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追记优秀退伍军人周国知:用生命诠释军人本色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09:12 解放军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康庚 项海林 陆汉江 高孙

  9月26日,湖北省宣恩县一个名叫火烧棚的山坡上,十里八乡的群众自发地聚集在一座坟茔前,深情祭奠他们的贴心人———该县椿木营乡原民政助理周国知。

  去年的这一天,肝癌病痛折磨中的周国知穿着一身旧军装,以惊人毅力坐在家中的
木椅上,对身边人就乡里的困难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优抚作了最后交待,慢慢闭上了双眼……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前来探望的乡亲们无不流泪感叹。这句话,在周国知耳边已经萦绕了整整20年。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武陵山区土家苗寨,追寻这个土家族退伍军人勤政为民的人生足迹,感受他奉献如歌的军旅情怀。

  走进周国知家简陋的木房,墙角摆放着他生前常年携带的“三件宝”:一只手电筒、一双解放鞋、一个竹背篓。我们仿佛又看到他翻山越岭为百姓奔忙的身影———

  “当过兵的人能吃苦,改变家乡贫困靠奋斗”

  1983年初,兰州军区某部副班长、共产党员周国知光荣退伍。离队前,他在笔记本中写下了几句话:要我退伍回农村,改天换地谱新篇;战士最听党的话,七十二行出状元。

  宣恩县地处贫困的武陵山区,椿木营乡可以说是宣恩的“屋脊”。这里海拔1680米,每平方公里仅住着15户人家。回到家乡后,周国知舍不得脱下绿军装和解放鞋,一头扎进农业生产第一线,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久,他就当上村民兵连长。由于工作出色,模范带头作用强,来年底,年仅23岁的周国知被提拔为乡武装部长,不久又当上了后坝乡的乡长。当上乡干部后,周国知对村民们郑重承诺:“当过兵的人能吃苦,改变家乡贫困靠奋斗!”

  针对高寒山区实际,周国知积极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并在勾腰坝村进行试种。起初,习惯了传统耕作方式的乡亲们不愿劳神费力担风险。周国知便先在自家地里作示范,然后又背上地膜和种子走东家串西家,挨个发动党、团员和退伍军人带头。为确保村民们把政府发放的有关专款用在购地膜上,周国知和村干部们一趟趟上门,一遍遍跑集镇,使全村家家都种上了地膜玉米。这一年,该村玉米亩产由300多斤一下增加到千余斤。

  1990年底区乡合并,周国知由后坝乡乡长改任椿木营乡政府民政助理。一天,妻子汪碧秀到集镇上专门为周国知买来一双皮鞋:“你现在是机关干部了,以后再别穿这黄胶鞋了。”周国知却认真地说:“咱当过兵的人对解放鞋有感情,群众看到穿解放鞋的干部,心里也亲近!”妻子拗不过周国知,只好把皮鞋给退了。

  为确保救济资金能更好地解决军烈属和救济户的生活与生产急需,周国知上任后决定将以前一次性发放的做法,改为分季度送发。这一举措为困难户解了忧,却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邻乡的一名民政干部劝周国知:“我们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他回答说:“老区人民当年跟着共产党打天下,啥都舍得付出。如今再让乡亲们找上门领救济金,我们民政干部脸上无光呀!”

  打这以后,周国知穿着解放鞋,打着手电筒,背着竹背篓,风里来雨里去,为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大风吹塌了村民张宗丕的房子,他连夜赶去慰问救济;残疾军人李宗扇要安装假肢,他三天两头跑县城医院联系,直到李宗扇能下地走路;白果坪村退伍军人胡泽民属特困户,他一趟趟帮助跑贷款,并手把手指导他种贝母。每当困难户急需帮助的时候,周国知总是能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

  在周国知坟前,我们看到地上洒满了乡亲们敬献的野山花。一束束鲜花印证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过兵的人和老百姓亲,要时时处处和群众打成一片”

  每年“八一”建军节,全乡退伍军人都要聚集一堂,座谈军营成长的体会,重温人民军队宗旨。会上,周国知经常会讲当年部队拉练的事。他服役的兰州军区某团有着深厚的爱民传统,周国知和战友们每次野营拉练,训练再苦也不忘替老乡干一些农活,行军途中决不穿越农田走近道。每当讲到陕北老乡将一捧捧大红枣塞进自己手里时,周国知总是诚恳地说:“当过兵的人和老百姓亲,要时时处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应该成为我们退伍兵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抓工作的法宝。”

  有一年春节前夕,为走访乡里20多户军烈属,周国知一连几天跑了上百里路,最后只剩下杨柳坨村的何泽忠一家。这时,乡妇联主任付兰英劝他:“明天就是小年了,乡计生干事熊昌余也要放假回杨柳坨,让他把慰问品捎去?”“不行!越是逢年过节,当干部的越应该到群众家中去看看,心里才踏实!”说罢,周国知背起竹篓,顶着风雪走了4个多小时山路,把慰问品亲自送到了何泽忠手里。

  椿木营乡福利院有22位五保老人,周国知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冷暖,经常带领老人养猪种菜,还办起食品加工厂,建起老年活动室。每逢年三十,他总要先和老人们吃年饭,然后才摸黑回家。

  和周国知家同组的村民胡顶成患偏瘫。周国知每次回家都要去老胡家里坐坐,过问生产生活情况。一次,周国知进门后闻到一股刺鼻臭味,原来胡顶成老伴不在家,躺在床上的老胡大小便失禁。周国知连忙掀开被子,帮他换上干净的布垫。

  2002年春节前的一天,周国知正在乡院坝上和施家坪村贫困户王召毕拉家常,看到妻子背着腊肉来看他,连忙叫住正要离开的王召毕:“召毕,这块肉你快拿去,过年煮给老人孩子吃!”王召毕拎着肉走后,妻子很不高兴。周国知解释道:“有的困难户连饭都吃不上,我能咽得下去肉吗?对他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这样的事,乡亲们讲了许多:冯卓然老人无钱买粮买油,周国知给他40元;杨兴家里冬天无柴生火,周国知给他50元;胡孟军没钱买肥料,周国知给他送去100元……

  幸福桥头,我们抚摸着记录周国知当年带领群众修桥的“功德碑”,却不见他的名字。村民何小成说,他早把自己名字凿掉了———

  “当过兵的人重事业,个人名利无所求”

  杨柳坨村和锣鼓圈村之间是一道深深的峡谷,村民过往要走一座又窄又滑的独木桥,时常有人跌入河中。周国知当上乡长后,把修桥列为乡政府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

  从公路边到修桥工地有10多公里山路,途中要走一条凿在悬崖上的石径。修路时,乡亲们不敢背50公斤一袋的水泥走石径。带队施工的周国知二话不说,扛上一包就走向悬崖。乡亲们服了,纷纷紧随其后,沿着崖壁,一步步向前挪动,建桥用的10多吨水泥就这样被扛进了深山。

  一个多月后,一座长15米的石拱桥建成了。乡亲们起名叫“幸福桥”,并立起一块“功德碑”,刻上所有修桥人的名字。可没几天,周国知便悄悄将位于前列的自己名字凿掉了。他说:“当过兵的人重事业,个人名利无所求。看着独木桥换成了石拱桥,我心里比什么都开心。”

  宣恩县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时,组织上决定将担任小乡乡长的周国知改任区民政办主任。消息传来,有人劝周国知找县领导要个说法:“你干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当大乡乡长?”

  周国知却毫无怨言地上任了。对此,一起退伍的战友们都能理解他的心思。当年,周国知和同乡战友一起分到了驻兰州市某部服役,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久,上级决定从他所在的团抽调一批骨干去驻陕西一个偏远县的团队工作。连队干部找周国知征求意见,周国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年调走的官兵中,只有周国知一个宣恩籍战士。战友写信给他,认为他不该调走,同乡常在一起聚聚多好。他回信说道:“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周国知退伍回乡后,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长、乡长、乡计生办主任,并两次担任区、乡民政办主任和民政助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坚持勤政为民,廉洁为官,多次被各级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清正廉洁全靠自觉。”周国知经常这样要求自己。女儿去恩施上学,2000多元的费用是他从银行贷来的;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外,没有从他手上得到过一分钱的额外补助;他为乡亲们拍了千余张照片,却从不用公家的相机和胶卷给家人照相,以致他病故后家里竟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在他用过的20多本工作笔记里,记满了困难群众需要解决的难题,记满了他自己朴素而闪光的心得体会。

  县民政局曾对周国知经手的账目进行过审计,结果分毫不差。周国知病故后,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几年来,从他手上经过的经费有100多万元,他没有从中谋取一分钱的私利。

  在周国知的一本工作笔记中,我们看到上面写着:“骑虎不怕上山,骑龙不怕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也心甘”———

  “当过兵的人讲拼劲,为党工作敢把命搭上”

  2003年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决定实施消除茅草屋工程。消息传来,周国知兴奋得一夜未眠。为了让全乡住茅草屋的群众能早日搬进新居,周国知每天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对全乡茅屋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拍照、摸底和登记。当他干得正欢时,病魔却一步步向他袭来,肝部越来越疼,他没放在心上,继续加班加点工作。

  为了不漏掉一户,周国知查得十分仔细。巴山坪村距乡政府有40多公里的险峻山路,沿途多是悬崖峭壁,周国知半个月内就跑了两趟。乡领导提醒他去体检,他却说:“大伙儿等着住新房呢,我哪能这个时候上医院。”

  去年4月19日,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下乡途中的周国知猛然想起乡福利院后坝临近排洪沟,那里还存放着8副棺木,洪水随时会漫上来,便一路忍着疼痛,从白岩溪村匆忙赶回。

  福利院的老人们此时一个个急得束手无策。周国知迅速叫来几名民兵,一起肩扛背抬,将棺木全部转移。在过一道陡坎时,身体已十分虚弱的周国知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泥地上。

  回到家里,妻子见他脸色蜡黄,含泪求他请假休息几天。周国知强忍病痛说道:“怕什么?当过兵的人讲拼劲,为党工作敢把命搭上。”

  短短几个月间,周国知忍着病痛翻山越岭,行程达1600多公里,先后走访了3121个困难户。

  去年6月11日,当乡领导强行将周国知送进县医院后,检查结果竟是肝癌晚期!乡领导和家人不得已向他隐瞒了病情。周国知心里惦记着工作,只住了一个月院就返回乡里。8月中旬,周国知病情恶化再次住进了医院,亲友们才不得不实情相告。周国知一听急了,“怎么不早告诉我?住一天院得花200多元,能解决好几户人家的困难,为什么还要公家花冤枉钱?”几天后,周国知坚决要求出院,带着一包包药剂和一瓶瓶针剂回到了勾腰坝村。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国知想到的仍然是家乡的建设,仍然是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困难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冷暖。现任乡民政助理魏光荣来看他,周国知还特别交待:“贫困户胡柏春的房子一定要想办法落实;冯卓然、冯仕元两位老人入住福利院的事要办好……”

  临终前,周国知拉着妻子的手嘱咐道:“我死后,你要到乡上我的宿舍仔细看看,凡是公家的东西一律交公。但我盖的那床军被你要好好保存,让孩子们记住:他们的爸爸曾经是军人。”

  本报评论员:把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发扬好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这句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语,既是对周国知勤政为民感人事迹的生动概括,也是对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赞誉。周国知退伍回乡参加农村基层建设2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生命诠释了一名优秀退伍军人的本色,树立起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忠诚践行“三个代表”的光辉形象。

  透视周国知的人生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他脱下绿军装的那一天起,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自觉保持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精神和强烈使命意识,在平凡而艰苦的农村基层工作岗位,展示了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以20年如一日的模范实践,交出了一份怎样继承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合格答卷。他的先进事迹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强大力量,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法宝,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周国知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给我军广大党员和青年官兵以诸多启发和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发扬好。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认识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深刻内涵、基本内容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像周国知那样自觉地把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高昂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改造世界观的自觉行动。当前,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尤其要像周国知那样,越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越要保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蓬勃朝气和必胜信念,用我们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