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 09:06 解放军报 | |
库桂生 新中国建立55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断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面对国防建设亟待加强,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手抓 ”的思想: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20世纪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对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和阐述,指出“一定要加强国防”,而加强国防建设“首先要加强经济”,“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时期,随着国防开支的大幅度降低,军队员额的大规模压缩,使国家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建设。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进入了冷战对抗的高风险期,使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恶化。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央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指导思想上也作了重大调整,加大国防投入,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国家战略后方建设,随着国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国家抵御侵略战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慑止战争的战略态势。这一时期我国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如邓小平同志后来所说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惠及今日经济发展的作用,如当年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促进了今天我国核电工业的发展,就是有力的例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战略总体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他指出:“过去我们过多地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忽视发展生产力,忽视经济建设。现在根据新的观察、新的分析,下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定要抓紧利用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认真地搞好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的长期性、根本性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基于这一科学判断,我们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军队和国家建设由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为了使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军队开放部分机场、码头、仓库、铁路军事专用线等军用设施,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强调军队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他指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思想,为我们在和平时期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为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形势和现实战争威胁,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适度增加了军费的投入,使国防费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二是坚决果断地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一切经商活动,使军队吃 “皇粮”的决策得到落实,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维护了军队的良好形象。三是确立了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新时期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保证了国防科技重点项目的顺利展开和资金的投入,取得了一批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四是进行了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改革,为建立寓军于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创造了条件。五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再次裁减军队员额50万。党的十六大后,江泽民同志又郑重宣告: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20 万。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2004年 7月24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了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他在阐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时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 ,使二者“相互促进”。他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规律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新中国成立55年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历史性实践表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富国强兵的梦想。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时代价值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首先,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抓住了国防建设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其次,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反映了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军人“虽然不生产谷物”,却能“生产保卫”。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作用:生产保卫来保卫生产。也就是说,国防建设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发生和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前提,但却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国防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促进经济建设的作用。例如,国防科研部门可以将一些尖端科学技术转为民用,提升经济建设的科技含量;军队可以通过承担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向民用部门开放一些军用设施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等。因此,把建立巩固的国防当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强调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辩证关系准确把握的必然结果。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作为,既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必须首先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这是解决中国现阶段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偏离这个大局,社会主义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国防建设就有失去根基的危险。另一方面,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已进入军队信息化阶段的新形势下,我军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快国防建设,势必会进一步拉大我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旦发生战争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的进程也将被打断。因此,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都需要加强的情况下,惟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可靠保证。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保障。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事实上,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宣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目前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它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遏制我国的发展;目前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明显增加;“台独”势力“以武拒统”已成为影响和威胁国家安全的最大隐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为和平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 坚持发展战略的协调一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必须从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总体形势出发,使“两个建设”在发展战略上保持协调一致。国防现代化作为“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制定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发展战略,这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国防现代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抓国防建设,而是要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一致,并不是要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而是既要保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总体上的协调一致,在不同的时期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央提出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相一致的国防发展战略,规定了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既体现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要求,又能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跟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使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坚持发展进程的协调一致。国防现代化与经济建设的进度在总体上保持平衡,是对经济建设规律和国防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是我们党总结两个建设协调发展历史经验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首先,要使两者的发展速度保持相对一致。一方面,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国防投入,使国防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提高国防建设的高技术含量,以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国防建设的投入不能过大,不应给经济发展造成过重的负担,否则也会迟滞经济建设的发展。其次,国防实力要与经济实力相一致。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主要是由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决定,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是支撑一个大国国际地位的两大支柱。我们必须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保持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一致。再次,军队的调整改革要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相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相适应,军队和国防建设也必须作出相对的调整,以适应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 坚持发展机制的协调一致。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 “寓军于民、军民兼容”的发展机制。一方面,现代高技术战争对资源需求呈现出数量大、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仅仅依靠国防经济部门已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必须依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民用高技术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稍加改造即可转为军用;同时,国防部门消耗的资源在平时也应对民用领域发挥支持、牵引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总成本。为此,必须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融合式发展机制。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家基本建设要充分体现国防要求,在筹划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时,考虑到军事需求,做到同一投资能获得平时与战时、军用与民用两种效益。 坚持资源配置的协调一致。从国防投入的基本经济属性看,它总体上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资源消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国防的资源多,投入经济建设的资源就少。这就决定了国防资源的投入必须适度、有效,既能使国家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又能使国防投入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小。国家在国防建设方面的资源分配应当遵循“够用原则”,即在确保国家安全前提下的国防投入最小化。保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防建设占用资源的数量,既要考虑到国家的安全需求,又应考虑到社会经济的承受力。另一方面,更加注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防投入的重点,不断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按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要求,把有限的军事资源集中到对军队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部位和方面。此外,在提高国防资源的结构效益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改革现有的国防经费管理体制,切实做到科学决策,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进物资的筹措和供应办法,提高经费、物资的使用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