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史回眸:好八连的事迹是怎样闻名全国的?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20:22 解放军报

  方宏向 陈鸿亮

  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吕兴臣和“南京路上好八连”一起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八连从战火纷飞的战场进驻大上海后,与其他几个连队一起在南京路、外滩站岗、
执勤、训练。团俱乐部主任吕兴臣发现,八连总是比其他连队冒尖。连队到底冒尖在哪里呢?吕兴臣经常挎着个相机沉在基层采访,一有空就往八连跑,探求答案。经常听官兵讲一些连队发生的故事,吕兴臣每听到一个就把它记下来。

  吕兴臣经常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照片。1956年的一天,他到《解放日报》发照片时,对记者张锦堂说:“今天到八连,碰到连长教战士缝衣裳。经了解,连长袋里有个针线包,是从战争年代带过来的,全连每个战士发一个。”张记者说:“把它写成小故事,告诉读者挺有意义的。”于是,吕兴臣的处女作《针线包》在《解放日报》的《子弟兵》专栏诞生。随后,吕兴臣又在专栏上发表了《行军锅》、《一分钱的故事》、《38个补丁的衬衣》等一系列讲述八连官兵优良作风的小故事,社会反响很好。

  1957年,吕兴臣把有关八连的大量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在《解放日报》记者张默和张锦堂等帮助下,以《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人们称赞他们“南京路上好八连”》为题,集中报道了好八连的事迹。

  为了进一步写好八连的事迹,吕兴臣一头扎进八连。他和战士们一起训练、站岗、生活,一次次召开座谈会与官兵们交谈,挖掘素材,整理事迹材料。

  吕兴臣虽然只读过四年书,但他为人虚心好学。为提炼好八连事迹,他到文联找作家孙峻青,到《收获》杂志找作家魏金枝,还找到主编《文学月报》的巴金,请大作家们对文章进行指点修改。在吕兴臣不懈努力和记者、作家们的帮助下,稿子的立意从艰苦奋斗提高到“身居闹市,拒腐蚀永不沾”的高度。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了吕兴臣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介绍上海警备区某部八连的先进事迹。同时,此稿还在巴金主编的《文学月报》上发表。

  1960年5月,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对沈西蒙说:你是文化部长,也要为好八连写个戏啊。随后,沈西蒙、漠雁、吕兴臣住到连队,共同创作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0年5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领机关干部下海岛连队当兵。他们从海岛返回南京,路过上海时,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请大家吃便饭。席间,王司令员对在座的沈西蒙说:“你知道吗?上海有个好八连。你是文化部长,写了不少戏,也要为好八连写个戏啊。”当着许世友司令员的面,沈西蒙回答说:“司令员讲了,我坚决执行。但我有个条件,到八连去蹲一段时间。”王司令员说:“那好,明天就去。”

  沈西蒙来到八连,住进八连一班,和战士们一起站岗、放哨,摸爬滚打在一起,细心体察战士的思想情感。后来,前线话剧团二队队长漠雁接受任务也住到八连体验生活。作为报道八连事迹“第一人”的吕兴臣,在采写八连新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次也受命参与创作《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他和沈西蒙、漠雁一起在八连体验生活,向他们提供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素材。三人在八连一住就是四十多天,日夜切磋,于1961年共同完成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

  剧本写好了,戏也排好了,但差点没演成。因为戏里有个战士离队出走的情节,引起一些不同看法。恰好,1963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到上海。在总理离开上海的火车上,漠雁向总理秘书童小鹏汇报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创作情况,想请总理看看戏。周总理听后说:“戏已经写出来了,还是让演一演、看一看嘛。是不是到北京来演一演、看一看呢?”总理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让人打来电话,以总政的名义调演《霓虹灯下的哨兵》。

  2月20日,《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人员来到北京。22日、23日在总政话剧团剧院连演两场,引起很大轰动。第二场演出时,周总理在有关领导和艺术家陪同下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总理很高兴,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对话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霓虹灯下的哨兵》在京演出成功,为宣传好八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解放军报》随即请好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现任指导员王经文,以及沈西蒙、漠雁等召开座谈会,会后,《解放军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座谈会的内容。解放军总部机关举行向“好八连”学习报告会,请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给一千多名干部介绍八连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会上总部领导号召开展一个学习雷锋和“好八连”的竞赛。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命名八连为“南京路上好八连”,上海人民亲切地称其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纷纷为八连题词。

  “好八连”命名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和《解放日报》、《人民前线》等军地媒体深入持久地展开对好八连的宣传。

  1963年8月1日晨,毛主席写下著名诗篇《八连颂》,全国亿万军民争相吟颂,11月29日晚,毛主席在北京怀仁堂观看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毛主席看到好八连的事迹后,心情十分激动。1963年8月1日晨,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八连颂》,成为亿万军民争相吟颂的光辉诗篇。1963年11月29日晚,北京怀仁堂,《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为毛主席作专场演出。戏演到战士童阿男受连长批评后要出走时,毛主席拿着一支香烟的手指着舞台上的童阿男,着急地轻声说:“你不能走,你不能走!你要走了,就是当逃兵了!”当剧情发展到指导员和连长决定把童阿男追回来时,毛主席又连声说:“这个好,好。”当连队把童阿男找回来后开忆苦会时,毛主席两次用手在脸上抹眼泪。出身于中产阶级的罗克文被特务打伤后,在医院里要输血,童阿男主动来献血,罗克文的母亲说:“我要向解放军磕头”,戏演到这里时,毛主席鼓起掌来。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同演员握手。

  1963年底,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开始拍摄。周总理专门约见夏衍、沈西蒙、漠雁等人,当面交待夏衍,要他负责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拍成电影,要求一句台词不能变,一个演员不准换。之后,八一电影制片厂王苹任导演,沈西蒙等负责编写剧本,参加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的原班人马,在八连实地拍摄同名电影,把话剧搬上了银幕。

  不论是吕兴臣的报道,还是《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和电影,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好八连”官兵拒腐蚀、永不沾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好八连”的事迹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军营内外,影响、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