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港媒:“陆委”变“陆办”用意惹人疑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9:59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9月17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拖了近乎十几年的台当局“行政院”组织调整方案,在千呼万唤之后终在日前大致底定,预计将目前的三十七个部会大幅瘦身为十三部、四会和五个独立机关,其中最受瞩目的当然还是将其中的“陆委会”提升到“行政院”本部,可能改名为大陆办事处、政策处,或对大陆办公室。此一变革究竟是“提升层级”还是“裁并缩编”?现在虽然还看不出来,但在两岸关系乃至政策运作上,这一变革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留下不少难题。

  按相关官员的说法是,“陆委会”从台“中央部会”中消失,成为“行政院”辖下的一个办公室,一是可以提高大陆事务的决策层级并强化决策功能;二是希望能让两岸的决策更快速,并落实陈水扁“各部会都要有两岸事务的思考”的理念;三是对照大陆隶属于国务院下面的台湾事务办公室,处理两岸事务。

  上述这些理由讲起来都“很好听”,某些层面上也并非全无道理,但深一层的检视,也很像是刻意找出来的理由。说得直接一点,今天思考问题不能仅细数“陆委会”消失以后的种种好处,还得评估今后没了“陆委会”,可能会有哪些后果,对问题的掌握才可能更全面。

  台湾早年的大陆政策,乃至两岸事务的决策形式,原本就是直接由“行政院”主导,1988年8月“行政院”以任务编组的形式成立“大陆工作会报”,召集人就是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施启扬,行政层级高,跨部会协调便利。今天让“陆委会”消失的理由,与当年“大陆工作会报”发展成“陆委会”时的说法,都是为了“强化大陆政策的决策功能及工作推动的效率”,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理由,但又将“陆委会”裁并成“行政院”辖下的“对陆办”,等于绕了一大圈,还是走了回头路。

  当“陆委会”消失了以后,有若干课题可能随后即将面对:第一个课题,怎么定位这个“办公室”?它是事务机关还是政务机关?在组织编制上,既然纳入“行政院”辖下,就不是独立部会了。而检视现行“行政院”本部中的组织编制,有以院内事务为主的部门如秘书室、发言人室、政风室等,也有以政策幕僚作业为主的单位共七个组,例如两岸事务就隶属于其中第二组,就是不曾有过类似“办公室”的编制,如果未来创设了这个单位,是不是也仅只是个幕僚单位呢?如果由“政务委员”担任主任,是不是角色仍跟“行政院”院本部的其它单位一样,并不担负最后的政策责任?如果将一个部会规模置于“行政院”本部单位中,运作起来真的会很顺畅吗?

  未来大陆政策的政治责任,是否将由“行政院长”完全一肩挑起?譬如未来该由谁到“立院”的委员会中就大陆政策接受“立委”质询?如果就是由“政务委员”兼任的办公室主任出席,那么他跟其它部会政务官其实没有差别,如果是要“院长”亲自扛起所有政策责任,那也等于是将“院长”推到两岸政策的第一线,连起码的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了。

  令人最担心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不论执政当局如何的辩护,“陆委会”不见了是事实,位阶层级或许形式上提高了,但执掌与业务的缩编势在必行,许多涉及两岸的事务肯定会逐渐打散由其它部会承接,而部会间对两岸事务的相关政策取向或行动步伐肯定不会一致,特别是诸如“两岸三通”、观光、通汇、学历认证等事务,万一出现一个部会一把号,区区一个弱势的办公室主任怎么统合?如果全叫“院长”出面协调,岂不是把“院长”累死,再加上“总统府”对两岸政策取向一定也常有意见,若是出现争执,这个办公室主任能够处理吗?

  最后一个课题就是两岸之间,目前两岸不对话,不代表未来永不对话,一旦展开接触,是不是就要拿这个“对陆办”去与大陆的“国台办”对口呢?这个“对陆办”能发挥“国台办”类似的功能吗?海基会未来又该怎么定位,持续担任这个“对陆办”的白手套,接受相关业务的委托吗?这些课题都不是一句“强化决策功能”所能全部回答的,让“陆委会”消失的同时,这些课题也该一并思考了。毕竟对台湾而言,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是永远不该低估的。(娟子)


推荐】【 】【打印】【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