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孙子兵法专题 > 正文

《孙子兵法》与教育教学(3)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1:15 舰船知识网络版

      声明:本文为《孙子兵学大典》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十七 以佚待劳

  孙子说:"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军争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自己军队靠近战地的先机来等待敌人的远道而驱,长途跋涉;以自己军队养精蓄锐的优势来对付敌人的远军劳顿、疲惫之师;以自己军队粮草充足的实力来战胜敌人的水断粮缺,饥饿难耐。这就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方法。

  学习特别是高考前的复习不是打仗,但胜似打仗,所以同样需要"以佚待劳",保持好充足的体力和精力,以备高考时的最后一搏。

  1995年以山西省文科高考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郭建业认为,高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赛。要有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他常用"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激励自己。他认为,采用牺牲休息时间甚至不顾身体的方法去突击学习是得不偿失的,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所以,在紧张的学习间隙中,他还坚持看一些课外书刊和杂志,这样既使脑筋得到休息,又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他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逐步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习惯,在许多同学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心态,保证了高考的成功。

  1992年以湖北省外语类高考第二名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陈小凌,曾发自内心地告诉那些学弟、学妹们:"学习时间长了,出去做做操跑跑步或是听听音乐,这样可以提高你的复习质量!高考前不应该是没有阳光和笑声的日子,你要使它轻松而愉快,这也是你培养心理素质的好方法。"她认为,高考复习阶段心态一定要放松,千万不要背着包袱复习,更不要背着包袱考试。因为高考并不是成材的惟一途径。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而为,至于结果最好不要过多考虑。另外,高考复习阶段的营养和睡眠极其重要。开夜车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高考复习阶段她从未超过夜里12点睡觉,也没有喝过什么保健品,而是坚持天天有一定的身体锻炼时间,出去做做操跑跑步或是听听音乐,保证每天精神饱满,学习效率很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喜好和乐趣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是一种奇伟的力量,如果对它能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你永远向上,乐此不疲,并能不断有所发现,自娱自乐。1996年以安徽省文科高考第二名考入北京大学的耿德建,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去学习的。他认为,兴趣与效率是成正比的。兴趣会使你效率倍增,记忆加速,难题不难,一切似乎变得轻松了,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很多同学坚信"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放过考前的每一分钟进行复习时,他却主张,所有的复习都应该在7月6日以前完成。余下的几天只管宽心地睡,轻松地考,这样就会考出自己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结果真是如此。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唤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实行起来却非常难,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没有根本改变。记得李鹏委员长在一次会上说过,现在最累的是学生。此话千真万确,因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特重。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玩"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作者黄全愈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他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实际上,"玩"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锻炼了很多能力。所以说,玩是孩子道德形成的摇篮,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模拟场,是发现自我的桥梁。加强素质教育,就是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个性。

  应该说,黄先生的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既说明了"有劳有逸"的道理,又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十八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九变篇》)这段话的意思是:有智谋的将帅在思考军队作战问题时,必须兼顾利弊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增强必胜的信心,趋利避害,使作战行动能够顺利发展;在有利的情况下,要考虑到不利的因素,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扬长避短,避免被挫败的危险。孙子这种"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作战谋略,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最好体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对于教育者而言,就是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扬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首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正是因为有所不足,所以才需要接受教育。为此,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具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辩证思想,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取得更大的成功。现在,社会上呼吁老师要善待"差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的一生有十几年的时间要在学校里度过。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从顽皮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自尊中克服弱点,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

  同样,学生也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1995年以黑龙江省文科高考第三名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罗艳宁说得好:"你必须认清你自己: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你更不是!你并不比别人出色--除非付出加倍的努力。"罗艳宁自认为自己不是拥有良好学习方法的人,因为自己的一些方法在学习中有效性很差。但她对自己的心理调试能力却非常自信。所以她的态度是扬心理调试能力之强,以避学习方法之弱。原先,她在自己的学校,可以不费力气地考进前一二名,但在第一次全省联考时,她的名次却远远地落在后面。由此她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一所学校中领先,并不代表在整个群体中的卓异。从此,她决心跳出夜郎自大的束缚,向"超越自己"的目标进击。她认为,只有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才能证明-- "Yes, I cɑn!"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开始重新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一步步地实施:数学上,针对某种类型的重点与难点做强化练习,通过综合题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外语上,以一本语法书为线,整体地把握英语学习的脉络,间之以语法的熟悉与语感的把握,扩大阅读,增加知识面;语文课的学习,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把握最易疏忽的微小之处,发挥自身古文阅读与写作的优势,均衡地求进步……在五个科目的协调上,她采用了平均分配时间但每天中重点突出的方法,既保证不偏科,又不至于每一科走马观花,浅尝则止;在每日学习的进度与安排上,天天订立一个小小的目标,每天给自己一点压力,但同时也取得一点成功、一点满足,使学习不至于过分单调枯燥。就这样一步步走着,终于用自信取代了空虚与彷徨。

  在我国的教育制度彻底改革之前,高考就必然存在。所以,高考带给每一个应试者的巨大重负和压力,是不容否认的。人自有生以来就厌恶沉重而喜欢轻松。但也只有承担压力和重负才能脚踏实地。从这一点出发,罗艳宁坦然面对高考。她认为,也许高考本身是一种"磨难",但是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面对它而不能回避,也不要抱怨或评论,而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超越,自我穷尽,并以自己的行动赋予它意义,以自己的努力证明它的意义。这就是"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分清主次,"杂于利害"。现代教育提倡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知识(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只是把它束之高阁,那只能是死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为了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这实际上是主次颠倒,"利害"混淆,其结果无异于把学生引入歧途。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得好:"我们是在行动中追求真知识。行动遇着困难便不能不思想,思想贯通便取得了真知识。运用真知识。运用真知识以行动,便走上了创造之路。"因此,在大力倡导教育改革的今天,"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就在于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培养出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十九 兵非多益

  孙子说:"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行军篇》)这段话的意思是:兵力并不在于越多越好,只要不是恃武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士兵的支持,就能够战胜敌人。如果毫无顾忌,又轻视敌人,那就必然会被敌人所擒获。贾林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进一步阐明说:"不贵众击寡,所贵寡击众。"说明要克敌制胜,一靠兵精,二靠良谋。其中的慎战、并力、料敌、取人,勘称用兵克敌的四个关键要素。"兵非多益",追求的是质量,探寻的是规律。这一点,也完全适合教育工作。

  首先,学生规模要适度,讲求质量,因为"人非多益"。近些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招生,随意扩大班型。有些重点中小学,一个班级多达六七十人,小小的教室从头坐到尾,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到了黑板下。而一些高等院校在扩招后,学生上课没教室,住宿没宿舍。学生人数增加了,教学质量却下降了,完全背离了教育改革的初衷。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在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小班化"教育犹如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一些小学里开展了。最近,辽宁日报报道了在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第三小学实行"小班化"的情景:"教室里没有了'秧田式'的座序排列,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老师与学生席地(铺有地毯)而坐,课堂成了欢乐的乐园;没有了板起面孔的说教,没有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室不再是黑板白墙的简单组合,形式多样的主题黑板、随处张贴的'悄悄话'、墙壁四周的贴纸,使原本严肃的教室充满了温馨……"这些以前只能在国外小学里见到的场景,如今已出现在沈阳市许多普普通通的小学里。"小班化"教育是指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超过25人,教师以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表现,它传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教师教,而且要重视学生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它反映了一种客观的必然:我们一直呼吁的"优质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在传统的40人以上、甚至六七十人的"大班化"教育中是难有作为的,只有普遍实行"小班化"教育,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小班化"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现象。

  其次,就学生个人来说,读书的数量和质量也要讲求统一,因为"书非多益"。我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开卷有益",意在说明"只要打开书本读一读,就有益处"。李亚农在《欣然斋使论集·总序》中说:"又假如读者对于一本书的要求,只在于其可取者而弃其可去者,则很多著作……大都是开卷有益的。"这里强调的是读书的好处。但是就在校的学生而言,则"书非多益",还是有选择的为好。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及格率、升学率,不惜让学生买各种各样的参考书、辅导书、题海、题库等,不仅增加了学生书包的分量,更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学生完全陷入了"书海"和"题海"的包围中。结果,学习分数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应用能力却下降了,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如同毛泽东当年批评的那样"书读的越多越蠢".

  再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追求质量,鼓励创新,因为"讲非多益"。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环节。实现创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因此,老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好基本知识,又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的经验和现代教育成果的研究都已证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非多益"。因为,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只注重教学结果,学生的依赖性就越强,只会死记硬背老师已有的结论,却不会举一反三去推断、思考别的结论。这样做,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提高,但创造性思维却会大大下降。所以,课堂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空间,让他们在独自思考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十 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孙子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用间篇》)这段话的意思是:明智的国君,贤良的将帅,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取得超出众人之上的成功,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古往今来的战争史表明,知敌情,是兴兵之要务,制胜之前提。所以,王NFDA4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说:"先知敌情,制胜如神也。"

  先知,在兵家相争中特指事先了解敌情。但是在教育以及更加宽广的领域则比喻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工作者更要首先具备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与"文盲"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在"十五"期间,我国在巩固已有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社会符号。这是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和责任。如果对这一信息毫无知晓,仍然重复着过去那套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就要自动"下岗".

  正是为了追求人才培养中的先知,辽宁省实验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抓起,开展创新教育。学校开设了科学课、现代科技课、劳技课,并建立了科技教育基地,举办科技节和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科技小报等"五小"活动,组织科技讲座,成立了"启明星"科学院。学校还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聘请科技辅导员,请博士校长进校门,成立了科技教育促进委员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区的各级各类科技比赛,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创新超前。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三个难题:第一,解决了创造教育与课堂教育两层皮的问题,把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第二,解决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把教师能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评价标准;第三,解决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问题,不仅看学习成绩,更鼓励创新,注重特长。现在,省实验学校创造教育遍地开花,仅2001年学生参加各种发明、制作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就有一百四十多人,其中还有一名同学获得全国第一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比赛的金奖和银奖,两名指导教师获得园丁奖。有六十多名有创新、有突出特长的学生照片,挂在了学校走廊上。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并在创新、创造、发明中享受其乐趣,从1999年开始,共青团沈阳市委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创新发明活动。一个叫张奇的12岁的孩子通过参加这项活动,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把头脑中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孩子的认识有了很大升华。他们首先明白的问题是自己需要知识。因为专利不是一般都能申请下来的,也不是小学学到的知识所能满足得了的,因此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饥渴感,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吃知识、学知识。很多学生到图书馆,查看一些大人们的书籍。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唤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成功中享受到寻找知识获得知识的乐趣。"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时代英才,大力改进老师的课堂教学思想已经刻不容缓。对此,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培养起独立思考,既不盲从又不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

  二十一 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篇》)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人不要攻打,有的城池不要攻取,即使是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执行。孙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凡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受有所不受。一切应以战场的实际情况来权衡利弊,做出决定。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孙子"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对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今天在教育领域强调"君命有所不受",并不是重蹈"文化大革命"中砸烂一切条条框框的无法无天的旧辄,而是意在倡导一种创新精神,推进创造性教育。

  千百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以老师为本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什么学派,学生自然跟随其道,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度。同样,在教学内容与管理上,也一直是上行下效,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也被纳入了计划管理体制,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分类、教学计划、使用教材、招生指标、毕业去向,等等,完全听命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没有一点自主权。各级各类学校除了规模、等级、专业有所不同外,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完全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君命有所不受"方面,有了很大进展。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并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为主,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如"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保证人才培养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自主权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由于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和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开始朝着"校有所不选"、"课有所不上"、"书有所不读"、"老师的理论有所不受"的方向发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权有所增加。这是历史的进步,是遵从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意在于说明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多么先进的教材,总是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因为在它的写作、成书、出版、发行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知识在出现。同样,无论知识多么渊博的老师,也总不能穷尽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因为与博大精深的宇宙世界相比,人的精力、时间是非常渺小的。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总是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教育人者不仅要先受教育,终身学习,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且要鼓励、支持学生不拘泥于前人,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和目的。

  20世纪末期,美国人珍尼特·沃斯的一本《学习的革命》,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学习的革命。出版者明确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转折,我们生活在一场会改变我们生活、思想、沟通、成功方式的变革中。本书将为你制定变革年代的终身学习计划,成为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这本书所以会在世界掀起学习革命的波澜,就在于它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策划创新。与此同时,同样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影响的卡耐基"成功学", 主张的也是这个思想。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之源。所以,已经进入21世纪的人们,不论是正在学校读书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踏进社会、还在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有志男儿,都要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在求知苦学的过程中,敢于"君命有所不受",既继承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新的高峰。

上一页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