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中国为反恐怖劫持流下第一滴血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10月16日 11:12 南方都市报 | |
两名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被恐怖分子劫持,经过5天的周旋、谈判与僵持,最终巴军方强攻施救而人质一人死亡。面对这样的结果,人质的家属自然是有喜有恸,高度关注此事的国人想必也多是心态矛盾——诚如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所表示的遗憾与歉意,人质死亡表明解救行动并不成功,但是自从恐怖主义遗祸全球,政治绑架此起彼伏,我们通过媒介耳闻目睹到的人质危机,又有多少获得了成功解决? 此前在伊拉克发生过中国公民被劫持为人质的事件,但是很快就戏剧性地出现事出误绑而放人的转折——中国显然并没有向伊拉克派出军事力量;同时不断有中国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遭到恐怖分子袭击身亡的事故,不过事态迅速触发,并没有经历问计寻路的危机阶段。此次中国公民人质危机,从发生、发展到解决,揪紧国内同胞的神经,令国人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直面恐怖主义所需要的立场与勇气。 自9·11以来,恐怖分子通过劫持平民作为人质提出政治要求的事件层出不穷,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人质要求外国军队离开伊拉克,车臣分离势力劫持平民要求俄政府就范于地方分裂,都令相关国家头痛不已,并没有出现过既不受制于匪又能保全人质性命的成功解决方案。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绝不妥协的立场,构成了全球应对恐怖主义的统一态度,其目的是要明示,恐怖主义的类似行径不可能得逞,但这样的博弈要最终达到令恐怖分子死心绝望而不复频频作恶的目的,又不知需要牺牲多少平民的性命作为积累?反恐所需的坚定背后,其实也有残酷。 具体到此次两位中国公民的巴基斯坦之劫,更能发现恐怖分子的政治勒索之下,决然只能有鱼死网破的博弈格局。巴基斯坦是同中国保持有特殊友好关系的邻国,这也是此次绑匪寻找中国工程师下手的考虑之一——如此不仅能够借人质性命来要挟政府,还能借中国的外交力量来予以施压。事实上,绑匪更期待后者,所以才屡屡放宽“最后期限”。但另一方面,自全球反恐战局铺开之后,巴基斯坦已然成为反恐的桥头堡,政府军同境内外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之间,正处于针锋相对的搏杀关头,显然难以作出退让而令自己深陷泥沼。在这番背景下,两名中国人质的处境危难,是可以预料的悲情。 相信至此为止,国人对于反恐的理解可以更进一层,既不再抱置身事外区别对待的侥幸——在反恐的领域里,显然只有支持与反对,中立则意味着另一种背叛,也不能够事到临头而无法接受现实。事件的结果甫出,国内网友多以简短的发言对死者表哀悼,对巴国表理解,对恐怖分子表愤怒,无疑是这样一种理性成熟的反恐立场正在成为共识。工程师王鹏在异国他乡留下的年轻生命,是中国人在全球反对恐怖主义劫持恶潮中流下的第一滴血,令我们痛心不已而又能真实面对。 而回归到政府的作为来论,我们亦能注意到外交部于不久前增设了涉外安全事务司,这一举措正是希望针对国人的海外事务日渐频密而全球非传统安全因素急剧上升的现状能够有所准备与应对。在此次人质危机之中,外交部门的作为不可谓不积极,事先亦有分析以为中巴的传统友谊或能令事件化险为夷。不过结果令人遗憾,当然也令外交部门以切身之痛来加强思考——既然恐怖绑匪一旦得手事态往往难以转圜,更多更细的工作也许要做在宣传、协助海外公民如何防范于未然上。国民于痛中成长心智,政府于痛中感知责任,这死者的血,便没有白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