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庆:构筑国防之钢铁长城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23:09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历史的硝烟虽已成为过去,但是,历史的灾难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和平,不等于安全;发展,不能高枕无忧;忧患意识的淡漠,就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记住甲午风云的悲壮,正视当今世界的战略格局,构筑国防之钢铁长城,是保卫我中华民族利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之必须! 翻开历史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出,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由自由资 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告诫我们,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先为不可胜” 之势,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方能有效遏制一切侵略者的野心,保卫自己民族的利益。否则,将会处处被动挨打,丧权辱国。 伐谋、伐交、强兵,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是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和战略举措。当三者能够有机的统一,便会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否则,被动挨打是难免的。当日本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上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时候,其统治阶级为了夺取商品市场,开拓原料基地,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为了减缓国内矛盾,采取了一系列伐谋、伐交、强兵的战略策略。第一,为了吞并朝鲜,把朝鲜作为跳板,实现其侵略中国的战略企图,日本统治者把强兵作为一条重要的战略,积极改革军制,扩军备战。到明治二十三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日本完成军备改革,拥有陆军7个师团、现役兵员5.3万人,后备兵员25.6万人,海军军舰5.1万吨 ;拥有了对中国发动侵略实力。第二,在改革军制,积极扩军备战的同时,日本统治者还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为侵略中国寻求广泛的国际支持,在外交上取得了各国的“中立”。第三,借朝鲜南部农民起义之机,利用中日两国订立的《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底,朝鲜南部农民起义军占领全罗南道首府全州。为挽危局,朝鲜政府急忙请求清朝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此时,密切注视朝鲜事态发展的日本政府,认为实现“征韩侵华”目标的大好时机已到,别有用心的怂恿清朝政府向朝鲜派兵。而就在清政府于五月上旬向朝鲜派兵,由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淮军约2500人到达汉城的牙山县之前,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出兵朝鲜,而且成立了作战大本营。随即派海军陆战队和陆军8000余人从仁川登陆,直至朝鲜汉城,争取军事上的主动。六月二十一日,日军攻进朝鲜王宫后,便成立了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六月二十三日,日本驻朝鲜的公使大鸟圭介迫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签订的条约,并“授权”日本军队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军队。原来,由于日军步步逼近,国内抗日舆论高涨,清政府除派兵约1万3千人分别从天津、旅顺、奉天出发赴朝援应外,还从天津调练军2800人,雇佣英国轮船在清军舰护卫下从海路增援牙山驻军。日军获得情报之后,便派其吉野、浪速、秋津洲等军舰埋伏在牙山口外。二十三日,日舰在丰岛附近突然袭击清舰济远、广乙,并猛烈炮击清军雇用的挂有英国期的商用兵船高升号。高升号上的清朝军队英勇抵抗,800多人死难(有1000余人和700余人之说)。就在同日,日本军队还自汉城出击牙山清军,二十七日在成欢驿激战,清军未能取胜。 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国家,既要同他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要警惕他国别有用心的统治者利用我们的善良心理,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统治者与清朝政府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三月初四日)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日本便利用这一条约,取得了出兵朝鲜的权利。并在这一条约的掩护下,麻痹了清朝政府。当日军在仁川登陆,直趋汉城,争取主动权时,面对优势的敌军,清政府既不敢抵抗,又不敢增援,而专心寄希望于他国调停,先后请俄、英、法、德等国调处,而不去预备战守等事宜。清政府的幻想,不能不说是清朝政府的历史悲哀!我们既为清朝政府的善良悲哀而叹,又为日本统治者的诡诈而警醒!我们应当时刻记住,那些在历史上就意欲侵略我国的敌人,是不会放下屠刀的!丢掉幻想,准备战斗,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上遇到的挑战,大多来自海上。为了抗击敌国的挑战与侵略,中华民族的战略思维与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举措。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海疆地域的情势看,海洋主动权的争夺将会愈来愈激烈,有的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将会以种种借口在海洋上寻找事端,甚至侵犯我国的主权,掠夺我国的资源,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强化海洋意识,建立强大的海防力量,以保卫中华民族的神圣! 势能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势场中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对于军队来讲,战场的兵力布势不同,其战斗能量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必须注重依据地形,周密部署的兵力,同时在同对手较量时,必须重视以谋制敌。否则,即使有优良的兵器和大量的兵力也难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即使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也难以取胜。光绪二十年七月一日(8月1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时宣战之后,被任命为平壤清军各军总统的叶志超在李鸿章的指导下,不是按照原定计划攻取汉城,而是坐守平壤,他不深谋远虑作战略谋划,而是把平壤以南的广阔地区弃置不顾,摆出的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而日军既重视战场态势兵力部署,又注意施计用诈。日军以“分进合击”为攻取平壤的方针,对兵力做了周密的部署。在攻取平壤的战事中,以“隐与显相互配合”的手段,轻易的占领了全部朝鲜。八月初,日军1万5千人分四路向平壤进发。以一路沿南面大路,向平壤开进;一路越大同江下游攻平壤西南;一路自元山登陆,在平壤北面宿营,以切断清军北撤之路;一路渡大同江,攻平壤北路。在行动中,除南路大事张扬以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外,其余三路则严守秘密,以防清军发觉。八月十六日(9月15日),日军四路军队向平壤发起猛烈攻击。日军在平壤得手后,继而决计寻机在海上消灭清北洋舰队。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中日海军爆发了著名的“黄海大战”。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中国陆海军受挫。之后,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相继侵占九连城、安东(今丹东)、大连、旅顺。次年(1895年)正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月,日军侵占牛庄、营口、田庄台。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曾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遭到失败。最后,清朝政府派李鸿章同日本订立了可耻的《马关条约》,使得我国台湾被清政府可耻的出卖。 甲午战争之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民族灾难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成立了义和团,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五月中旬以后,义和团运动蔓延至天津、北京,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同时也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帝运动的迅猛发展。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一面(于1990年5月21日)照会清政府,要求镇压义和团,一面对义和团实施屠杀。七月(1990年8月15日),英、法、美、意、日、俄、德、奥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内,除进行疯狂的抢掠对可疑者一律“格杀勿论”外,还奸淫妇女,就连90岁的老妇也不放过。为了达到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中国的目的,十一月初,英、法、美、意、日、俄、德、奥等八国加上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三国驻华公使拟出议和大纲12条,迫使清朝政府接受。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它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中国人民被推入了灾难的深渊。 就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之际,俄国还蓄谋侵占我国东北,在东北地区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滔天罪行。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六月下旬及以后,他们不仅对我在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做工经商的数千名中国人实施大搜捕、大屠杀,而且将7000名居民驱入黑龙江淹死,还占领我国领土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之后,俄军津20万人分五路对我国东北实施侵略。他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许多城镇村庄变成了废墟。 时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下旬,英国乘日俄战争即将爆发、俄国无力在西藏同英国争衡之际,挑起了侵略我国西藏的战争。虽说英国控制我国西藏的图谋未能实现,但是也给我国造成严重灾难。 历史的悲剧我们决不可忘记,我们决不能沉醉于太平盛世之中,居安思危,是每一个军人之必须,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必备心理。随着新的军事变革,面对国际的风云变幻,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得到他国的尊重,要使本国人民安定幸福地生活,高速度的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决不可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国家的生存才有保证;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国家才有强有力的外交;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国家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国家的民众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致力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走科技强军之路,构筑国防之钢铁长城,以卫我中华民族之利益,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作者:李文庆 中国武警指挥学院) 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甲午海祭 |