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迎接建国55周年特别报道:农村小康谱新篇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07:32 解放军报

  金秋时节,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看到了丰收的田野,看到了乡间公路上的滚滚车流,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农民新城,看到了移民村里乡亲的笑脸,看到了新开张的乡村网吧,看到了山村农民自发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这,正是《从家乡看变化》国庆特刊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它反映的不仅是各地农村的新貌,同时也是广大官兵对祖国的爱,对故乡的情,以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和信心。

  这是一束朴素而美丽的花———我们把它汇集在一起,为祖国祝福,向国庆献礼!———编者农民新城气象新

  余庆

  20年前,在浙江南部沿海的滩涂上,奇迹般地冒出了一座小城,名叫龙港,由于它开创了农民自己建立城市的先河,素有“中国农民第一城”之誉。

  前不久,我再一次来到龙港,虽然与上次来才相隔两年,但我惊喜地发现,这座农民城又长高了、变大了、更美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两块巨大的标语牌矗立在龙港城的入口,新建的50米宽、8公里长的龙港大道已经正式开通。大道两旁高56米的龙港大厦、28层的五星级“江南宾馆”等众多高层建筑,给这座海滨小城增添了现代都市的气息。

  龙港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由农民自己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镇党委书记梁世盛告诉我,仅仅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人、年综合经济收入不到5万元的小渔村。而现在的龙港,已经成为一个有着19万常住人口的繁华城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700元,综合经济实力居温州市各乡镇之首。对于富裕起来的龙港农民,拥有私家车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在龙港的大街上,你还可以在车水马龙中见到一些高级轿车,它们都来自寻常百姓家。

  李章义就是龙港镇的一个普通农民。他经营印刷业务已经8年,靠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打出了一片天地。目前他办有3家印刷企业,拥有千万元资产,年均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但他说,这只是开头,他的目标是在5年内实现产值和效益翻番。为此,他打算利用龙港礼品城的优势,把礼品业务和印刷业务扩展到东北和西部去。

  镇人武部章光平副部长介绍说,钱袋鼓了,怎样充实脑瓜子,成了近几年龙港镇农民最关心的事。因为大家感到,从传统的农民变成城里人,不光意味着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也迫切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从一开始的扫盲班、初中文化补习班等,到现在的夜大、电脑和外语培训班等,大家参与学习的热情都很高。

  在采访回来的路上,巧遇一位经商的龙港农民。他说,他的两个子女都在上大学,自己也在学习电脑与外语,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军分区)农家炊烟不见了

  王科

  回到故乡的小镇———湖南桃江县武潭镇日已偏西,父亲请来接我的出租车已等候多时。家距镇上还有十公里,庆幸的是往昔的简易公路早已铺成了柏油马路,不用再受颠簸之苦了。

  车窗外,那熟悉的山山水水一一从眼前掠过。三年未归,家乡似乎又有了不小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楼房越盖越漂亮了。看着看着我有了一丝疑惑:“爸,太阳都快下山了,怎么都不做饭啊?”

  “谁说的呀?”

  “这一路过来,我好像没看见哪家冒烟哩。”

  “你是在看老黄历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沼气,早就不冒烟啦。”

  回到家中,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煤气灶眼里吐着蓝色的火苗,把炒锅烧得嗞嗞作响,电饭煲冒着团团蒸汽,飘散出阵阵清香。近十平方米的厨房敞亮整洁,让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几年前,我家还住在那种简陋的房子里,做饭时大把地往土垒的灶膛里塞柴禾或稻草,阵阵浓烟呛得人直掉泪不说,还将整个房子都熏得黑乎乎的。

  晚上父亲向我讲起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如今中央的政策稳定,下面落实得也好,特别是近几年,政府不仅减免了税收,改造了电网,降低了电价,修通了公路,推广了沼气,还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民致富。就说这沼气吧,开始大伙都不愿搞,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沼气是一次投资永久受益,只要修个池子,将平时的生活废水、人畜粪便和草料残渣收进去,不仅能产生日常所需的沼气,还能提供上好的沼肥。每建一个沼气池,镇上和村里还各给补助100块钱。这不,每家每户都搞上了,你看现在还有谁上山砍柴?!

  父亲接着说:不仅不砍柴,连坡地都种上了树,政府说这叫“退耕还林”。每亩地每年补助300斤稻谷20块钱,连补8年,树苗成材后还归你所有,你说这多好!现在呀,山里林子密了,水也清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离家时正是早晨,家家户户做早饭的时候,可田野里也不见了那熟悉的烟雾。一路上,我在想,也许有一天,孩子们只能从文学作品的描绘中去想象那袅袅的炊烟了。(作者单位:武汉警备区)山村喜看升国旗

  张启富 曾山

  “走,看升国旗去!”这天早晨,刚走进四川省岳池县花园镇政府办公室,副镇长何甫生就热情地招呼我们。

  “升国旗?哪里升国旗?”

  他一边拉着我们往外走,一边说:“高坑桥村呀。去年9月1日以来,每个月的第一天,这个村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呼吸着清晨芳香宜人的空气,我们赶到了高坑桥村。只见村民们早已聚集在村中心广场,一双双流溢着激动而自豪神采的目光,汇聚在旗杆下的两位升旗手身上。

  8时正,村广播站的高音喇叭奏响了庄严的国歌,在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乐曲声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早晨的太阳冉冉升起。当国旗升上旗杆顶部、开始猎猎飘扬时,村民们热烈鼓掌,广场上欢声一片。

  这时,一位叫陈树伦的老人满心欢喜地对我们说,她是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这些年,看到在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繁荣,村里也建设得越来越好,心里特别高兴。每次升旗,她都来得特别早。她伸出双手比划着:“我今年83岁了,一点毛病也没有,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等着我呢……”

  没等老人说完,旁边一位叫张长菊的村民就激动地拉过我们,指着不远处一幢漂亮的楼房说:“你们看,那就是我家新建的房子,360多平方米呢。现在我们的房子越来越漂亮,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了,心里真是高兴得没法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我们问村支书王成,怎么想到要举行升国旗仪式?王成说:那是去年8月,村里修建这个广场时,一些村民代表建议,在广场中心建个升旗台,每月的1号搞升旗仪式。他们说要以此感谢党的好政策,表达大家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大家一听,都很赞成。8月底广场竣工后,就在9月1日那天举行了第一次升国旗仪式。

  “现在看来,这个建议确实好。没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日子啊?”

  “对!”王成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群众就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张张朴实的脸上绽放出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军分区)外资企业进乡村

  葛均习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不敢相信呢。过去在我的家乡辽阳市宏伟区曙光乡,大部分房子都是破旧的平房,很少见到楼房,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竟旧貌换新颜,一幢幢高楼大厦好像一下就冒了出来。更让我惊奇的是,不少大楼门前挂着中美合资、中日合资、中韩合资的牌匾……一些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在大楼门口出出进进,让人瞧着新鲜。

  看着这新的风景,我赶紧来到乡里,想找当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二叔问个究竟。二叔正在阅读什么材料,一见到我,头一句话就是:“来来来,快帮我看看这句英文是啥意思?”

  “啊,二叔现在也学起了英语?”

  二叔笑笑说:“学英语?我还在学朝鲜语和日语呢!你看见没有,咱们乡现在这么多合资企业,不学外语我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呢?”

  我忙问:“以前咱这儿那么穷,外国人怎么看上的呢?”

  二叔说,这得益于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使一些外资企业慕名而来。仅去年就有6家外资企业来落户,投资金额达1亿多元。现在我们乡已经有合资企业13家,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农村劳力过剩的问题。不少原先外出打工的人,现在也纷纷回乡进合资企业上班了。说话间,二叔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二叔说:“又有外商来了,我得赶紧去接待。”

  看着二叔匆匆离去的身影,我不由得想:原来觉得外资企业挺遥远的,想不到如今竟办到了自己家乡,这农村真是越来越兴旺了。

  (作者单位:辽宁省驻军某部)移民村里喜事多

  梁生仁

  前不久,我到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寺上村访问时,正好碰上一家人办喜事,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大红喜字贴到了村口,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接待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彦廷激动地说:“咱村十几年没娶过媳妇了,今天是咱村的大喜日子啊!”看着我们有些惊疑,李书记介绍说:“咱村原来深居大山,全村121人,就有28条大龄光棍。前年咱们响应政府号召搬下山,建起了移民新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老百姓有的种植核桃,有的科学养羊,还有的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一来,村里的后生也找上了媳妇,最近就有3个办了婚事,还有8个已订了婚。”

  陪同走访慰问的县民政局张瑞林局长兴致勃勃地说:“其他移民村也是喜事不断。石匣乡扶峪村从大山里迁出来后,许多农户购买三轮车搞起了运输业,由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姚家沟村移民后,家家发展养羊业,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是移民前的2倍。龙泉乡组织500多个移民进厂做工,年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

  张局长告诉我们,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左权县委、县政府将扶贫移民同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目前,全县共投入搬迁资金3408万元,建设移民新村8个,新建和购置移民住房1100余套,新建和改善学校16所,已完成1783户、6436口人的移民搬迁。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咱在山上当野人,走出大山当能人,好好劳动当富人,今后争取当名人。 ”一位村民随口而出的顺口溜,引发了在场人们畅怀的笑声。

  (作者单位:山西省左权县人武部)孔雀河畔香梨情

  姜永安 景建新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美丽的孔雀河畔,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香梨村———新疆库尔勒市上户乡大墩子村。每当提起村里的香梨时,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甜甜的香梨嘛,是武警二支队官兵和各族人民的友谊浇灌的果实,你说能不甜吗,朋友!”

  我们来到这里时,正是香梨成熟的季节。一进村口,迎面看见一幢刚竣工的新式楼房,一群维吾尔族群众正将精心包装好的香梨往一辆加长货车上装,三五成群的孩子跑来跑去玩得正高兴。

  新楼的主人叫亚克西。见我们也穿着橄榄绿警服,话一下就亲热起来:“我能有今天,全亏了二支队的武警亲人。15年前,我在一次灾难中失去了父母,是武警官兵一口饭一口汤把我拉扯大,又为我建起了十几亩地的香梨园。”亚克西还告诉我们他名字的来历。“亚克西”在维吾尔语里是好和幸福的意思。自从和武警官兵生活在一起,他整天高兴得又蹦又跳,什么都感觉“亚克西”,于是武警官兵就亲切地把他叫作“亚克西”。

  村长克里木闻讯赶来,带我们沿着孔雀河漫步参观。他指着河畔的果园、公路和幢幢新楼说,20年前,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灯,没有楼房。是武警官兵带领村民们移沙填土,科学栽培了以香梨、葡萄为主的经济作物,改变了这里的环境,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前年冬天,当地发生了一场大雪灾,村里的几千株梨树被埋在积雪中。正当村民着急时,武警二支队官兵闻讯赶来,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硬是用铁锹等工具将埋在积雪之中的梨树一株一株地刨出来,又为它们盖上了厚厚的过冬“棉被”。第二年,南疆大部分水果产地因雪灾大幅度减产,而香梨村的果园里却生机盎然,硕果满枝。

  远处,一队武警官兵正在梨园里帮助村民采摘果实。克里木村长随手摘了几个香梨,热情地请我们品尝。轻轻一咬,一股甘甜沁入心脾……(作者单位: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咱村网吧挺红火

  先照启 荣启圣

  休假回到家乡湖北襄阳李家村,脚刚落地,弟弟便告诉我:“哥,晚饭后我领你上网去。”

  “上网?开什么玩笑!镇上离这儿20多里地呢。”

  弟弟笑道:“谁和你开玩笑,不用到镇里,咱们村里就有网吧。”

  什么,咱村里也有网吧?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晚饭后,我半信半疑地和弟弟一道来到村里的网吧。这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20余台电脑,每台电脑前都有人在操作。我浏览了一圈,网站的秩序很好,上网的以年轻人居多,也有几个中年人,有的在看新闻,有的在搜集经济信息,有的在发电子邮件,一个个神情都很专注。

  网吧老板小东是我儿时的伙伴。他告诉我,刚开始,乡亲们根本不知网吧有何用。今年夏天,一些经常外出经商的村民从网上查到山东大豆价钱高出本地近一半,就在当地收购大豆销往山东,结果,个把月就赚了2万多元。网络上原来还有商机和财源,这一发现让网吧很快就火了起来。如今,网上寻商机、做买卖已成了最新时尚,乡亲们不仅卖货要上网看行情,就是种地也要上网看看种什么最经济最合算呢。

  这时,邻居李大叔走了进来。他高兴地说:“年初种了23亩油菜获得了好收成,今天想上网查看市场购销情况,为秋播提供一些参考。”

  看着红火的网吧,我不由得想起以前的情景。那时,村里种植结构单一,乡亲们只能吃饱肚子却鼓不起钱袋子。每到农闲季节,大家闲着没事做,就三人一伙、四人一群打麻将,结果不仅影响生产,还导致一些家庭不和睦、邻里关系紧张,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我向弟弟说了自己的感慨。弟弟说,现在村风好多了,乡亲们空闲下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情很高,这里面也有网吧的一份功劳呢。(作者单位:湖北省某预备役团)丰收时节夸政策

  孙中君

  我回家乡鲁南枣庄市姜庄村休假时,正赶上麦收时节。一放下行李,我就对母亲说要去帮着收麦,母亲却笑着说:“你坐了一夜的火车,好好休息一下吧。如今收麦不像以前了,村里几辆大联合收割机都开到了地头,不用一天就全收拾完了。”

  果然,一觉醒来,10亩麦子已经被哥哥用四轮车全拉回了家中。收麦没帮上忙,我又提出过几天等麦子晒干了,帮父亲去缴公粮。记得小时候,麦收一过,镇上的粮站门前就车水马龙,挤满了等待缴公粮的农民,人多时还要排上一两天队。但父亲却告诉我,如今早就不兴缴公粮了,一亩地只需交30多元钱的农业税就成。前不久,国家还给每亩地发了13元钱补助,这下农民种地又有赚头了。

  我这才想起,在部队就听说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对种粮农民有许多优待,没想到果真给家里带来了这么多的实惠。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想不到当兵后几年没回家,竟成了不知世事的“桃花源”中人了。

  这时,一直在旁看我出“洋相”的妻子笑嘻嘻地发话了。妻是镇里财政所的出纳员,对有关税收和农民收入情况的数字如数家珍:“今年的农业税在往年的基础上下调了,去年每亩征收农业税65.12元,今年只要32.26元,同时年初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每亩13元。这样一减一补,农民负担减轻了,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据前几天统计的数字,我们镇今年小麦亩产400~500公斤,价格每公斤平均上涨了0.45~0.51元,农民人均增收了30~40%。”

  妻子一连串的数字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同时也是一辈子以种地为生的父母脸上笑容的最好注释。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军某部)(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27日 第10版)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