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驻东北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东北振兴助一臂之力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09:13 解放军报

  赶走群众致富的“拦路虎”为辽西群众解决缺水难题

  “饮水思源感谢党,军民鱼水情谊深”。9月14日,虽不逢年过节,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乡唐杖子村家家户户却贴上了这样的对联,感谢辽宁省军区某预备役给水团官兵让他们结束了饮用高氟水的历史。村民们激动地说:解放军的功劳永世不忘!辽西和赤峰东部的部分地区是地方性氟中毒高发区,几十年前修建的防氟水井大部分已报废。高氟水又一次威胁
着当地部分群众,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赶走高氟水这个群众致富的‘拦路虎’”。去年8月6日,给水团官兵们挺进方圆7000多平方公里的高氟地区,展开了地毯式的水文地质勘查。他们抗风沙,战酷暑,一干就是48天,行程3600多公里,掌握了整个高氟水地区的地下水分布情况。一场打井攻坚战开始了。施工中,不少官兵因饮用高氟水而腹泻,有的甚至晕倒在钻台上,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朝阳市西大营子镇西沟村,自然条件很差,前年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去年9月,市政府决定将该村整体搬迁,但新建居民点的优质水源还没找到。给水团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不仅要打好井,而且费用由部队出。经过紧张的勘查、定位、钻探,终于打出了2眼优质水井。今年,该村预计人均年收入将达到3000元,成为辽西脱贫致富的示范村。村民们饮水思源,在井边立起了石碑,上面写着:“甘泉开辟致富路,不忘亲人解放军。”田家营子村地处赤峰科尔沁沙漠边缘,严重干旱。给水团一个连的官兵经过43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在沙漠上打出了2眼优质井,可灌溉1000多亩地。如今,仅靠培育玉米种子一项,全村的年收入就超过50万元。

  给水团官兵足迹遍布阜新、葫芦岛等地的72个乡镇,打出的防氟井解决了数万人的吃水难。这个给水团先后2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任国来、康兆明、本报记者林飞)让民兵成为致富“领头雁”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9月15日召开的第五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一名身着武装干部制服的人惹人注目,他就是榆树市泗河镇武装部部长林英秀,在他的带领下,全镇许多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榆树市是全国产粮大市,素有“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但近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榆树农民收入增加滞缓。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浪潮中,榆树市人武部提出,民兵要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

  大岗乡北沟村发展缓慢,乡武装部长崔跃军为动员群众种大棚蔬菜,首先从抓民兵带头入手,让基干民兵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还主动拿出4000元帮扶。结果,蔬菜大棚搭上的当年就收益27000多元。今年,在民兵的带动下,北沟村60%的村民都种起了大棚蔬菜,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9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一辆载着45名打工农民的大客车缓缓驶进了榆树市光明乡光复村。这是该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侯文和组织的去长白山承包筑路工程的劳务输出队伍。仅仅半年时间,这个筑路工程队就挣回了20多万元。

  目前,在人武部的帮助下,全乡128名退伍军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活跃在长春、北京等地。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已有1.3万人到外地创业、发展。(杨宇林、吴亚林、朱电伟)“兴边富民”造福边境群众让千里边境线富起来

  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党中央振兴东北的春风吹来,延边军分区官兵群情振奋,决心把“兴边富民”活动引向深入,力促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让边境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2003年,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延边军分区提出了“兴边富民”新思路———科技拉动,项目扶贫,形成规模,滚动发展。他们组织民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效产业,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延吉市盛产圆葱,过去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市人武部便组织成立了圆葱生产协会,帮助农户寻销路、闯市场,使全市的圆葱产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衔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圆葱产量逐年增加,并开始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

  今年“八一”前夕,边境某镇的十几名村民自发地赶着猪羊,敲锣打鼓来到延边军分区所属某边防连,感谢部队为他们开通了富裕路。村民刘若国喜滋滋地汇报:“今年春天,我卖山菜收入了3万多元,上山采松茸又卖了4000元,这可多亏了你们啊!”

  原来,延边地处东北边疆,薇菜、松茸、人参等名贵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可是前些年,由于边境线附近被划定为边防管理区,边民只能望“宝”兴叹。民富边防才能稳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延边军分区提出“开放式”管理边境的新思路:每年春秋两个采山货的旺季,有组织地向边民开放,由边防官兵和民兵骨干带领边民进入边境一线作业。

  这一做法,富了边民却苦了官兵。官兵们要驻到边境线附近的山林里昼夜执勤,有时一住就是两个月。绵延数百里的边境线上,他们住窝棚、吃野菜,风吹雨淋,蚊叮虫咬,饱受辛苦。可是,看到边民们喜悦的笑容,官兵们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杨宇林、乔振友、本报记者韩国贤)(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20日 第10版)


推荐】【 】【打印】【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