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甲午海祭 > 正文

王桂岩:从 “马关”到“台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0:01 舰船知识网络版

  一、日本于1895年“马关条约”,以战胜者的姿态,强占了台、澎50年。随着世局的演化,益显台湾的地缘战略之价值。

  二、甲午之战的起因及战前情势是:清政不修,国力衰微。日本以西化维新之初成,有扩张独霸东亚及实现“八纮一宇”之野心,为达此目的,则必先建立南、北两线之前进战略攻势基地。故吞并朝鲜及台湾乃必有之作为。国际间诸列强皆以中国为目标,分取利益,对中日之战多袒日,故战争不能避免及清军必败何待龟筮。

  三、日本强占台湾之野心早有计谋,甲午之战只是其借口,其据台、澎及朝鲜后,即达到其建立南(海)路,北(陆)路基地,以两线(钳形)攻势,攻略欧洲,完成其统治全世界的梦想。

  四、台湾为西太平洋列岛链之中央位置,先天的地缘战略价值,使其处于“四战之地”。如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看,更无能成为一独立国家,琉球之下场就是例证。

  五、对台湾的战略观点,必须立足于中国大陆,立足于“西方”向“东方”看,立足于“大陆”向“海洋”看,才能评断其战略价值的正确性及永久性,才能从亚太地区内共享和平的共同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造福域内之人民。此亦符合中国传统的“恕”道政治文化。

    一、前 言

    从主题来看,可能不知本文内容要谈些什么,但从副题可知是要略论台湾的地缘战略价值问题。因为“马关条约”是清朝与日本在“甲午”年(清光緖20年,公元1894年)九月在黄海发生的海上大战,清朝北洋舰队全部覆没而大败,被迫于翌年和日本在“马关”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史称“马关条约”中,涉及台湾。

    这一段历史中国人皆耳熟能详,对中国最为悲痛的就是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尤其台、澎为日本强占了五十年,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写了世界的历史,更特别的是,随着世情的演化,却渐渐凸显了台、澎在亚太地区战略地位之重要性,发挥着左袒则左强,右袒则右有益之关键性作用,值得吾人研究。

    对于这一问题,长期一来参与研究的各方专家学者们,其研究论述的立足点似乎皆各取所需,多未能以纯正的战略观点出发,实为憾事。笔者不敏,不揣浅陋,拟试着以学习的心情,就个人少许的历史知识为经,浅薄的战略常识为纬,抛弃任何的意识型态色彩,以学术性、客观性的论述,建构本文内容。唯限于篇幅必有疏漏舛误,尚祈方家指正。

  二、甲午战争前之情势及起因

  公元1894年战前之世界情势,就中国、日本及国际殖民列强三方面言,其实只有一句话就可概括,对中国而言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就此三方面简述之。

  中国方面: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爆发之时五十余年内,清朝国势日趋衰败及虚弱,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农村经济破产,内乱不断产生,军队老大,己无战力,政府腐烂,官员无能,可说己到崩溃边缘,使中国沦为“次殖民”的地位。虽有“同治中兴”几位名臣,曾、左、李、沉等积极推动改革,以学习西洋的“船坚炮利”等物质建设,而图富国强兵。但李鸿章所费尽心力所创建的“北洋水师”仍不敌日本的新式海军。在朝鲜半岛和日本陆军作战的陆军也一败涂地。终于签下这丧权辱国,改变中日两国的命运,及使台湾人民被日本殖民压迫统治五十年的悲惨遭遇的“马关条约”。在这李鸿章所谓“中国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大变动中,仅期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语)为目的之做法,并不能扭转国家命运。也只有等待日后有朝一日的否极泰来了。

  日本方面:明治天皇于1869年迁都东京,结束“战国时代”,开始所谓的“明治维新”,学习西洋政治、军事制度,历二十余年有成,乃有向外拓展国力之野心。在江户时代就有“八纮一宇”之说,日本自认是天降神民,世界当归日本一国统治,使这一扩张国策逐渐形成有名的“田中奏折”(田中义一),其大意为:陆路—以侵华为中心,北经蒙古、西伯利亚取莫斯科;水路—自中国南侵印度,以取代沿印度洋各国及英国在东方之势力,而进入地中海。即为北(陆)南(海)两路钳形攻势,控制西欧而统治世界。要达到此一战略目标,则必需完成初步的战略作为,那就是田中义一的另一句名言--“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争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日本为实现此一“伟大的战略目标”,早已开始了有步骤的作为,在南(海)路,于同治13年(1874)年,借口琉球渔民为台湾蕃民杀害,而以军队侵入南台湾恒春事件。结果日本不但吞并了琉球群岛,而且开启了再吞并台湾之野心,至“马关条约”而终于现实。在北(陆)路,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有其军人发起所谓“征韩论”,俟机而动。此后因韩国不断发生内乱,如“壬午事变”(光绪8年,1882年)、“甲申之变”(光绪10年,1884年),“东学党之乱”(光绪20年,1894年),使日本积极参与其事,进军韩国,使清政府穷于应付,终于爆发在韩国的清、日两国陆战。海战的发生自是必然,清军两者皆败北,签订“马关条约”的结果,日本并吞了整个朝鲜半岛,更得到辽东半岛及台湾,终于完成了“欲征服世界”的初期战略目标。

  国际方面:自清道光20年(1840年)“鸦片战争”,迄于1894年“甲午之战”,五十余年间,西方列强挟其“船坚炮利”到中国图分美羹。又因清末政治不修,民生雕敝,内乱频生等诸因素,无力抗拒大小列强之侵凌,致使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更甚者列强各自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国中之国,使清朝何“领土”、“主权”之有?国运之悲惨连殖民地亦不如也,故孙中山先生悲忿的认为中国已成为诸列强的“次殖民地”矣。此时日本维新西化之举措初有成就,即欲“脱亚入欧”,与西洋诸列强沆瀣一气,以便进入列强之林,藉诸列强之力共同压榨中国,掌控中国,以便进军欧洲完成“八纮一宇”之大梦。

  故国际上诸列强,大多对中日两国之纠纷作壁上观,既可确保其在华的既得利益,亦可俟机捞取一些额外利益。待“马关条约”谈判时,传出日本占辽东半岛之消息时,则与中国东三省关系最密切的俄国,伙同有间接利害关系之德、法两国,共同干涉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台、澎则不与。故由此可知,在诸大、小列强积极地压榨中国人民血汗的强盗意识促使下,使中国已完全孤立于世界而任由宰割,则甲午之战胜负之数就不待龟筮了!

  由以上简述的三方面之情势而言,可知中国虚弱无能,日本野心正炽,列强私心左袒,在这种各方之客观因素均不利于中国的情况下,发生改变中国、日本之国运,及影响国际局势发展的“甲午战争”,实为“水到渠成”之事也!参、何以日本强行占领台澎!

  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并不知道日本对台、澎有并吞之野心,因为以偌大的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对孤悬海外的“小岛屿”并不在意,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活动纪录中对台湾少有提示,仅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81)设马公巡检司,始将澎湖收入中国版图,但台湾岛不与也!明嘉靖12年(1533)才有“台湾”之名。后郑成功复台,此名始正式固定。

  郑氏驱荷兰人复台前,台、澎曾为荷兰及西班牙占领。这和16、17世纪欧洲人在亚洲的海上扩张贸易及抢占殖民地有密切关系。荷兰于明熹宗天启4年(1624)入据台湾,至1662年郑氏复台,这期间曾因西班牙于1626年占据台湾北部,引起两者的冲突,经两次决战,西军不敌投降(1643),结束西人据北台湾的殖民历史。

  郑氏经营台、澎23年之后(1661--1683),清朝于康熙22年(1683)收复台、澎。郑氏对台短暂的经营,已为清朝治台建立了必要的基础,更使中国的海疆国防安全有着意识上的觉醒,但也引起了日后东亚新兴的海上“霸权”日本,对台、澎战略地位的觊觎,种下了两百年后“马关条约”强索台、澎的祸根。

  这祸根是激活日本幻想吞并世界的“战略指导纲要”的实现基础,其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在南(台、澎)、北(东三省)各建立可靠的战略前进基地。前文己提及,日本对琉球的并吞,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皆为日本建立南北两处战略前进基地必须的实行步骤。这两处基地皆与中国有关,必须使中国屈服而后始有可为。也许是天意,正巧朝鲜发生内乱,日本借机出兵,引发中日陆、海大战,中国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使日本如愿以偿的据有台、澎及辽东半岛。虽有俄、德、法三国极力的干涉还辽,使日本不得已吐出辽东半岛,但旅顺、大连却握在日本手中,并不影响日本对东三省侵略的既定政策,故1904年日、俄在辽东半岛的战争,使日本“恢复”了对此地的控制权,俄国的势力完全退出东三省。至1931年的“918事变”,这却是日本执行其掌控世界的战略必有的步骤。

  另一方面,干涉“还辽”的俄、德、法及其它列强,对“还台”却不置一词,虽清政府内对“割台”有所争执,但终无力以战败国的资格为台胞争权益,只有委请台胞发起武装抗日的反对运动,但已是“无力回天”了,只有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以待“回归祖国”之机会到来。

  日本对台、澎侵占野心,实处心积虑谋划已久。前文曾提及日并吞琉球,入侵南台湾等行动即可证明。特别是在战争进行中,有些日人的言行也说明其对台、澎的野心:

  其一,光绪21年2月(1895年),黄海海战中,清之北海舰队将被歼灭之际,已势穷力竭,不得不与日议和,但日本却是“边谈边打”,它既已歼灭北洋舰队,为“斩草除根”,一举消灭清朝的整个海军力量,则必须击溃“南洋舰队”,遂于2月27日攻陷马公,进占澎湖群岛,控制了台海通路,对台意图已甚明显了。

  其二,马关议和时,使人质疑的是台、澎远离北方战场,何以日本定要强索和战事无任何关连的台湾?实为非理!但日本议和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回答,颇耐人深思,他说:

  “关于台湾割地之要求,谓不限于攻取地方,唯顾战胜者之便宜,如何耳,例如山东省虽已为我略取之土地,然不包括于此次割地部内,且中国先年割吉林、黑龙江地方于俄国,是岂俄国攻取之地乎!若然,何独怪我台湾全岛割地之要求乎!”伊藤这种诡辩式的回答,充分说明了其必得台湾而后快的强权心态,已昭然若揭!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日本称心如愿的得到南(海)、北(陆)两处战略前进基地。以俾遂行其征服蒙、满、中国及全世界的战略构想;另一方面,更增加了意外之财,即条约中所列赔款四亿两银,及赎回辽东半岛三千万两。使日本增强了国力,一夕之间成为东亚之独强。有了进军控制全球之本钱,乃先以“大东亚共荣圈”及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为宣传其霸权意图之主轴,进而击败俄国于东北(1904),继则发动“918事变”(1931)、“长城之战”(1933年)以染指华北,终于发动“77事变”及“太平洋战争”(1941),终于导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自“甲午战争”起,日本以霸权心态逐步执行其统治世界的梦幻战略的失败,所谓“侵略必败”此之谓也。再加二战后,“冷战”及“后冷战”,至今长达百余年的世局演化,可证明台、澎地缘战略之重要性。因此吾人当以何样眼光对待台湾呢?以下将以两项论点浅述之,即“台湾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吗”?及“台湾的地缘战略对中国具有何等价值”?试说明之。

  四、台湾能否独立于中国之外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台、澎半世纪,至今从未“忘情”台湾,特别是极右派的军国主义者,更千方百计的想影响台民以重占之!犹如琉球的例子。故“台独运动”的根源就在日本,这已是不争之历史事实。但台湾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仅就地缘战略的涵义简论之。

    台湾位处北起阿拉斯加,南迄南洋各群岛,这一岛链的中央地位,就战略着眼说,确属要冲位置。就国际海上经贸言,台湾海峡的澎湖群岛严密的掌控这一便捷通路,日本人对此感受最为深刻。所以其始终妄想独占台、澎,以确保其国力发展的“生命线”。

    再就军事影响言,甲午战后,日吞并了台、澎,建立了南(海)进的前进攻势的海、陆、空基地,不但威胁了南洋各列强的殖民地,远达印度洋,更使中国东南半壁的国防安全完全失去了屏障。对日本而言,这一基地对其南翼的国防安全保障,则是进可攻,退可守。更对日本在20世纪的国力发展,作用之大不言可喻。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以征服世界的机会来临,乃配合德、意欧战,发动太平洋战争,为策应其偷袭“珍珠港”之战的主战场,乃以在台、澎基地的陆、海军进攻菲、越、马、泰、新、印尼等列强殖民地,真是所谓“所向披靡”,不旋踵即占领了南洋各地,东向威胁澳、纽,西向使印度岌岌可危。假如说,如无甲午之战使日本据台,何克臻此。即使日本想发动此种战争,以其本土基地远征南洋,如此长的补给线及交通线,恐亦会导至奇袭太平洋中的“珍珠港”同一命运。

    20世纪后半期所谓“冷战”时代,在所谓“恐怖平衡”威胁中,西太平洋各地区并未发生严重危机,使这地区经济安全发展成为小康局面,造福各地区之人民,这不能说不是台湾的战略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但日本将终不忘情于台湾,上世纪未扩大解释“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即以“外围有事”将台、澎无理的纳入其保障网内,这已是摆明了藉此控制台湾,以鼓励台独“脱中入日”。

    从上述可得到这样的结论

    台湾以其地缘关系,可说处于四战之地,且限于其本身条件,对内既无从发展强大的国力;对外则是有力之大国觊觎的目标,早已视为一个工具性的附属地,故台湾欲意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国家”,无异是缘木求鱼。

    台湾要想成为有积极性价值的岛屿及海上乐土,必须依靠一个血统、文化、地缘相同及相近的、且爱好和平的大国,这个大国不是日本,不是美国,更不会是菲律宾。当然是中国大陆,此理甚明,无须赘述。

    总之,不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生活以及军事战略之需要来看,台湾无法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国家”,浅显的理由已说明。或有主张“独立建国”者会“鄙视”笔者的立论的基础,但可举一个台湾邻近地区遭遇的实例就可证明了,那就是“琉球群岛”。

  五、台湾对中国大陆海洋开发及国防安全的战略价值

    自甲午之战使清朝忍痛将台湾割让于日本,至20世纪末,已显示了台湾的地位重要价值,在西太平洋地区已无可取代。前文已略论及,在此需再强调的是,此一战略价值是相对而言,对日本之利,即对中国之害,因此吾人论述此一问题,应站在怎样的一个战略高度,以及何种立场?笔者不敏,试以下述表示之!

    从战略高度言,今天的世局发展趋势是以区域共存共荣为主流,即以区域的共同利益与繁荣,利用高科技开发海洋资源,协调合作,以和平手段创造经济利益,除各自的国防安全必要的武力外,不可诉诸武装冲突,以谋求永久和平共处!就这一理念言,台湾如果仍归日本统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时至今天,战后60余年了,日本仍意图建立一个如同当年一样的“军事大国”呢!“军国主义”残余意识不根除,何能保障区域的和平发展?如果台湾属于中国,以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必是和平发展区域利益共同享有的仁政作为。或曰不信!但当前亚太地区的情势,己步入这一发展之不归路。当然这一趋势有损某些仍具有强烈殖民意识的强权者之既得益利,但这一势头无可抵挡,只要不用武力去解决纷争,时间会站在正确的一方。

    从基本立场言,对台湾战略价值解析当然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半个世纪以来,为因应政治现实的需要,以各取所需的立足点,对台湾战略价值的观照,多是从东向西看;从海洋向大陆看,换言之,就是站在某些大国的“国家利益”过度评断之,当然结果是另有解释。但进入21世纪整体的世局变化很大,就政治而言,国际政治体制重组,是以区域安全为主。以经济而言,区域经济体制的建立已是必然的趋势。以言文化,交流与融合互为影响,已藉高科技工具逐渐泯除界限,而军事上的效能减低且为世人所反对,已成共识。在这种变化下,则对台湾地位价值之评断立场,基本上应回归华人的本位,换言之就是从西向东看,从大陆向海洋看。用这一基本立场看台湾,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才能突显台湾战略地位的正义性,更才能使中国大陆,在国防安全无虞的情势下,尽其所能的保障西太平洋通路之安全,海洋资源的共同开发及利用,则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发展,和平共处,经济繁荣的盛境,指日可待也。

  六、结  语

    在“前言”中已有说明,笔者是完全摒除任何意识型态的立场来讨论这个问题,期能发挥一点“引玉”之效果,使中国人皆能重视。使中国人真能再发挥和平共处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达到真正的“世界大同”之理想,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

    笔者能参与为纪念甲午战争110年之纪念活动实属幸运。笔者生也晚,但也经历了抗日战争时的恐怖困顿生活,使人实难忘怀,但却不必报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棈髓--“恕”与“仁”,所铸造的伟大民族品质。必将永垂后世为人类所效发。(作者:王桂岩 台北市中华战略学会)

  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甲午海祭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