,采用迁延战术,避免正面决战,而在山区与敌周旋,消耗和疲惫迦太基军,使其无所施展(史称“费边战术”) 。但遭速胜派反对,被讥讽为“迁延者”,任满去职。前216年罗马军在坎尼之战中遭重创后,费边战术为人们所理解。前215-前214年率军攻击被汉尼拔占领和叛离罗马的城市,并实行坚壁清野,断绝迦太基军队的补给。同时派兵赴西班牙、西西里等地作战,以断汉尼拔的后援。前209年率军攻克塔林敦(塔兰托),致使汉尼拔军在意大利半岛的处境更加困难。 例证4: 早在1909年,杜黑就提出,天空将成为重要性不次于陆地和海洋的另一个战场,制空权将变得和制海权同等重要;航空兵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它不仅是一种辅助力量,而且是军事大家庭中的第三位兄弟。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杜黑出任米兰步兵师参谋长,曾建议组建一支由500架轰炸机组成的航空队,轰炸奥地利军队后方,但未被采纳。1916年因批评陆军当局战略指导错误,被军事法庭判处一年监禁。1917年11月意军在卡波雷托战役中遭惨败。意政府调查战败原因,认为杜黑对军事当局的批评是正确的。1918年初被任命为陆军部航空处主任,因工作难以开展, 不久辞职。1920年最高军事会议认同杜黑的观点。1921年陆军部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制空权》。同年晋升少将。1922年法西斯党上台后,出任航空部部长。1923年辞职,专事著述。他提出著名的“空军制胜论”,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对世界各国空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