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高技术前沿:“虚拟雷达”在变革中崛起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07:54 解放军报

  任瑞娟 冯帆

  从古至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根本原则。在如今立体化、多维化和信息化的战场上,交战的任何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在发现敌人之前就可能先被对方“锁定”,那就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作为现代战争中科技含量很高的作战武器之一———飞机,在战斗中发现与被发现将直接决定战斗的胜负。因此,“千里眼”雷达的应用
十分重要,而在新变革中“虚拟雷达”的崛起尤其格外让人注目。

  数据链系统应运而生

  机载雷达曾经是作战飞机上最昂贵、最尖端的一种设备,同时也是代表战斗机档次的一大标志。通过机载雷达,飞行员有了自主获得超视距信息和及早锁定并攻击目标的手段。但在电子对抗技术高度发展、普遍应用的条件下,机载雷达却成了暴露自己最主要的途径。比如:我机使用雷达探测敌机,接受的是敌机反射回来的信号,但是如果敌方飞机装有电子对抗设备的话,他们接受的却是我机雷达大功率发射机的直接信号。就接受的信号而言,机载雷达发射的信号远强于飞机反向的信号,所以敌机发现我机的距离至少是我机发现敌机距离的一倍以上。这就如同在黑夜中敌对双方,打手电的一方暴露自己的概率要远高于发现对手的概率。所以,在军事发达国家,机载雷达已成为列装产品,可是却不能自由使用。

  由于机载雷达存在的缺憾已成为飞机的致命弱点,“虚拟雷达”也就是数据链系统应运而生。数据链系统是指将飞机、地面指挥所、侦察监视平台互相连接和信息实时传输的一种系统,它大大缩短了C4ISR系统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回路的周期,提高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可靠性。由于数据链系统也就是“虚拟雷达”延伸了发现敌人的距离,缩短了发现敌方的时间,提高了打击目标的精确度,同时又减少了对方发现自己的概率,因此数据链系统取代机载雷达已成为发展新趋势。而依靠外部信息源提供目标数据,将成为新型作战飞机的重要使用模式。

  攻防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进攻作战上,美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开发作为航空武器装备信息化基础的数据链系统,并在研制第一代超音速截击机F-102及其改进型F-106时就开始建设覆盖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地区的北美自动防空系统,能够自动传输数据,引导截击机完成作战任务。现在美国空军使用的LINK16多功能数据系统,可以同时为2~2000个对象服务,并把它作为本世纪前20年实现信息优势的关键技术之一来发展。从实战情况来看,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LINK16宽带数据链系统在大规模的对地作战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美国的远程轰炸机不但执行轰炸任务,同时还作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的空中平台,搜索、定位地道口等地面小型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将实时战场信息传输给其他作战飞机。无人驾驶飞机“捕食者”是美国研制的新一代侦察机,它也能通过数据链系统将战场实时图像信息传输给战区巡航AC-130武装运输机和B-52重型轰炸机,可在发现目标后迅速实施瞄准攻击,从而大大缩短了从发现到瞄准攻击目标的周期。可见,数据链系统的攻防优势在战争中已充分展现。

  国土防空作战大显身手

  数据链系统同时也适用于广大的国土防空作战。俄罗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遍布全国连接成网的数据链式自动防空指挥系统。其防空指挥机构最顶层的“棱堡”系统和战区的“多面手”系统,主要功能是指挥下级子系统。“多面手”可以直接控制个别地面引导站、空中预警机以及苏-27、米格-31编队的半自动作战行动。航空兵团的“边界”系统(即地面防空监视系统),可以通过“虹”指令、发送设备和若干个地面引导站,将数据链指令发送给苏-27、米格-23、米格-25、米格-31等歼击机的“光谱-1”或BAH-75机载引导设备,通过飞机自动驾驶系统和火控系统自动完成领航、目标分配、攻击、重新引导、自动返航等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地空导弹部队都带有歼击机(截击机)的兼容引导站,可引导战机进入巡逻区或攻击目标和返回着陆机场。俄罗斯的航空数据链系统,在广大的国土防空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竞相发展前景广阔

  如今,先进的空地数据链系统已经将海、陆、空、天连成一体,它们并不是单一的点式指挥系统,而是能连接成一个战区和全国的信息传输网,是引导站遍布各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而且绝不是若干架电子干扰机可以压制的。即使系统部分引导站受到攻击或破坏,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和指挥引导,具有很强的抗毁能力。而且,不需要打开雷达也能对空中战场态势和作战目标了如指掌。总之,数据链系统作为“虚拟雷达”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军事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11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