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中 袁峰:亚太安全的利益基础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15:03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利”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兵以利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以及“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的思想体现了孙子的利益观。谋略的筹划与运用皆因“利”而动,决定战争与否要以“利”为衡量的尺度。数千年前这一智慧的火花,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亚太地区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地区,维护亚太安全是亚太地区各国共同的愿望,而亚太安全亦有其深厚的利益基础。《孙子兵法》中“利”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亚太安全的利益基础。 一、国家利益、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 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也是一切战略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猛发展,在国家利益之外出现了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 国家利益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相联系的国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总和。只有把国家利益与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社会经济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国家利益的本质、内容及发展变化。全球利益是人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共同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过程的必然产物。所谓全球化,就是一个以技术和经济为动力,多种文明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地区利益是地区各国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共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总和。区域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和重要内容。地区利益是地区内各国利益的集中体现,不是各国利益的简单相加,它产生于地区内各国在某些方面的国家利益趋同之时。 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分歧之处。由于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组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协调国家利益、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们之间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关系。 关系之一,理论上全球利益高于地区利益、地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这是因为,全球利益是人类所共有的,地区利益是地区内国家所共有的,而国家利益是一国所拥有的。但由于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而世界不存在世界政府管理全球利益,也不存在地区政府管理地区利益。因此,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是缺乏组织保障的虚拟,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关系之二,实践中国家利益高于地区利益、地区利益高于全球利益。每个国家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它们必然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并往往从自身地缘条件出发先重视地区利益,后重视全球利益。 关系之三,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必须通过国家利益得到反映,只有纳入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的国家利益才是最合理的,才能高于一切。各国都不掌握自行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手段,各国包括大国强国在内,在考虑国家利益时若不考虑包括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在内的“国际公益”,其自身利益也难以得到较好保证。 因此,可以说,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国家利益作基础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是空泛的;而没有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作保障的国家利益在今天看来是脆弱的。 全球化、区域化的迅猛发展使世界面临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但这种变化遭到在国际旧秩序中享有更多利益的某些西方国家的阻挠,也受到某些害怕被西方国家剥夺主权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协调国家利益、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面临着较大的难度。 二、亚太区域化与亚太安全利益 亚太是是世界上最多元一体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区域化开展较晚和区域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尽管如此,亚太区域化已为亚太地区培植了诸多共同的地区利益,成为维护亚太安全稳定的利益基础。 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APEC的诞生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由非官方设想转为官方协商阶段。除了这种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外,一些次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组织也相继建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南太平洋论坛。 以APEC为主要桥梁的亚太区域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非集团性。亚太经济合作是开放的经济区域组织,既加强区内各成员的经济贸易合作,同时也不损害区内国家与区外国家的经贸合作。二是功能性为主的合作。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依赖私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不是主要靠制度性一体化。三是合作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亚太经济合作是基于参加国产业结构的互补优势。四是亚太经济合作格局是小区域、次区域、泛区域多种合作层次并存并进,各具特色。五是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非均衡性。亚太的经济合作已经有了全区域性组织,而亚太政治和安全合作还缺少组织保障。 亚太政治和安全合作虽然开展较晚,但在这种主流之下也取得一定进展,使一些现实的安全问题基本上得到缓解或控制。亚太地区以东盟地区论坛(ARF)作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初步形式。东盟地区论坛是冷战后东亚地区内出现的第一个区域性安全机制,已被亚太众多国家接受,其建立和发展对整个东亚乃至全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该论坛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包容性。它使亚太地区内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以及关系不好或相互之间有争执的国家平等地坐在一起对话磋商。二是强调政治性和合作性,即参加国之间主要通过政治对话与合作来达到安全目的。论坛引进了东盟的合作经验,强调协商性和一致性。三是强调安全的共同性,即论坛是以谋求所有参与国的共同安全为目标。 亚太地区存在大量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形成了从西太平洋沿岸到东印度洋,从日本列岛北端到中亚的绕欧亚大陆的“V”字型冲突带和若干著名热点问题。如何抑制冲突、妥善解决热点问题是维护亚太安全的重大课题。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地理范围最为广阔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为多样化的地区。这使亚太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相合之处多,相歧之处少。南北问题、核灾难、生态危机、人口爆炸、军备竞赛等全球利益在亚太均表现得十分突出。亚太地区既有少数发达国家,又有众多发展中国家,推进亚太区域化不仅能促进亚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能为全球南北合作提供范例。现在亚太地区已有美、俄、中、印、巴五国拥有核武器,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亚太地区推动核裁军、核禁试和防止核扩散,维护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等次区域的无核化地位,不仅符合亚太各国的利益,而且有助于维护亚太安全,推进全球限制军备竞赛和核军控。 总之,亚太区域化已为亚太地区培植了诸多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利益有利于亚太安全,也有利于推进全球利益。 亚太有着广泛的共同地区利益,但也存在诸多分歧。亚太区域化与全球化一样出现了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使亚太地区安全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在危害亚太安全的诸因素中,美国在亚太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主要因素。冷战后美国虽然倡导建立多边合作安全对话机制,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但其亚太战略基石仍是双边军事同盟,实际上是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日美军事同盟名为“安保体制”,实为“冷战体制”和“分裂体制”。这种冷战型体制不仅不能“保障安全”,而且还会危害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在亚太的霸权政策可能引发亚太新一轮军备竞赛,是威胁亚太安全的主要因素。 三、亚太安全利益与亚太安全战略 在现存的国际秩序中,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主体,其所发挥的作用是现有全球或地区国际组织难以相比的;大国和强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也是中小国家难以相比的。这是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亚太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有共同的地区安全利益,而没有地区安全战略的行为主体。这就使地区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面临诸多困难。那么,如何解决有地区安全利益而缺少地区安全战略行为主体这一困难呢?换言之,如何在缺少地区安全战略行为主体的情况下,制定和实施地区安全战略,以促进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呢?这里仅仅提出一种思路。 首先,亚太各国应摈弃旧的安全观,树立新型安全观。新型安全观主张通过促进地区或全球所有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合作,来使各国安全得到共同保障。新型安全观倡导在地区内所有国家间建立安全机制,一般不针对第三国。新型安全观是一种综合安全,它从多维的空间看待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国家建设等都可以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新型安全观强调加入安全机制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彼此不干涉内政、不利用安全合作强迫别国服从自己。 其次,亚太各国的安全战略应充分纳入亚太地区安全利益。全球化、区域化使国家利益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国家利益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安全利益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在国内,它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或层面延伸,在国际它向地区或全球安全延伸。各国在制定其安全战略时,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安全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地区或全球安全利益。只有充分考虑地区安全利益的国家安全战略,才能在推进地区安全中促进本国安全。否则,不仅与地区安全利益无补,并会最终伤害自身安全利益。 第三,建立和完善亚太安全机制。目前亚太没有能覆盖全区域的安全合作组织,现有的东盟地区论坛无论在组织上、辐射范围上和功能上都存在缺陷,难以起到有效维护亚太安全的作用。东亚核心论坛尚处于启动阶段,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通过这个论坛,可以加强安全对话和磋商,无疑有利于东亚的和平稳定。但东亚是亚太的一部分,中、美、日、俄、东盟是亚太的主要战略力量,只有建立把亚太主要战略力量纳入其中的亚太安全机制,才能更好地维护亚太安全。当然,亚太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地区,在亚太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的安全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应把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次区域的和全区域的、单项的和综合的结合起来,争取最终建立全区域的、政府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综合的安全合作机制。这样的组织将在保障亚太地区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发挥大国在亚太安全中的主导作用。在现有国际秩序下,大国对地区安全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但问题是大国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国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联盟的行动只能导致其他大国采取反措施,只能积累大国对抗的种子;如果大国一旦展开对抗,就会导致亚太乃至全球总体安全状况恶化。与这种消极的主导作用相反,大国应在建立相对均衡的力量结构基础上、在地区安全机制内共同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尊重地区内中小国家的安全利益和意见。这样大国在安全上的主导作用才可能是积极的。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