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所张林泉:国防通信工程设计获奖“大户”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07:54 解放军报 | |
王铁 卜凡礼 主人公小传:张林泉,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四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通信工程设计专家,荣获优秀设计奖1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独立完成勘察设计任务39项,获全军优秀设计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在国防工程通信系统的设计领域,张林泉已声名远扬。然而,当初他刚毕业分配到研究院的时候,却吃了不少苦头。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张设计图纸让他看,面对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元器件,他开始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学校里见到的只是单台设备的原理和电路,而在图纸上显示的却是一堆需要联接的设备,而且对如何沟通信号等问题更是无从下手。张林泉从此潜心学习,对照图纸,探究信号从输入端进去,如何一步一步到达终端用户……过了好一段时间,他把各元件、各接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摸得一清二楚。 国防施工多为大兵团作战,施工部队一旦转场,动辄就是数千人在现场待命。所以,技术人员的设计和出图,都如十万火急一般,加班、熬夜,边出图边审校,以缩短设计周期,对张林泉而言已是寻常之事。 出图纸紧张,野外勘察更苦。有时,从图上看完全能过去,但到现场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地段无法施工,为了重新确定点位,就得反复勘察。点位之间的距离动辄数百公里,来回几次,就是上千公里。而且这不是坐在车上、走马观花就能完成的,必须是一步一步用脚量出来的。勘察途中,更是见山翻山,遇水涉水。所以,通信设计是整个研究院最艰苦的行当。线路有多长,就得走多远。现场勘察一个多月,对于张林泉来说是家常便饭。 那年4月下旬,某国防工程的无线通信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上级要求,工程必须在5月下旬开始进行,也就是说,张林泉用以勘察和设计出图的时间,不足一个月。现场的条件也给张林泉设置了重重障碍:所有点位全部处于地势险要、树木茂密的山区,再加上天线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给勘测、定位带来极大困难。为了选择和确定合适的天线架设场地,张林泉带着室里的设计人员,挥舞砍刀,在荆棘和杂草丛中开路而行。遇沟坡陡峭的地方,便只能手脚并用地往上爬。他们硬是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30多副天线的定位和多个通信台站的勘察,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院为张林泉报请二等功的先进事迹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所领导的设计室一年就完成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百余项,完成通信台站设计上百个、通信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设计图纸2000多张……”(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