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报记者目击实录:从万里边关看共和国沧桑巨变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22:25 中国国防报

  背景预览

  一条条巡逻路直通天边,一道道铁丝网蜿蜒于山岭戈壁,一套套机敏的监控设施日夜转动着警惕的“双眼”……

  在共和国第55个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放眼万里边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崭
新而又壮观的画面。

  一条巩固的边防线背后一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国是一个边防大国,历史上曾有过“立国重边、威震八方”的辉煌,也饱受过“有边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共和国边防史上崭新的一页,为旧中国“有边无防” 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半个多世纪来,我国边防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10 年里,在全国2.2万余公里陆地边界线上全面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1.5万余公里边防巡逻路、4600余公里边境铁丝网、 300余套边境监控报警系统及部分边境管理辅助标志,一举改变了我国边防设施落后的面貌。这一沧桑巨变是改革开放的硕果,是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

  这里讲述的是日前本报记者深入云南、广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边防一线的所见所闻。

  一条条盘旋回转的巡逻路是共和国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又像边关将士的一双双手臂,紧紧搂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威严矗立的界碑、高入云天的瞭望塔、默默无语的“电子眼”陪伴着边防战士日夜呵护着祖国的边关……

  内蒙古

  尤利前 胡明富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目击实录——

  今年冬天他们将与“闯冰道”告别

  地点:内蒙古额尔古纳河边防某巡逻艇大队

  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每年初冬,寒流突至,河水迅速冰封,上游与下游的冰块相互拥挤,河面上冰排、冰峰纵横交错,车辆难以通行。这时,驻守在那里的我边防某巡逻艇大队就要在封冻的河面上为巡逻车辆开辟一条道路。官兵们称之为“闯冰道”。冰河下暗流、暖泉密布,稍不留神,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危险。

  初秋,记者驱车到该大队采访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越野车沿界河行驶在平坦的边境巡逻路上,畅通无阻。大队领导告诉记者,边防官兵即将告别 “闯冰道”的历史。他们奋战3年,将需要“闯冰道”巡逻的227公里边境线全线修通了边防巡逻路。到了今年冬季,他们就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开车上冰河了。沿河巡逻路的贯通同时解决了边防一线经常缺粮断水、报刊信件半年不见面的问题,也使边境执勤管控能力明显上升。

  遥坐北京看国门

  地点:中俄边境十八里哨所

  在中俄边境口岸的十八里哨所,记者透过室内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看到:对面边境线上两名俄罗斯军人正在巡逻,国门、界碑两侧交易人群来了一拨又一拨,场面甚是热闹。正在执勤的班长吕广柱介绍:该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不仅可以对哨所各执勤点的执勤情况实时监控,即使远在北京也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在电脑上看到这里的执勤、巡逻和临界人员的活动情况。

  记者感言:

  内蒙古军区守卫着祖国北疆八千里边防,一年四季冰雪沙暴无常,气候恶劣。草原路、戈壁路、沼泽路、冰雪路、沙漠路、森林路等构成内蒙古边防复杂的路形,边防团队之间、连队与连队之间、连队与哨所之间常因道路不通影响执勤巡逻等任务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内蒙古军区在草原沼泽、戈壁沙漠、冰雪森林等原来没有巡逻路的边境线上先后修路1700多公里,使边防公路得以贯通边防全线,东西行程由原来的32天缩短至8天。边防行路难的历史已经结束。同时,内蒙古军区还先后开发建设了一批边境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执勤管理系统,部分一线连队已实现通信光纤数字化。

  黑龙江

  李秉坤 本报特约记者 周军 目击实录——

  那年,哨所的蔬菜就是“绿色的冰”

  地点:黑龙江省漠河边防某团

  上午8时40分,我们随“北极四连”巡逻分队巡逻,目的地是额尔古纳河畔的 130号界碑。一路上,但见条条蜿蜒曲折的巡逻路全是沙石铺道,路况优良,宽阔平坦,有的地方还是水泥大道。同行的陈主任告诉我们,过去别说巡逻有这样的路,就是从团部到一线连队、哨所也几乎无路可行。一年春节,上级给边防连送菜。推土机开路,一个排保驾,保温车还是被困在大兴安岭的冰雪中。眼见车上的蒜苗、菠菜开始变黄,领导紧急下令:“支起大锅,把菜煮熟,冻成冰砣再送。”这年,一线哨所的蔬菜就是“绿色的冰”。

  记者感言——

  仲夏时节,记者在黑龙江省千里边防线上欣喜地看到,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 “北极村”到最早迎接太阳的“东方第一哨”,从秀丽的珍宝岛到蜿蜒流淌的绥芬河,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巡逻路直通边关,一道道壮观的铁丝网布控于界山密林,一套套科技含量较高的监控设施掌控边情。“60%的边防一线连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80%的边防连配备了‘依维柯’新型巡逻车及摩托雪橇,100%的边防连队配备装有GPS系统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边防执勤作业箱……”省军区边防处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祖国北疆边防建设正实现着历史性跨越。

  新疆

  本报记者 黄昆仑 目击实录——

  新型巡逻车奔驰在帕米尔高原

  地点:帕米尔高原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

  记者登上了集保温供暖、动中供氧、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监视遥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高原边防巡逻车。巡逻车在平坦的巡逻路上飞驰。指导员井海滨兴奋地说:“尽管我们连现在去吾甫浪沟等点位巡逻还得靠骑马、骑牦牛,但多数点位已经可以驾驶巡逻车执勤了。今天我们要去的这个点位以往至少要走一天时间,现在路通了,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巡逻任务。”

  牛羊不再出国“串门”

  地点:新疆阿勒泰白哈巴边防连

  驻守在阿尔泰山友谊峰下的白哈巴边防连被称为“西北第一哨”。记者在这里看到:近两米高的边境铁丝网沿着碧波荡漾的界河蜿蜒起伏,膘肥体壮的牛羊在铁丝网附近埋头吃草,牧羊犬趴在草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马背上的哈萨克姑娘用动人的歌喉唱着她们幸福的生活……边境铁丝网成了边民的“放心生产网” 。而在过去,这里常发生边民和牲畜误越边界事件,边民沿边界生产放牧总是提心吊胆,丰美的边境草场也不敢涉足。

  记者感言——

  新疆军区辖区内的国界线全长6700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1/3 。从1996年到2002年,国家在新疆(含西藏阿里地区)投资两亿多元,修建边防巡逻路2500余公里、边境铁丝网1100余公里、边境监控设施10余套。在万里边防线上边走边看,不仅有草原、湖泊、冰川、峡谷、沙漠、戈壁等景观闯入你的眼帘,也可以看到在复杂艰苦环境下边防基础设施发生的巨大变化……

  云南 广西

  本报记者 姜兴华 樊剑英 目击实录——

  官兵笑别“三件宝”,老乡迎来“致富路”

  地点: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边防某团

  记者随巡逻小分队登上“依维柯”巡逻车,沿着红河边宽阔平坦的巡逻路进行巡逻,想不到的是,才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巡逻任务。4年前,记者随官兵在这条线上巡逻时整整走了两天。这还不算,尽管我们带着对付野兽、毒蛇和毒蚊袭击的绑腿、砍刀、军犬“三件宝”,可还是多次与毒蛇、野猪遭遇,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数十个被毒蚊叮咬的疤痕。记者不由得赞叹:巡逻路代替昔日的“三件宝”,真可谓“鸟枪换炮”!

  更令记者想不到的是,巡逻路带来的不仅是边防巡逻的高效快捷,还成为边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在某号界碑旁的一个瑶族村寨里,记者发现全村39户人家就有40余台农用运输车和手扶拖拉机。“巡逻路成了我们的致富路!”村民刘阿来激动地告诉记者,过去没有路,村里丰收的香蕉、菠萝只能烂在地里。3年前巡逻路修通后,全村家家买了机动车,水果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每户人家每年增收四五千元……

  坐地巡边二百里

  地点: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边防某团三连

  “‘电子眼’明察秋毫,边境线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尽收眼底。”在云南边防某团三连前哨排监控室,该团政委徐延东轻点鼠标,记者眼前立即出现了中越边境某重要通道。随着画面切换,通道周围数百米内一览无余:出入境大桥上,10多辆满载热带水果的大货车和上百名边民经过检查、验证后,有序出入。画面再切换,防区内的其他重要目标一一映入记者眼帘。

  “有情况!”记者突然从显示屏上发现,距通道约200米处,3名背背篓的对面边民企图越过铁丝网进入我国境内。原来,铁丝网也是“智能”的,上挂有“ 感应电缆”,一有异常,立刻报警。“放心,他们一时半会儿过不来!”连长高明朗边自信地对记者说,边通过对讲机将情况通报给正在通道附近执勤的巡逻分队。果然,3名企图越境者一连选择了3个点都未能跨越铁丝网。就在他们准备选择第4个点时,巡逻小分队赶到了。经教育劝阻后3人原路返回,从通道办理手续后入境。高连长告诉记者,过去因观测手段落后,加之无天然屏障,一些携带违禁物品的不法之徒常常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过。如今,非法越境者再狡猾也逃不过 “电子眼”的监控。

  记者感言——

  近几年来,从广西东部的北仑河口到云南南端的边城河口,国家先后投入1. 7亿多元修建了铁丝网、铁栅栏、车行巡逻路和人行巡逻路数千公里,并在边关重要通道处百余公里均安装了监控报警系统……巍巍南国边防更加坚不可摧。

  西藏

  本报记者 杜献洲 梁蓬飞 目击实录——

  无名湖的路不再难走

  地点:西藏边防某团无名湖边防连

  8月17日,记者驱车来到海拔4470米的无名湖边防连。

  “旺东的雾(最多),无名湖的路(最险)。”这在西藏边防很有名。去年 5月,本报驻西藏记者来这里时,车子还只能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是用双脚丈量的。当时,从松多钢桥起步,沿山溪上行,拽着石壁边垂着的一条粗绳连攀7道绝壁,3个多小时后记者才走到连部。眼下,旺东的雾依然很浓,而无名湖的路不再难走。我们从山脚到连队只用了不到40分钟。指导员蹇继勇对记者说,国家投巨资修筑的路去年底终于通到了连队,进出连队再也不用爬海拔5000多米的大山了。

  “过去没路,啥东西都要从山下往上背,不要说搞建设,连吃菜都困难。现在有了路,大家憋足了劲,要把连队好好建个模样,让钢铁哨卡也成为美丽哨卡。”蹇继勇一口四川话充满豪气。他指着不远处一栋新房告诉记者,那是一代代官兵盼了多年的新宿舍,再过两天他们就可以搬进去了。

  记者感言——

  “山间铃响马帮来”是过去许多西藏高原边防哨卡的真实写照。西藏与6个国家接壤,而边境一线却曾多年有边无路。雪域高原永远不会忘记,曾有50多名戍边将士倒在界碑旁和巡逻途中。1996年以来,国家为西藏边防一线修建了2000多公里巡逻路、10余座边境桥梁,架设了一批监控设施……如今,“天路”不断延伸,“生命禁区”旧貌换新颜。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