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民兵参加生态工程建设纪实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09:13 解放军报

  塔里木河下游两岸繁衍着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千百年来犹如一条绿色走廊,在大漠戈壁中营造着生命的气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恶化,这条绿色走廊有被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联手吞噬之虞。常年生活在这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广大民兵,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顽强抗争,先后种植万亩生态林,有效地遏制了风沙的侵袭。

  一个新绿洲

  陈章1999年底复员回到家乡,就住进父辈留下的老房,奋锄扬镐,运沙平地。经过一年苦干,他平整出能够种树的10亩沙地。由于远离水源,浇树成了难题。他坚持从几里地外挑水浇树,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呵护树苗成长。可到了夏天,小树苗不但没长高变绿,反而叶子发黄、打蔫了。这时,有人说:“沙漠里根本种不活树,何必再费傻劲儿。”陈章偏不信这个邪,多方请教专家后,发现树苗难成活是因为土壤碱性太大。换土!每种一棵树,他就将树苗周围一米见方的土全部挖出来,再拉来好土填上。种了死,死了挖,挖了再种,有时一棵树要种五六次,终于建成一个郁郁葱葱的新绿洲。

  两对父子兵

  在农二师,传颂着两对父子“接力”播绿的动人故事。父亲赵爱军是32团一位老军垦,1984年开始在沙漠边缘种树。他靠一把砍土镘(新疆特有的一种农具),平整沙丘,挑水灌溉,15年种了60多亩胡杨和杨树。儿子赵玉民从部队退伍后,就接过父亲的班,不仅管理好原有的树木,还把林地面积扩大到了123亩。这对父子说得好:“只要用心种树、用心爱树,我们的生态治理就大有希望!”

  1964年,33团职工周杰民同科研人员一起开展胡杨树繁育试验。他带上干粮、水壶,走进沙漠仔细观察研究,取样土、提水样、测温度,掌握了胡杨生长的详细数据,总结出“湿地繁育胡杨苗法”。儿子周子健当上护树民兵以后,和父亲一起与沙漠较上了劲。炎炎夏日,一挑子一挑子地“搬”沙丘,父子俩身上往往要晒脱几层皮;寒冬腊月,挥锹抡镐铲硬碱壳子,父子俩双手常常是旧裂口未愈又添新裂口。由于植树造林成绩突出,父子俩双双获得农业部“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绿色长城奖”。

  三苦都不怕

  为保护塔里木河沿岸这条400多公里长的绿色走廊,农二师各团场组建起民兵护林哨。100多名民兵长年生活、巡护在大漠深处的老林子里。护林民兵有“三苦”:一是巡查苦。一个民兵护林员管理着600亩以上生态林,既要浇水、破壳、补栽、除草、防盗、防火,还要防牲口和野兔啃咬。夏季,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在林子里转一圈,常常是热得大汗淋漓;冬季,气温可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能把人冻得四肢失去知觉。二是打草苦。为保证小树苗成活,必须不间断地除杂草,往往是一遍还没有除到头,后面的又长出来了。三是浇水苦。一个排灌区有上千个接口,由于接口橡胶密封垫易老化,坏的很多,一年要修理更换接口一万多个。尽管有这“三苦”,但农二师的民兵不怕。3年多来,他们徒步巡查的里程,每人都达上万公里,相当于沿着塔里木河走了两个多来回。(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20日 第9版)


推荐】【 】【打印】【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